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

✍ dations ◷ 2025-04-24 21:47:37 #沙尘暴
沙尘暴(英语:Dust storm)为沙暴与尘暴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气现象,由强风刮起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形成,其导致空气混浊,能见度变低。最近几十年来的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地都是大草原,沙尘暴是大草原植被破坏的标志。 历史上有美国开垦大草原(Prairie)造成的1930年代的“黑风暴”;有前苏联1960年代沙尘暴,也是开垦大草原(Steppe-蒙古草原西部)的结果。近十年来中国频发的沙尘暴是中国北方草原(Steppe-蒙古草原东部)被开垦,生态持续恶化的标志。沙尘暴源头都是草原,因为那里降雨量少,不能生长树木。所以植树不植树和沙尘暴成因没什么关系。保护草原植被,禁止开垦和其他破坏草原的行为才是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根据国际气象组织指引,沙尘现象被界定为一种不稳定强气流卷起沙尘导致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以能见度区别为四类。 能见度仍有十公里或以上的称为尘雾,十至一公里称为吹尘。能见度只剩一公里以下,二百米以上称为沙尘暴,二百米或以下的能见度的沙尘现象称为严重沙尘暴。根据观测,当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每秒刮30米(11级风力),那么粗沙(直径0.5–1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黏粒(直径<0.005毫米)则可飞到1.2万公里的高空。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以及外蒙古地区是亚洲沙漠和沙砾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以上,浩瀚的沙海提供沙尘暴源源不绝的沙源。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除了沙漠、沙地之外,下列地表面也能为沙尘暴提供沙尘物质: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方面疾病,可以戴口罩预防。

相关

  • H2受体阻抗剂H2受体阻抗剂(英语:H2 antagonist)是一系列用于阻断组织胺作用于胃壁细胞、减少壁细胞分泌胃酸的药物。H2受体阻抗剂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但现在已经有效果更好的氢离子泵阻断剂。
  • 坏死坏死(英语:Necrosis),又称细胞坏死,被认为是一种由外部或内部物理性因素(例如热力、应力和辐射等)、强碱、强酸及毒物等化学性因素,以及内毒素和病原体等生物性因素诱发的永久性细胞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高醛固酮症(Primary aldosteronism),又称康氏症(Conn's syndrome),是肾上腺生产过量醛固酮而造成肾素水平下降而导致的一种疾病,通常症状不严重。大多数人会引起高血压,导致视
  •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英语: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为遗传工程、转基因、基因修饰)是一种使用生物技术直接操纵有机体基因组、用于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技术。包括了同一物种和跨物种的基
  • 矿物杂酚油矿物杂酚油(英文:Coal tar creosote 或 Creosote oil),或工业用杂酚油,是一种从煤焦油或其他矿物油中蒸馏而成的液体。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本品有时被称为杂酚油或木馏油,它和前两者
  • 逆转录病毒科逆转录病毒科(学名:Retroviridae)又称“反转录病毒科”,分为双链DNA逆转录病毒和正链RNA逆转录病毒。它们增殖时都有将遗传物质RNA逆转录为DNA的过程(前者逆转录反链RNA,后者逆转
  • H6N1H6N1(英语: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6N1,记作A(H6N1)或H6N1)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是禽流感病毒或禽流感病毒的一个亚型。H6N1最初于2013年6月21日在台湾发现,首例患者是一名住在
  • 巨噬细胞极化巨噬细胞极化是一个巨噬细胞对应微环境讯号所表现不同程式功能的过程。巨噬细胞极化有多种功能型态,他们可以完全极化成特定的表型,像是M1(典型活化巨噬细胞)或是M2(另类活化巨噬
  • 窦房结窦房结(英文:Sinus node, sinoatrial node, 或 SA node)是心脏里一个组织部位,又称为节律点。窦房结是正常心跳的产生部位,由其产生的心跳速率约为每分钟72次。当窦房结病变时可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又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基因,是存在于大部分脊椎动物基因组中的一个基因家族,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其中人类的MHC糖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