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像

✍ dations ◷ 2025-11-20 02:37:59 #热成像
热影像仪又称热像仪或红外线热成像仪等。是一种对物体散发出的红外线进行感光成像的设备,这种设备被广泛运用在军事、消防、医疗、工业生产、海关检查等领域。热成像仪是从对红外线敏感的光敏元件上发展而来,但是光敏元件只能判断有没有红外线,无法呈现出图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各国对热成像仪的军事用途表现出了兴趣,对其进行了零星的研究和小规模应用。1952年,锑化铟被开发出来,这种新的半导体材料促进了红外线热成像仪的进一步发展。不久之后,德州仪器公司开发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前视红外线(Forward looking infrared)热成像仪。这一系统采用的是单原件感光,利用机械装置控制镜片转动,将光线反射到感光元件上。随着碲镉汞材料制造工艺的成熟,在军事领域大规模采用热成像仪成为了可能。60年代之后出现了由60或更多的感光元件组成的线性整列,瑞典的AGA公司将热成像仪的应用拓展至民用领域发展。然而由于最初采用的是非制冷感光元件,制冷部件加上机械扫描机构使得整个系统非常庞大。等到CCD技术成熟之后,焦平面阵列式热成像仪取代了机械扫描式热成像仪。至80年代半导体制冷技术取代了液氮、压缩机制冷之后开始出现了便携、手持的热成像仪。90年代之后,德州仪器又开发出了基于非晶硅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进一步降低了热成像仪的生产成本。红外热成像仪有光子探测和热探测两种不同的原理。前者主要是利用光子在半导体材料上产生的电效应进行成像,敏感度高,但探测器本身的温度会对其产生影响,因而需要降温。后者将光线引发的热量转换为电信号,敏感度不如前者,但无需制冷。除此之外,还根据热成像仪的工作波段、所使用的感光材料进行分类。常见热成像仪工作在3到5微米或8到12微米,常用感光材料则有硫化铅、硒化铅、碲化铟、碲锡铅、碲镉汞、掺杂锗和掺杂硅等。根据感光元件数量和运动方式,则有机械扫描、凝视成像型等。热成像仪的用途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军事上,利用热成像仪可以在夜间发现散发热量的坦克发动机、士兵。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热像仪快速探测出加工件的温度,从而掌握必须的信息。由于电动机、晶体管等电子器件发生故障时,往往伴随着温度的异常升高,利用热成像仪也可以快速诊断故障。在医学方面,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流行时,可以利用热成像仪快速判断是否有发热现象。由于癌细胞的温度较高,也可用其辅助诊断乳腺癌等疾病。边防部门也可用其判断交通工具或边界地带否藏有偷渡客。

相关

  • 扁桃腺扁桃腺,又称扁桃体,是人和两栖类以上动物,鼻后孔的顶壁或咽与口腔、鼻腔交界处粘膜下淋巴组织所集成的团块的通称,因为外形像扁桃一样而得名。一般所说的扁桃腺是指肉眼可见的颚
  • 新盘古大陆新盘古大陆(Novopangea,Novo-是来自拉丁语的字首,代表“新”的意思)是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超大陆,由现在任职于剑桥大学的罗伊·利弗莫尔(Roy Livermore)于1990年代晚期提出。他的假
  • 木酮糖木酮糖(英语:Xylulose)是一种戊酮糖,拥有一个羰基官能团,化学式为C5H10O5。L-型和D-型对映异构体在自然界中都有存在。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聚糖:
  • 出口出口可以指:
  • 伊本·西那阿布·阿里·侯赛因·本·阿卜杜拉·本·哈桑·本·阿里·本·西那(阿拉伯文:أبو علي الحسين بن عبد الله بن الحسن بن علي بن سينا
  • HLA-B3VCL· plasma membrane · integral to plasma membrane · ER to Golgi transport vesicle membrane · membrane · integral to membrane · phagocytic vesicle m
  • 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中基于相对性原理利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该理论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人自1907年开始发展,最终在1915年基本完成。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
  • 最近共同祖先最近共同祖先(英语:Most recent common ancestor,缩写 MRCA)是演化生物学中表示一系列不同的物种拥有共同起源的那个最近的祖先。这一概念经常应用于人类的宗谱。人类的最近共同
  • 首席元老首席元老(princeps senatus)或元首,是罗马元老院的领导人。虽然正式来说该职务不属于晋升体系(cursus honorum)的范围内,而且未拥有统治大权,但是仍然给握有它的元老带来巨大的威望
  • 公升,通常简称为升,是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l。过去曾经采用小写手写体 ℓ {\displaystyle \ell } 作为符号,但由于印刷不方便,所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