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

✍ dations ◷ 2025-04-03 12:52:35 #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英语:existentialism),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它认为人存在的意义是无法经由理性思考而得到答案的,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尼采和克尔凯郭尔可被看作其先驱。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其哲学思想还延续到了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保罗·萨特和加缪是其代表人物。其最突出的命题是:世界没有终极的目标;人们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隐隐约约而有敌意的世界中;世界让人痛苦;人们选择而且无法避免选择他们的品格、目标和观点;不选择就是一种选择,即是选择了“不选择”;世界和我们的处境的真相最清楚地反映在茫然的心理不安或恐惧的瞬间。这些命题曾经影响了文学(例如: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加缪)、精神分析学(例如:宾斯万格(英语:Ludwig Binswanger)和罗洛·梅)和神学(例如:保罗·田立克)。原本“存在主义”一词因回溯指称许多早已离世的哲学家而常被看作是一种历史性的简便名称。事实上,尽管存在主义一般认为源自克尔凯郭尔,首位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采用此词自称的是萨特。正如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英语:Frederick Copleston)的解释,萨特断定“所有存在主义者的共同基本原则是存在先于本质”。 哲学家史蒂文·克劳威尔(英语:Steven Crowell)则认为要定义存在主义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与其说存在主义本身是完整的哲学系统,不如理解为一种用来拒绝其他系统性哲学的方法。 萨特自己在1945年的演讲中,描述存在主义为“从忠实无神论的位置来描绘所有后果的企图”。虽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外的人们多认为存在主义的名称源自于克尔凯郭尔本人,但更有可能的是克尔凯郭尔从挪威诗人及文学评论家约翰·塞巴斯蒂安·韦尔黑文(英语:Johan Sebastian Cammermeyer Welhaven)获得灵感(至少在用“存在性”来描述他的哲学)。 这种说法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挪威哲学家爱瑞克·伦德斯塔德(Erik Lundestad)提出,丹麦哲学家弗雷德里克·西伯恩(Fredrik Christian Sibbern)在1841年有两段对话,分别是与韦尔黑文以及克尔凯郭尔。在第一段对话中,据信韦尔黑文想出了“一个词来涵盖密切积极的生活态度,他称这思维叫存在性”。 然后这个词语由西伯恩转述给了克尔凯郭尔。第二个根据是来自挪威历史学家胡尼·斯莱格斯塔德(英语:Rune Slagstad),他自称能证实是克尔凯郭尔自己曾说“存在性”是从韦尔黑文借来的。 他强烈认为,克尔凯郭尔本人说过:“黑格尔方法并不以‘存在性’的方式研究哲学;用我和韦尔黑文谈哲学时曾经使用的词语来描述的话”。 另一方面,挪威历史学家安妮-莉·丝塞(英语:Anne-Lise Seip)则是对斯莱格斯塔德的论点表达疑虑,认为该声明实际上源自挪威文学史学家卡史林努·庞(英语:Cathrinus Bang)。其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人本身之外没有先天决定的道德或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却有选择的自由。当评价一个人时,要评价的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的身份,因为人的本质是透过行为被定义的,“人就是他行为的总和”。萨特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他反对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唯一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然而人是自由的;即使他在自欺中,仍有潜力与可能。萨特也提出:“他人即是地狱”。这一观点看似与“人有选择的自由”观点相矛盾,其实每个人选择是自由的,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每个人有无法逃避的责任,人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每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称“他人即是地狱”。存在主义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例如克尔凯郭尔就是一名基督徒,他认为存在主义是基督徒思想模式的开始。尼采在其著作《快乐的科学》(英语:the gay science)中提出“上帝已死”的说法,尼采并不是说上帝在形而下的层面已死;相反地,尼采意识到上帝已死代表现存道德标准的危机。荒谬这个概念是指世界的不合理部分与我们渴望解释一切的冲突和离异。加缪认为,建立在怀疑论之上的生活是没有真正意义的,但接受荒谬的诚实的人会以自己的反抗赋予生活意义。这种无意义性还涵盖着世界的是非不分与不公平。这与“坏事不会发生在好人身上”的概念相左;对世界而言,打个比方说,没有所谓的好人或坏人;发生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它可能降临在任何“好”人或“坏”人身上。荒谬这概念一直以来都在文学上相当突出。克尔凯郭尔、贝克特、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内斯库、乌纳穆诺、皮蓝德罗、萨特、海勒和加缪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在描述人遭遇到世界的荒谬。在痛苦地察觉到此无意义后,加缪在《薛西弗斯的神话》中称“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虽然针对这类可能极度有害遭遇的“药方”各自不同,不论是克尔凯郭尔的宗教“阶段”或加缪的坚持不懈,大多数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焦点都在帮助人们避开不好的生活方式,以免置于丧失一切意义的长期险境之中。这种意义崩解的可能性会对自身平静构成重要威胁,而这也就违背存在主义的哲学。据信因自杀是可能的而使得所有人都是存在主义者。在无意义的生活中,一个荒诞主义者能不屈地直面“自杀”。

相关

  • 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丹麦语:Hans Christian Gram,1853年9月13日-1938年11月14日),丹麦细菌学家。革兰氏染色法的发明人。1853年9月13日,革兰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早年在哥本
  • 急诊室急诊室(英语:Accident & Emergency、Emergency department、Emergency room等,缩写为A&E或ER),是医院的其中一个部门,但不是每间医院都有提供急诊服务。相对于有预约的门诊部,使用
  • 真菌总界菌物总界(Holomycota,.mw-parser-output .smallcaps{font-variant:small-caps}.mw-parser-output .nocaps{text-transform:lowercase}Liu et al. 2009)是单鞭毛生物的一个演化
  • 显微照片显微照相是以显微镜或类似的器材所摄取的相片或影像,以显示放大了的物件影像。显微照相是由加拿大发明家范信达所发明。有制造显微照相,可以在显微镜上安装照相机,取代目镜;或是
  • 领土变迁美国领土变迁(英语:Territorial evol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列出美国领土内外边界的变更,以及地位和名称的变化。领土地图上也包括最终成为美国一部分的周边地区。并附有地
  • 镍铁电池镍铁电池是众多充电电池中的一种,它的阳极是氢氧化镍,阴极是铁,电解质(电解液)是氢氧化钾。这种电池的电压通常是1.2V。它很耐用,能够经受一定程度的使用事故(包括过度充电、过度
  • 心房心房(拉丁语:Atrium)旧称䆝,是构成心脏腔室的一种。心脏分心房与心室,分别负责接收 左心房则可根据胚胎来源被分为左心耳和左心房窦。和原始静脉窦右角发展而来的腔静脉窦。在右
  • 再处理核燃料后处理技术原指用化学分离和纯化的方法从经过辐照的核燃料中分离可裂变的钚同位素。 但现代核燃料后处理已不仅仅着重于回收钚,还可以分离其它有用的元素,比如铀、甚至
  • 地面臭氧层在对流层里存在的臭氧属于一种对生物有害的污染物,是光化学烟雾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平流层(臭氧层)中的臭氧则是对生物至关重要的紫外线吸收剂)。许多涉及化学能量快速转化的人类活
  • 伊索伊索(希腊文:Αἴσωπος ;拉丁字母转写:Aísôpos),相传为《伊索寓言》的作者,生平不详,甚至难以肯定是否真有其人。据传说,伊索约生活于公元前七世纪至六世纪。伊索的名字最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