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镜

✍ dations ◷ 2025-02-23 03:33:10 #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Light microscope)是一种利用光学透镜产生影像放大效应的显微镜。由物体入射的光被至少两个光学系统(物镜和目镜)放大。首先物镜产生一个被放大实像,人眼通过作用相当于放大镜的目镜观察这个已经被放大了的实像。一般的光学显微镜有多个可以替换的物镜,这样观察者可以按需要更换放大倍数,也就是增加放大倍率,放大倍率是由目镜倍率乘上物镜倍率所得来的。这些物镜一般被安置在一个可以转动的物镜盘上,转动物镜盘就可以使不同的物镜方便地进入光路,物镜盘的英文是Nosepiece,又译作鼻轮。十八世纪,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已经提高到了1000倍,使人们能用眼睛看清微生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一些内部结构。直到物理学家发现了放大倍率与分辨率之间的规律,人们才知道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有极限的,分辨率的这一极限限制了放大倍率的无限提高,1600倍成了光学显微镜放大倍率的最高极限,使得形态学的应用在许多领域受到了很大限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到光波长的限制,一般不超过0.3微米。假如显微镜使用紫外线作为光源或物体被放在油中的话,分辨率还可以得到提高。光学显微镜依样品的不同可分为反射式和透射式。反射显微镜的物体一般是不透明的,光从上面照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显微镜。这种显微镜经常被用来观察固体等,多应用在工学、材料领域,在正立显微镜中,此类显微镜又称作金相显微镜。透射显微镜的物体是透明的或非常薄,光从可透过它进入显微镜。这种显微镜常被用来观察生物组织。光学显微镜依其聚光镜(condenser)和物镜(Objective)的设计,可用来观察不同的样品。明视野(Brightfield)用来观察薄的染色生物组织样品,暗视野(Darkfield)功能的视野下,背景为黑色,能突显样品的细微面貌,观察未染色样品时,如活细胞,可利用相位差(Phase)功能。另外还有微分干涉差(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DIC)功能,都常搭配在光学显微镜上。依光源的不同,还有萤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等类别。2014年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艾力克·贝齐格 (Eric Betzig),W·E·莫尔纳尔 (William Moerner)和斯特凡·W·赫尔 (Stefan Hell),奖励其发展超分辨荧光显微镜 (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这将带来光学显微镜进入纳米级尺度中。常规显微镜(Regular microscope)像与物同方向的显微镜。复式显微镜(Compound microscope)像与物反方向的显微镜。正立显微镜的光源在机身下方,光由下方光源经过聚光镜到达样品,再穿过位于样品上方的物镜,然后借由反射镜和透镜到达观察者的眼睛或其他成像仪器。因物镜和聚光镜中间的空间较小,适用于观察的物品通常较薄,可夹于玻片中。此显微镜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因此一般光学显微镜多属此类。倒立显微镜(Inverted microscope)明视野用之照明光源和聚光镜是来自机身上方,光线穿过聚光镜到达样品,再穿过位于样品下方的物镜,然后借由反射镜和透镜到达观察者的眼睛或成像仪器。对萤光显微镜而言,萤光激发光源和物镜同位于底部。由于激发光源可以是高功率大型激光光源或弧光灯,倒立式的设计更能稳定显微镜镜的结构。倒立显微镜常用于观察培养中的细胞或组织,特别是应用在萤光的生物样品上。解剖显微镜(Dissecting microscope),又被称为实体显微镜或立体显微镜(Stereo、Stereoscopic),是为了不同的工作需求所设计的显微镜。利用解剖显微镜观察时,进入两眼的光各来自一个独立的路径,这两个光路径夹了一个小小的角度,因此在观察时,样品可以呈现立体的样貌。解剖显微镜的光路设计有两种:The Greenough Concept和The Telescope Concept。 解剖显微镜常常用在一些固体样本的表面观察,或是解剖、钟表制作和小电路板检查等工作上。现在的光学显微镜的构造非常的复杂精密,为了精准成像,显微镜的光学路径必须严谨的设计与控制。尽管如此,光学显微镜的运作原理是非常简单的。最简单的物镜是由高分辨率的玻璃镜制成,有非常短的焦距,大概是160 mm左右,而产生了放大倒立成像,因此像是非常靠近试片来观察,经由对焦,其产生的是实像,不用经由目镜即可用肉眼看到,或者成像于纸张上。在多数的显微镜,目镜是双镜组成的,一个在眼睛,产生虚像,使肉眼看到放大成像;一个则靠近物镜,产生实像。已知最古老的公开显微照片:蜜蜂,由Francesco Stelluti于1630年发表一个现代显微镜,带有水银灯的荧光显微镜。该显微镜具有数码相机,并连接到一台电脑。

相关

  • 季节性流感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常简称流感疫苗,是针对流行性感冒的疫苗。 因为流感病毒变化的速度很快,一年会发展新的流感疫苗两次。大部分状况下,疫苗有中度到高度的保护力;然而每年情况略有
  • 需氧菌好氧生物(英语:Aerobic organism,或 aerobe),又译为好气生物、耗氧生物、需氧生物,是能在有氧的环境中生存及生长的生物。好氧生物利用氧的化学反应来分解糖及脂肪,以获得能量。几
  • 转录转录(英语:Transcription)是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遗传信息由DNA复制到RNA(尤其是mRNA)的过程。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转录是合成mRNA以及非编码RNA(tRNA、rRNA等)的途径。真核
  • 氟氯西林氟氯西林,英文名Flucloxacillin(INN), 又名氟氯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氟氯青、氟氯青霉素钠、氟氯西林、氟沙星、奥佛林、氟氯苯唑青霉素钠。是一种半合成的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
  • 头孢唑林头孢唑林(英语:Cefazolin,cefazoline 或 cephazolin),是一种用于治疗多种病原细菌的抗细菌药,尤其针对蜂窝组织炎、泌尿道感染、肺炎、心内膜炎、败血性关节炎及胆道发炎(英语:bilia
  • 子宫颈炎宫颈炎(英语:Cervicitis),是一种女性子宫颈的炎症。它多因性传播疾病感染造成,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双球菌、沙眼衣原体。也可因宫颈手术操作后造成的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得以进入损
  • 排异反应移植排斥(英语:transplant rejection)是器官移植后的器官并不被受移植者身体接受的情况。一般来说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将移植器官视为异物,如同攻击病毒或细菌一样攻击移植器官所引
  • 林可酰胺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英语:Lincosamides)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了克林霉素和林可霉素。这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较强,对厌氧菌效果较好。林克酰胺类抗生素能够与核糖体上的50S
  • 绿色革命绿色革命(英语:Green Revolution),或称为第三次农业革命(Third Agricultural Revolution),是一组1950年至1960年代末之间的一系列研究技术转让(英语:technology transfer)倡议,1960年代
  • 身体检查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medical examination、clinical examination、check-up),简称体检,也称做身体检查、理学检查或健康检查,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检查器具、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