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辰战争

✍ dations ◷ 2025-10-23 14:36:17 #戊辰战争
1868年:1868年:其他亲藩大名:1868年: 大日本帝国1869年: 虾夷共和国炽仁亲王 彰仁亲王 西乡隆盛 黑田清隆 大村益次郎 山县有朋1868年: 德川庆喜 胜海舟 榎本武扬 松平容保 田中玄清 † 松平定敬 近藤勇 †1869年: 榎本武扬 大鸟圭介 荒井郁之助 土方岁三† 法国军事顾问(日语:フランス軍事顧問団 (1867-1868)): 儒勒·布吕奈戊辰战争(1868年-1869年,庆应4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是日本历史上在王政复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势力的一次内战。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1867年11月9日至1868年1月3日(庆应3年12月9日),倒幕派在朝廷发起宣告将政权交归天皇(大政奉还)。新政府于小御所会议上要求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返还官位和领地(辞官纳地)。此事刺激了幕府,更激化了双方的对立。会津藩、桑名藩(日语:桑名藩)的藩兵以谒见天皇为名从大坂向京都进军,同时,以萨摩和长州两藩军队为主力的政府军亦重兵集结,双方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爆发武装冲突,即鸟羽伏见之战。萨长军获得压倒性军事胜利,倒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并宣布大将军德川庆喜为朝敌。庆应4年1月6日,德川庆喜放弃大阪城,由海路逃往江户。失去指挥官的幕府军随即溃散。1月31日,朝廷发布讨伐德川庆喜的命令。2月3日,剥夺了庆喜的官职。9日由西乡隆盛担任总参谋的东征军以萨摩、长州等藩兵为主力,相继从京都出发。3月12至13日,东征军诸路接近江户,决定3月15日发起总攻。幕府主战派要求决一死战,但幕府重臣胜海舟看到了民心向背的严重形势,与萨长军统帅西乡隆盛谈判成功,劝说德川庆喜投降。4月21日新政府军和平接收江户,软禁德川庆喜,但德川家得以延续。此后内战扩大到东北地方。政府军先后平定了彰义队、奥羽越列藩同盟、虾夷共和国等旧幕府残余势力。8月的会津战役是戊辰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政府军3000人迂回突袭会津藩的若松城。战斗历经1个多月,9月22日松平容保率会津藩开城投降。会津藩战死3000人。战后会津藩被迁移到斗南藩(今青森县)。由前幕府海军奉行榎本武扬在北海道所成立的虾夷共和国政权,与明治政府军交战,最终以战败收场,土方岁三战死,明治二年5月17日(阳历1869年6月26日)榎本决定五棱郭开城投降,并于5月18日转交给政府军陆军参谋黑田清隆,成立一百多天的虾夷共和国结束,至此,幕末内战“戊辰战争”,在德川幕府及其残余势力的失败、政府的胜利之下而告终。

相关

  • 百浪多息百浪多息(拉丁语:Prontosil)是世界上第一种商品化的合成抗菌药(Synthetic Antibacterial Agent)和磺胺类药(Sulfonamide antibacterial),是由德国法本公司下属拜耳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 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和制作陶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10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不过,在有些地区,如中美洲,在西
  • 宾夕法尼亚世宾夕法尼亚世(英语:Pennsylvanian)是地球历史中的一个地质时代,被国际地层委员会(ICS)所承认,是石炭纪时期的两个子时期中的较年轻一个(或两个子系统中的较高者)。宾夕法尼亚纪的年
  • 士人文人是儒家思想的类群概念,是指儒家文化圈传统的知识分子,是具备一定文学修养的作家、诗人,又称为墨客、读书人、书生、雅士等,当中“文人墨客”两个称谓常合并在一起。除了知识
  • 异特龙可疑物种异特龙属(属名:Allosaurus)又称异龙或跃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8.5米,最长可达12到13米。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
  • 黄老道家系列条目黄老是早期道家思想的一种,把传统的归隐而居的道家的哲学用于治国以实现富国强兵,因推崇黄帝和老子而得名。黄老道家后来也变为道教的开端。老子之门人,托言黄帝,并
  • MgCsub6/subHsub6/subOsub7/sub柠檬酸镁是镁的柠檬酸盐,它通常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它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差,带有苦味。它含有16.2 wt%的镁。九水合物含有12 wt%的镁。柠檬酸镁可用作生理盐水轻泻剂以及镁的营
  • 自杀式袭击自杀攻击或称自杀式袭击、人肉炸弹,是一种将自杀扩大为伤害自己及目标者的行为,现代的自杀式攻击通常是由自杀者在身上绑好炸弹,走到目标地,或是以装满炸弹的车冲撞特定目标然后
  • QJ01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J01(抗菌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atin
  • 耶稣受难在基督教神学中,受难(英语:the Passion,源自古希腊语:πάσχειν,paschein,字面意义为“承受苦难”),特指耶稣生前的最后一段时期,他造访耶路撒冷,在街道游行,最后晚餐,最终在耶路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