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兰克福宪法
✍ dations ◷ 2024-12-22 13:49:23 #法兰克福宪法
保罗教堂宪法(保罗教会宪法) (Paulskirchenverfassung)是第一部整个德国范围的由民主决议产生的宪法,然而这部宪法却从来没有生效过。它作为“德意志帝国宪法”于1849年3月27日由法兰克福国民议会在保罗教堂内决议产生,并于1849年3月28日正式公布。这部宪法最终由于德国各邦尤其是普鲁士国王的反对而宣告失败。这部宪法规定德国应该是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但是执政官应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国民议会议员打算让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接受宪法施行后德国的皇冠,然而威廉四世坚持君权神授,拒绝了皇冠。随后在德国西南部发生了旨在要求德国各邦接受宪法的宪法运动和革命起义,这些运动和起义于1849年夏遭到了军事镇压,也意味着保罗教堂宪法的彻底失败。不过保罗教堂宪法作为整个德国第一部民主决议产生的宪法对德国以后的宪制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基本权利方面。这些基本权利构成了宪法的核心,并早在1848年12月27日就已经通过“关于德意志民族基本权利的帝国法”(Reichsgesetz betreffend die Grundrechte des deutschen Volkes)而得到生效实施。这些基本权利随后单独作为一章被编入保罗教堂宪法(第五章:财产的不可侵犯、迁徙自由、废除死刑、人身自由、邮件保密、科学和学术自由、集会自由以及思想自由),并且一部分被原封不动地编入随后的魏玛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保罗教堂宪法是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和讨论之后才颁布的。其中争论最激烈的一个焦点是关于准备成立的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构成问题。就此主要有“小德意志解决方案”和“大德意志解决方案”两种方案供表决选择。“小德意志解决方案”排除奥地利,并打算接受普鲁士的领导,而“大德意志解决方案”则包含奥地利在内。宪法第1条规定:德意志帝国由目前的德意志邦联的领土范围构成。宪法第2条第1句规定:一个与另一个非德意志国家有共同国家元首的德意志国家,应该具有与该非德意志国家相分离的宪法、政府和管理。这两个规定都和在维也纳的皇室政府的利益相冲突。奥地利希望维持自己的多民族国家的体系,拒绝了放弃其非德意志国家部分。由此国民议会的议员们决定采取“小德意志方案”,但仍然对“大德意志方案”敞开大门。
相关
- RBMK计划26台机组: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炉(RBMK,俄语:Реактор Большой Мощности Канальный,直译:大功率管式反应炉)是一种苏联建造的用于核电站的
- 弥赛亚弥赛亚(天主教汉译作默西亚;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
- 谓词逻辑在数理逻辑中,谓词逻辑(Predicate logic)是符号形式系统的通用术语,比如一阶逻辑,二阶逻辑,多类逻辑或无穷逻辑等等。
-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化学,(英语:Polymer chemistry)又称“聚合物化学”,是研究高分子的结构、合成和反应的科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通常高分子根据生成它单体的名称,如乙烯聚合生成的高分子称为
- 无性恋无性恋、无性向(英语:Asexuality)是指认为他人缺乏性吸引力,或是缺乏或有着低度性欲的状态。有些说法认为这和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一样是一种性取向;另一些则认为无性恋是“
- 分析力学分析力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对经典力学的高度数学化的表达。可以认为1788年拉格朗日发表的奠基之作《分析力学(Mécanique analytique)》是此分支的开始。经典力学最初的
- 三日疟Haemamoeba malariae Feletti and Grassi, 1889 Plasmodium malariae var. quartanae Celli and Sanfelice, 1891 Plasmodium malariae quartanae Kruse, 1892 Haemamoeba l
- 松叶蕨科松叶蕨科(Psilotaceae)是一种蕨类植物,包括有“松叶蕨属”和“梅溪蕨属”两个属。这两个属的外表很不一样,而且也有人将梅溪蕨属独自分到梅溪蕨科中,但大多数的分类学还是持续将
- 环天顶弧环天顶弧(英语:circumzenithal arc或circumzenith arc,缩写:CZA)或称布拉维弧(Bravais' arc),是一种在外观上类似彩虹的光学现象;但它的形成是太阳光从水平方向通过冰晶(一般位于卷云
- 柳得恭柳得恭(1748年1月3日-1807年10月1日),字惠甫、惠风,号泠斋、泠菴、歌商楼、古芸居士、古芸堂、恩晖堂,朝鲜王朝历史学家,1784年,在所著《渤海考》自序中首次提出渤海国在朝鲜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