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

✍ dations ◷ 2025-08-28 14:12:09 #沙尘暴
沙尘暴(英语:Dust storm)为沙暴与尘暴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气现象,由强风刮起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形成,其导致空气混浊,能见度变低。最近几十年来的沙尘暴的主要发生地都是大草原,沙尘暴是大草原植被破坏的标志。 历史上有美国开垦大草原(Prairie)造成的1930年代的“黑风暴”;有前苏联1960年代沙尘暴,也是开垦大草原(Steppe-蒙古草原西部)的结果。近十年来中国频发的沙尘暴是中国北方草原(Steppe-蒙古草原东部)被开垦,生态持续恶化的标志。沙尘暴源头都是草原,因为那里降雨量少,不能生长树木。所以植树不植树和沙尘暴成因没什么关系。保护草原植被,禁止开垦和其他破坏草原的行为才是防治沙尘暴的根本办法。根据国际气象组织指引,沙尘现象被界定为一种不稳定强气流卷起沙尘导致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以能见度区别为四类。 能见度仍有十公里或以上的称为尘雾,十至一公里称为吹尘。能见度只剩一公里以下,二百米以上称为沙尘暴,二百米或以下的能见度的沙尘现象称为严重沙尘暴。根据观测,当沙尘暴形成时,如果风每秒刮30米(11级风力),那么粗沙(直径0.5–1毫米)会飞离地面几十厘米,细沙(直径0.125–0.25毫米)会飞起2米高,粉沙(直径0.05–0.005毫米)可达到1.5公里的高度,黏粒(直径<0.005毫米)则可飞到1.2万公里的高空。中国的西北、华北、东北以及外蒙古地区是亚洲沙漠和沙砾地集中分布的地方,这里沙漠和沙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以上,浩瀚的沙海提供沙尘暴源源不绝的沙源。沙漠中各式各样的沙丘,依照它们的稳定程度分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沙尘暴发生时,流动沙丘扬起沙尘的数量最大,半固定沙丘要小一些,固定沙丘最小。除了沙漠、沙地之外,下列地表面也能为沙尘暴提供沙尘物质: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方面疾病,可以戴口罩预防。

相关

  • 生物圈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为海平面上下垂直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
  • 下背痛下背痛(英语:low back pain,LBP),也称腰痛,是常见背部肌肉骨骼伤病(英语:Musculoskeletal disorder),对许多民众生活构成影响。疼痛感可能为钝痛感,也有可能成刺痛。下背痛可按照时程分
  • IV型延迟性过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又称第四型过敏反应(Type IV hypersensitivity),为一种细胞媒介反应。发病机制是人体对食物中抗原物质产生的免疫反应所致。延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英文: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个主要影响关节的长期持续性疾病。它通常导致关节发热、肿胀和疼痛。疼痛和僵硬往往于休息后更恶化。最常见的是手腕和手
  • 头孢克洛头孢克洛(英语:Cefaclor),商品名如希克劳,是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用来治疗由细菌感染导致的症状如肺炎,化学名(6R,7R)-7--3-氯-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辛-2-烯-2-甲酸,化学式C15H14
  • 伞菌亚门伞菌亚门(学名:Agaricomycotina)是真菌界担子菌门的3个分类之一,包括许曾被归类于多系群帽菌纲(Hymenomycetes)的物种。伞菌亚门包含20,000个物种,而且其中大约98%是属于伞菌纲:大多
  • 肾生理学肾生理学(renal physiology、拉丁语:rēnēs、"肾")为肾的生理学研究。这包括肾脏的所有的功能,包括葡萄糖、氨基酸,及其它小分子的再吸收;钠、钾及其它电解质的调节;体液平衡(Flui
  • 唾液酸唾液酸(Sialic acid)是神经胺酸中氨基酸或羟基氢被取代的一类衍生物的总称,通常也指代此类化合物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N-乙酰神经胺酸。唾液酸广泛存在于动物体组织,在其他生物体
  • 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审理起诉1991年起发生于前南斯拉夫地区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罪行人物之国际法庭(英语: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Prosecution of Persons Responsible for Serious Violat
  • 右旋安非他命右旋安非他命(英语:Dextroamphetamine)是强力中枢神经兴奋剂,也是苯丙胺(“安非他命”) 的对映异构体,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和发作性嗜睡病的处方药。此外,它也被用作提升运动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