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输尿管
✍ dations ◷ 2025-08-07 23:57:23 #输尿管
输尿管(拉丁语:Ureter)是位于腹膜外位的细长肌性管道,左右各一,约平第2腰椎上缘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长约20~30厘米,平均管径0.5~1.0厘米,最窄处口径只有0.2~0.3厘米。输尿管的主要作用是将肾脏所排泄的尿液排入膀胱。输尿管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也可称为腹段、盆段、膀胱段(壁内段)。输尿管的腹段始于肾盂下端,在腹后壁腹膜的深面,经腰大肌前面下行至其中点附近,与睾丸血管(男性)或卵巢血管交叉,通常血管在其前方走行,达小骨盆入口处。在此处,左输尿管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前方;右输尿管则经过右髂外动脉起始部的前方。自小骨盆入口处,从髂血管入盆腔,先沿盆侧壁向下向后,经盆腔侧壁和髂内血管、腰骶干和骶髂关节前方下行,跨过闭孔神经血管束,达坐骨棘水平,这一段称为盆段。男性输尿管走向前、内、下方,经直肠前外侧壁与膀胱后壁之间,在输精管后方并与之交叉,从膀胱底外上角向内下穿入膀胱壁。女性输尿管经子宫颈外侧约2.5厘米处,从子宫动脉后下方绕过,行向下内至膀胱底穿入膀胱壁内。输尿管的壁内段是输尿管位于膀胱壁内,长约1.5厘米的斜行部分。膀胱充盈时,膀胱内压的升高导致壁内部的管腔闭合,从而阻止尿液向输尿管中的反流。输尿管管壁由三种组织所构成,最外为筋膜组织,其中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纤维;中间为三层肌肉,内外层为纵行肌,中间一层为环形肌;最里为粘膜层,与肾盂及膀胱粘膜是连贯的。粘膜下层有丰富的网状淋巴管,是肾脏向下、膀胱向上感染的途径之一。输尿管全程有三处狭窄:上狭窄,位于肾盂输尿管移行处;中狭窄,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下狭窄,输尿管进入膀胱处。肾结石随尿液下行时,容易嵌顿在输尿管的狭窄处,引起管壁平滑肌痉挛,发生剧烈的绞痛和出现排尿障碍等症状。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相关
- 喹诺酮喹诺酮(英语:quinolon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剂。1962年最早的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首先用于临床,由于其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
- 绿硫细菌绿菌门是一类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细菌。这类细菌没有已知的近亲,最近的类群为拟杆菌门。绿菌门通常不活动(一个种具有鞭毛),形状为球状、杆状或者螺旋状。其生存要求无氧环境和
- 疾病管制署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简称疾管署),是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辖下的一个所属机关,负责建立现代化防疫体系。
-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古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是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交叉科学。既是生命科学中唯一具有历史科学性质的时间尺度的一个独特分支,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历史、
- 溶菌酶133L, 134L, 1B5U, 1B5V, 1B5W, 1B5X, 1B5Y, 1B5Z, 1B7L, 1B7M, 1B7N, 1B7O, 1B7P, 1B7Q, 1B7R, 1B7S, 1BB3, 1BB4, 1BB5, 1C43, 1C45, 1C46, 1C7P, 1CJ6, 1CJ7, 1CJ8, 1CJ9
- 孟鲁司特孟鲁斯特(Montelukast),化学式C35H36ClNO3S,商业使用时主要使用其钠盐,主要用于哮喘的治疗。1998年投入商业使用。药品名称中的“Mont”来自地名蒙特利尔,是默克药厂开发此药的地
- 整合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亦作INSTIs,Integrase strand transfer inhibitors),是一类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统称。逆转录病毒在其生命周期内需要完成一次将病毒DNA整合进宿主细胞核的行动。整
- 嗜伊红性脑膜炎脑膜炎(英语:meningitis)指发生于脑膜的急性炎症,脑膜是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和颈部僵硬。其他症状还包含精神错乱(英语:mental confusion)或
- 沙门氏菌感染症沙门氏菌感染症(英语:Salmonellosis),又称沙门氏杆菌病,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通称。在感染沙门氏菌之后的12至72小时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泻,发烧,呕吐与腹痛的症状。这
- 牛肝菌参见文内牛肝菌属(学名:Boletus)为牛肝菌科的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