大塚雉

✍ dations ◷ 2025-05-10 06:00:39 #大塚雉

大塚雉(学名: )又名丛塚雉、澳洲丛塚雉,是一种常见的、分布广泛的冢雉,其分布于从远北昆士兰到新南威尔士州南海岸的尤若波达拉。澳洲丛冢雉也被引入南澳大利亚的袋鼠岛。它是冢雉科现存最大的物种,是唯三栖息于澳大利亚的冢雉之一。在英语中该物种常被称为“scrub turkey”、“bush turkey”(丛火鸡),但实际上这种鸟与火鸡并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大塚雉是一种有着黑色羽毛和红色裸露头部的大鸟。其总长度约为60-75 cm(24-30英寸)和翼展大约有85 cm(33英寸) 。来自约克角半岛北部的紫垂亚种()比更广泛分布的指名亚种要小。它有一个突出的、扇形的侧扁尾巴,其羽毛主要是黑色的,头部为裸露的红色,其肉垂为黄色(在指名亚种中)或紫色(在紫垂亚种中)。雄性的肉垂在繁殖季节会变得肿大,甚至会在奔跑时左右摆动。在繁殖和筑巢季,雄性的头部和肉垂也会变得更加明亮。大塚雉身体的腹面散布着白色的羽毛——这在更年长的个体中更为明显。大塚雉不擅长飞行,通常只有在受到捕食者威胁或者为了上树时才会短暂的飞行。

它们在腐殖质地面上筑巢,巢穴可达1至1.5米(3.3至4.9英尺)高,最宽可达4米(13英尺)。繁殖土墩常由占主导地位的雄鸟建造,当地雌性随后会陆续访问,来进行交配和产卵。筑巢雄鸟会不知疲倦地工作,从四面八方收集材料;为了守护自己建造都巢穴,它们会尽全力与其他试图抢占巢穴的雄鸟搏斗。大塚雉的蛋相当大(90 × 45mm),幼鸟在刚孵化时就已羽翼丰满,只要羽毛一干,它们就能在数小时内飞翔;蛋由土墩堆肥产生的热量孵化,堆肥堆的温度可以通过添加或移除材料来调节,将孵化温度保持在33-35 °C(91-95 °F)范围内。 大塚雉通过将喙伸入土墩中来检查温度。与某些爬行动物相似,孵化温度会影响丛冢雉雏鸟的性别比例,但爬行动物与这些鸟类相比产生性别比差异的机制不同,温度影响爬行动物性别比是依赖与温度挂钩的性别决定机制,但是其影响冢雉卵性别比靠的是不同温度下不同的胚胎死亡率。在 34℃ 的孵化温度下,丛冢雉的雌雄比接近1:1,但在温度较低时会产生更多的雄性,而在温度较高时会产生更多的雌性。目前尚不清楚亲鸟是否会以此来操纵后代的性别。通常更温暖的孵化环境也会孵化出更重、更健康的雏鸟,但这与性别有何联系也同样不得而知。

同一个筑巢地点会被年复一年地使用,每个繁殖季节都会有旧巢被添加新材料。产卵通常发生于9月至次年3月,大塚雉每一窝蛋平均会产下 16 至 24 个白色的蛋,有时在一个土堆中可能会发现多达 50 个由不同雌性产下的蛋。蛋在巢中呈圆形摆放,蛋之间相距20-30 cm,总是大的一端朝上。刚孵后,亲鸟不会照顾幼鸟(甚至有时会主动攻击幼鸟)因此刚孵化的幼鸟必须独立生存。

大塚雉蛋是澳洲巨蜥、蛇、澳洲野犬和狗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大塚雉本身也是澳大利亚原住民的食物之一。幼鸟孵化出来之后不得不独立生存,因此有着很高的死亡率。

在与人类接触的情况下,大塚雉几乎不会表现出恐惧,甚至经常大胆地尝试从桌子上偷食物并袭击堆肥箱。与国家公园中的个体相比,城市化程度更高地区的大塚雉会表现出更少的对人的恐惧。 他们有时会在郊区的花园里筑巢,并在寻找筑巢材料的过程中清除掉大量的花园覆盖物。

大塚雉一般栖息在热带雨林和潮湿的硬叶林之中,但有时也可以在较干燥的灌木丛和开阔地区找到。在其分布范围的北方,丛冢雉在海拔较高的地方最为常见,但个体会在冬季迁移到海拔较低的地区。在南方,它在山区和海拔较低的地区都很常见。

此外,大塚雉如今在城市环境中也相当常见,甚至在布里斯班和悉尼的后院里也可以发现这种鸟类。

大塚雉的活动范围从约克角北部一直延伸到卧龙岗周围地区。

在 1930 年代,大塚雉曾一度濒临灭绝,但今天它们相当常见。

大塚雉在翻地觅食时会破坏花园。 它还可能对粮食作物造成广泛损害。 新南威尔士环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部曾发布有在城市环境中与大塚雉共存的注意事项。

作为澳大利亚原住民饮食的一部分,它们有时会被当做食物猎杀。 大塚雉的蛋平均重180 g(6.3 oz),有时也会被吃掉。

大塚雉在昆士兰州受到充分保护。 根据 1992 年《自然保护法》,伤害大塚雉属于违法行为。 对于第 1 类犯罪,将处以 3000 个处罚单位或两年监禁。对于第 4 类违规,将处以 100 个处罚单位或 13,345.00 澳元。

在新南威尔士州,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射杀大塚雉将被处以高达 22,000 澳元的罚款。

昆士兰库萨山(Mount Coot-tha)的雄性大塚雉

雌性大塚雉

大塚雉(正面)

大塚雉的蛋

大塚雉雏鸟

亚成鸟

雄性大塚雉的头部细节

成鸟

奔跑中...

昆士兰的大塚雉

凯恩斯的大塚雉

“阿尔本先生”,一只努萨国家公园的雄性白化大塚雉

站在公共野餐区的木凳上

大塚雉(摄于喂食时)

悉尼郊区后院的大塚雉

昆士兰库克敦瓷砖上的雄性大塚雉

Gallus gallus

相关

  • DNA聚合酶III全酶DNA聚合酶III(英语:DNA polymerase III holoenzyme),是原核生物进行DNA复制时主要使用的一种酶。该酶于1970年由托马斯·科恩伯格(英语:Thomas B. Kornberg)发现。这种酶复合物具有
  • 贺 林贺林(1953年7月-)是一位中国遗传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3年出生于北京,1986年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于英国佩士来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
  • 瓦洛瓦-惠特曼国家森林瓦洛瓦-惠特曼国家森林(英语:Wallowa–Whitman National Forest)是一座美国国家森林,坐落于俄勒冈州和爱达荷州。该森林于1954年建立,其前身为瓦洛瓦国家森林(Wallowa National Fo
  • 玛丽亚·吉楚利克玛丽亚·吉楚利克(罗马尼亚语:Maria Ghiţulică;1938年8月26日-),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罗马尼亚国务委员会副主席,以严厉和强势的手腕众所周
  • 卡尔·李希特卡尔·李希特(德语:Karl Richter,1926年10月15日-1981年2月15日),德国指挥家,管风琴演奏家。李希特出生于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从小受巴赫音乐的熏陶。1949年至1950年间任莱比锡托马斯
  • 尼可·勒梅尼可·勒梅(英语:Nicolas Flamel)是J·K·罗琳所著奇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中的虚构人物,原型是真实历史上的同名人物。小说里他是唯一一位能够制造魔法石的人,因而与妻子能够
  • 桑菲尔德路桑菲尔德路(英语:Sandfield Road)是英国牛津黑丁顿郊区的一条街道。1953至1968年间,J·R·R·托尔金住在该街的76号。迹象文学社成员、《魔戒》作者J·R·R·托尔金是历史上桑菲
  • 沃绍什体育俱乐部华沙斯体育会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市的一个体育运动俱乐部。1911年,匈牙利钢铁工人同盟(Hungarian Union of Iron Workers)的成员创建了该俱乐部,当时称作。
  • 水鬼水鬼,是普遍存在于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民间传说,他们是潜伏在河里的怨魂,会将靠近水边或过河的人拉进水中淹死。水鬼源自投河自尽或溺死在水里的人,他们因为属“凶”的非自然死亡而无法投胎,留在水中变成了厉鬼,为了解脱,他们必须将另一个人拉进水中淹死以代替自己的位置,作为自己的替死鬼,也就是俗称的“抓交替”,也有传说他们会缠着从水灾里幸存、或是拯救溺水者的人回家,并且在当地作祟,例如制造瘟疫、让人发疯投水等。台湾各地都有相关的水鬼传说,而原住民也有类似水鬼的邪神传说。为了避免水鬼的危害,台湾民间除了直接请神来降伏水鬼
  • 乔治·布雷茨乔治·布雷茨(英语:George Bretz,1880年9月3日-1956年5月7日),加拿大男子棍网球运动员。他曾代表加拿大参加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棍网球比赛,获得一枚金牌。他于1956年在多伦多去世。Template:19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棍网球比赛加拿大队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