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戊辰战争
✍ dations ◷ 2025-05-18 03:36:07 #戊辰战争
1868年:1868年:其他亲藩大名:1868年: 大日本帝国1869年: 虾夷共和国炽仁亲王
彰仁亲王
西乡隆盛
黑田清隆
大村益次郎
山县有朋1868年: 德川庆喜
胜海舟
榎本武扬
松平容保
田中玄清 †
松平定敬
近藤勇 †1869年:
榎本武扬
大鸟圭介
荒井郁之助
土方岁三†
法国军事顾问(日语:フランス軍事顧問団 (1867-1868)):
儒勒·布吕奈戊辰战争(1868年-1869年,庆应4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是日本历史上在王政复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势力的一次内战。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1867年11月9日至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倒幕派在朝廷发起宣告将政权交归天皇(大政奉还)。新政府于小御所会议上要求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返还官位和领地(辞官纳地)。此事刺激了幕府,更激化了双方的对立。会津藩、桑名藩(日语:桑名藩)的藩兵以谒见天皇为名从大坂向京都进军,同时,以萨摩和长州两藩军队为主力的政府军亦重兵集结,双方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爆发武装冲突,即鸟羽伏见之战。萨长军获得压倒性军事胜利,倒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并宣布大将军德川庆喜为朝敌。庆应4年1月6日,德川庆喜放弃大阪城,由海路逃往江户。失去指挥官的幕府军随即溃散。1月31日,朝廷发布讨伐德川庆喜的命令。2月3日,剥夺了庆喜的官职。9日由西乡隆盛担任总参谋的东征军以萨摩、长州等藩兵为主力,相继从京都出发。3月12至13日,东征军诸路接近江户,决定3月15日发起总攻。幕府主战派要求决一死战,但幕府重臣胜海舟看到了民心向背的严重形势,与萨长军统帅西乡隆盛谈判成功,劝说德川庆喜投降。4月21日新政府军和平接收江户,软禁德川庆喜,但德川家得以延续。此后内战扩大到东北地方。政府军先后平定了彰义队、奥羽越列藩同盟、虾夷共和国等旧幕府残余势力。8月的会津战役是戊辰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政府军3000人迂回突袭会津藩的若松城。战斗历经1个多月,9月22日松平容保率会津藩开城投降。会津藩战死3000人。战后会津藩被迁移到斗南藩(今青森县)。由前幕府海军奉行榎本武扬在北海道所成立的虾夷共和国政权,与明治政府军交战,最终以战败收场,土方岁三战死,明治二年5月17日(阳历1869年6月26日)榎本决定五棱郭开城投降,并于5月18日转交给政府军陆军参谋黑田清隆,成立一百多天的虾夷共和国结束,至此,幕末内战“戊辰战争”,在德川幕府及其残余势力的失败、政府的胜利之下而告终。
相关
- 奥斯卡·明科夫斯基奥斯卡·闵可夫斯基(Oskar Minkowski 1858年1月13日-1931年7月18日)德国生物化学家、布雷斯劳大学教授,胰岛素的发现者。数学家赫尔曼·闵可夫斯基的哥哥、天天物理学家鲁道夫·
- 过敏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
- 氰化钾氰化钾(化学式:KCN),俗称山埃钾,是氰化氢的钾盐。在一般环境下氰化钾是一种呈无色或白色、有杏仁味、外观与糖相似并且易溶于水的固体。尽管有剧毒,由于是能与元素金组成可溶化合
- 萨巴捷保罗·萨巴捷(法语:Paul Sabatier,1854年11月5日-1941年8月14日),法国化学家,出生于法国卡尔卡松,逝于图卢兹。在1912年,他与维克多·格林尼亚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874年,萨巴捷进
- 城镇城镇为“城市”和“镇”的合称。有如下含义:
- 二乙胺二乙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CH2)2NH,是一种仲胺。它是可燃性的弱碱性液体,和大部分溶剂混溶。乙醇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和氢及氨反应,将产物精馏可以得到二乙胺。
- 1619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大戴礼记《大戴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西汉末,戴德将约同时代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
-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英语: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是一种核医学临床检查的成像技术。PET技术是当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
- 转录偶联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是一种DNA修复方法。由于化学、辐射和很多其他因素的都会对DNA碱基对造成破坏,DNA时常需要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是其中一种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