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显微镜
✍ dations ◷ 2025-04-03 11:29:37 #显微镜
显微镜泛指将微小不可见或难见物品之影像放大,而能被肉眼或其他成像仪器观察之工具。日常用语中之显微镜多指光学显微镜。放大倍率和清析度(聚焦)为显微镜重要因素。显微镜是在1590年由荷兰的詹森父子所首创。显微镜的类型有许多。最常见的(和第一个被发明的)是光学显微镜,其使用样品的光图像。其他主要的显微镜类型是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超显微镜,和各种类型的扫描探针显微镜。最早的显微镜是17世纪在荷兰制造出来,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同时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也制造了显微镜。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在1611年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雷文霍克(1635年-170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1953年,弗里茨·塞尔尼克因为对相衬法的证实,发明相衬显微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6年,恩斯特·鲁斯卡因研制第一台透视电子显微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格尔德·宾宁、海因里希·罗雷尔因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4年10月8日,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艾力克·贝齐格 (Eric Betzig),W·E·莫尔纳尔 (William Moerner)和斯特凡·W·赫尔 (Stefan Hell),奖励其发展超分辨荧光显微镜 (Super-Resolve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带领光学显微镜进入纳米级尺度中。2017年,雅克·杜博歇、约阿希姆·弗兰克、理查德·亨德森因研制用于溶液内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结构测定的低温电子显微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利用透镜放大物像送到眼睛或成像仪器,分辨率大约为一微米,可以看到细胞大小的物品。一般来说显微镜大都是指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依设计的不同,又可分为正立显微镜、倒立显微镜(又称倒置显微镜)和解剖显微镜(又称实体显微镜或立体显微镜);又有偏光显微镜:又称为岩石显微镜、矿物显微镜或金属显微镜,用以观察岩石、矿物及金属表面,是利用光的不同性质(偏光)而做成的;相衬显微镜:观察变形虫、草履虫等透明生物时,所使用的显微镜。它的特殊装置可以将光透过生物体所产生的偏差,改变为明暗不同;又结合光学显微镜并利用激光光作为光源,以达到特殊观察需求的有共聚焦显微镜(又译作共轭焦显微镜)。在20世纪初的一种光学显微镜显著替代被开发,利用电子而不利用光线来产生图像。于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Ernst Ruska)开始开发第一个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光学显微镜有相同的原理,但在使用光的地方用电子代替,在使用玻璃透镜的地方用电磁铁代替。使用电子而不是光线允许更高的分辨率。紧接着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开发,是马克斯·诺尔(英语:Max Knoll)在1935年开发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不使用光线而利用电子流来照射标本来观察的显微镜。由于电子用肉眼看不出,因此就使电子透过观察材料,而映在涂有萤光剂的板子上,这种方法称为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另一种方法是以电流在观察材料的表面移动,然后使观察材料所放出的二次电子流映在真空管上,以这种方式观察的称为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可放大80万倍,可以看出分子的形象;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可用以观察立体的表面,放大倍率约20万倍。电子显微镜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能量过滤透过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类型。某些电子显微镜甚至能看到单一原子。原理:物质波理论告诉我们,电子也具有波动性质,所以可以用类似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做成显微镜。不一样的是,这里将凸透镜改成磁铁,由于电子的波长比可见光短,所以他可以比光学显微镜“看”到更小的东西,如:病毒。是机械式地用探针在样本上扫描移动以探测样本影像的显微镜。STM用来看金属表面,它是利用量子物理的穿隧效应。古典物理认为,物质不能穿过位垒,但量子物理告诉我们:物质有机会穿过位垒,而他穿过位垒的几率和位垒的宽度有关。利用一通电的针状物体,靠近金属表面,则电场使电子附近的位能出现位垒形式,此时就有机会观测到跑出金属表面的电子,再利用穿过位垒的几率和位垒的宽度有关的特性,就可以推出针到金属表面的距离,因此可"看"到金属表面。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简称AFM)用来探测样本表面与探针交互作用力,推出探针到样本表面的距离,因此可“看”到非金属或金属表面。实验室显微镜双目实验室显微镜显微镜双目转接器体视显微镜显微镜物镜显微镜物镜显微镜物镜显微镜接目镜Microscope measuring eyepiece体视显微镜接目镜显微镜接目镜显微镜接目镜
相关
- 全血细胞计数全血细胞计数(英文:complete blood count,CBC; full blood count,FBC),又称为血常规、血象、血细胞分析、血液细胞分析、血细胞计数 或 血液细胞计数,是医生或其他医学专业人员常常
- 外科医师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
- 失调共济失调(英语:Ataxia)是指缺乏规律,或者为笨拙,为一种神经疾病上的特征。失调可以广泛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任何其中一环出状况所表现的病征,例如掌管运动和平衡的小脑
- 鼻鼻,又称鼻子,是陆上动物呼吸的器官,属呼吸系统一部分,也是许多哺乳类动物感应嗅觉的器官。鼻一般在动物的头部,可能是隆起,鼻对体外的开口叫作鼻孔,鼻孔让空气进入鼻腔内,两孔气流速
- 咽人类的咽(pharynx),又称咽头,是颈部的一个部分,为一条连接口腔和鼻腔至食道和气管(食道和气管交界)的圆锥形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咽头与喉头在解剖学上合称为咽喉。人类
- 弥漫性肺病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又称为弥漫性肺病 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是一群主要侵犯肺泡上皮细胞,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以及肺内血管及淋巴
- 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又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简称PH或PHTN),是描述肺循环内的压力升高的情形。肺高压会造成呼吸困难、晕眩、昏厥、下肢水肿,肺高压患者会因为心脏负荷增加令运
- 颈动脉体颈动脉体(carotid body)是颈动脉分支附近的一个化学受器(英语:chemoreceptor)暨支持组织。颈动脉体能侦测动脉血中的气体分压,主要是血氧及二氧化碳。此外也能感测pH值及温度。颈
- 大脑大脑(英语:Cerebrum),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将两个半球隔开的是称为大脑纵隔的沟壑,两个半球除了胼胝体相连以外完全左右分开。半球表面布满脑沟,沟与沟之间所夹细长的部分称为
- 生物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生物 (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英语:Organism,又称有机体)是指称类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