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邮政总局

✍ dations ◷ 2025-04-25 09:10:21 #交通部邮政总局
交通部邮政总局是过往中华民国邮政事业的专责机构,隶属于中华民国交通部。1912年1月1日以“中华民国邮政总局”成立,1927年11月1日北伐统一后再整编为交通部邮政总局,前身为清代的大清邮政总局。由于第二次国共内战到中国大陆沦陷后,一部分邮政总局人员在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2002年7月《邮政法》修法,2003年将邮政总局公司化,改制为中华邮政公司。另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后,接收原先中华民国交通部邮政总局留在中国大陆的组织,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1954年再度改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政总局同时更名为“中华民国邮政总局”,邮政总局的建制不变,但改隶新成立之交通部管辖;但邮政系统事务实际继续由外国人主持,未受北洋政府实际管理和运营。1919年,邮政储金业务在上海开办。1920年3月15日,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成立,设址于上海福州路5号,由刘书蕃任“总办”(后改称“局长”)。1927年11月1日,在国民政府主导下,交通部邮政总局于南京成立,内部先后设有“八处二室一委会”,下辖各区邮政管理局、办事处等,以管理全国邮政事务为主要职责。1935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布《邮政法》,邮储总局改制为“邮政储金汇业局”,隶属于交通部邮政总局,并同时开办简易人寿保险业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国民政府命令沦陷区中华邮政机构不得内撤,虽然日伪当局在沦陷区成立邮政机构,但各地邮政局仍同中华邮政联络并由中华邮政供应邮票;重庆国民政府在国际通邮枢纽上海设邮政总局上海办事处,代表重庆指导上海、江苏、浙江、安徽邮政运作。1938年,日本占领当局和傀儡政府逐渐开始控制邮政,但一些地区邮政机构维持与重庆的联络达5-6年之久,例如上海邮政局直到1943年才被日伪控制。虽受日伪干预控制,沦陷区邮政机构仍通过密函渠道继续与重庆在重大事务方面保持联络。1945年战争结束,中华邮政恢复管理各沦陷区邮政。1914年,邮政总局实施“邮区”制度,将全国划分为21个邮区,各邮区设置“邮政管理局”作为最高主管机关,邮区之下再设各级邮局。1945年抗战胜利后,邮政总局将全国重划为27个邮区: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后,全国仅余福建和台湾2个邮区,迁台后的福建邮区存在时间很短大约在1955年前后撤销(与台湾邮区合并)。由于台湾的邮政业务日渐庞大,邮政总局于1980年9月1日将台湾邮区分割为台湾北区、台湾中区、台湾南区等3个邮区,各设置一个邮政管理局,直至邮政总局公司化为止。

相关

  • 心室中隔缺损心室中膈缺损(英语: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简称:VSD),又称心室中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列为心脏病之一,当然中隔缺损还有分为心室中隔缺损、心房中隔缺损等等。生出
  • Blood values血液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范围(英语:Reference ranges for blood tests),指的是医疗保健专家从血液样品中选取的一组用来描述医疗检验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血液检验的测量值在临床中
  • 唯名论唯名论(英语:Nominalism),形而上学的观点之一,根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学派,经中古欧洲经院哲学家发展,长时间成为哲学探讨的主题。在哲学中,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争论,它讨论的是关于事物的
  • 假体假体或假肢(英语:Prosthesis 或 Prosthetic implant)指人造肢体,用来取代肢体的功能障碍(不论暂时性或永久性),或是用来掩饰肢体伤残。与义体(如义乳、假鼻子、假发、假牙)最大的不同
  • 扣带回扣带回是位于大脑内侧的一个解剖结构。扣带回将胼胝体不完全地包裹;在上方,扣带回为扣带沟所限。扣带回是脑的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其功能牵涉情感、学习和记忆。扣带回的皮层称
  • 细胞周期检查点细胞周期检查点(英语:Cell cycle checkpoint)是细胞周期的一个调控机制。当细胞正常生长或者受到外来压力时都会决定是否进入下一个期。正常的细胞周期有三个检查点:在G1期和S期
  • 北魏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由鲜卑人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魏太武帝统一华北,与南方的汉人政权对峙。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
  • 阿迪格共和国阿迪格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Адыгея,罗马化:Respublika Adygeya;阿迪格语:Адыгэ Республик),位于高加索山脉北麓,四周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包围,是俄
  • 质荷比荷质比又称比荷、比电荷,是一个带电粒子所带电荷与其质量之比,其单位为C/kg。计算时,粒子无论带何种电荷,应一律代入正值计算。电子电荷 e
  • 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法语:Le congrès de Vienne)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外交会议。本次会议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主持,其目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