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马克II型坦克
✍ dations ◷ 2024-12-22 21:15:41 #马克II型坦克
Mark I 坦克由英国研制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于英国军队服役,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参与战争的坦克。 Mark I 坦克在1916年8月开始服役,并于1916年9月15日首次应用在索姆河战役上。它的主要作用是破坏战场上的铁丝网、越过战壕、亦能抵御小型武器的射击。英国的威尔逊中尉及崔斯顿在1915年夏天为陆舟委员会(英语:Landships Committee)制作了小威利战车(英语:Little Willie)后,发现未能满足委员会的几项要求,特别是跨越战壕的能力不足。为满足委员会的要求,威尔逊就设计了一辆以菱形为整体构形的战车,并于1915年12月成功制成试验车。当时试验车的代号为“母亲”(Mother)。到1916年初通过所有测试,代号亦改为“坦克”(Tank)。从第一辆生产的战车开始,正式称为Mark I 坦克(Mark I Tank),同时也正式开启 “坦克”(Tank)这个名词。之后因为赋予的任务不同,区分为:没有装备火炮只配有机枪的称为 “雌性坦克”(Female tank),装备火炮也配有机枪的称为 “雄性坦克”(Male tank)。Mark I 坦克的菱形构型的特点是战车底盘与上部车身结合为一体变成一个高大的菱形,加上低重心及特长履带,就如把整个战车车体变成了一个大车轮,令车体可以滚过一切的铁丝网与大小壕沟。在雌雄两型坦克车体左右两旁都有设置各一门炮塔,雄性坦克在炮塔上装备一门霍奇基斯QF 6磅炮(英语:QF 6-pounder Hotchkiss),其后设置一挺7.7毫米口径维克斯水冷式重机枪,车身前后两旁再各设置一挺维克斯机枪,总计炮2门,重机枪4挺。雌性坦克是在雄性坦克原装设6磅炮的位置改为一挺维克斯机枪,其他没有变化。车体内的乘员室并无任何隔间,引擎和武器等机械同处于一个空间内,加上引擎无装置减震减音装置,因此环境非常恶劣。车体内部充斥来自引擎的一氧化碳废气、汽油和机油味,而武器开火后的硝烟味亦直接冲击车箱内的空气质量,再加上车箱内温度高达摄氏50度,极端恶劣的环境导致不少乘员在车上晕倒。因各种武器直接放置在车箱内,为减轻各种开火时会引起的危险(如卡弹、开炮的火花及弹出的弹壳),乘员会戴上头盔,护目镜及锁链脸罩。Mark I坦克的操控十分困难,转弯是依靠控制左右两边履带的速度。坦克乘员共有8人,指挥官与驾驶各一人纵列并坐于坦克前部,指挥官与驾驶都负责操控坦克,坦克后部还有2人要分别站着操作左右各一个的2段变速传动箱,也就是说操控一辆Mark I 坦克需要4个人。因车内非常嘈吵,前方及后方的乘员会先用扳手大力敲打引擎盒引起对方注意,再用手势去沟通。其余的四人就是炮手以及装填手,装填手与齿轮员还要兼当机枪手。因为未有无线电通讯,所以车内会带备两只信鸽用来跟司令部通讯。在一战期间,英国的宣传工具经常将坦克形容成神奇武器,可以令战事缩短。将Mark II 坦克和Mark I作比较时,会发现两种坦克就只有很小的修改,原因是Mark II原来的制造目的是用来作为训练车。
但由于Mark I 的生产量未能达标,所以Mark II 亦有参加1917年4月的阿拉斯战役(英语:Battle of Arras (1917))。由1916年12月至1917年1月,Mark II 共生产了50辆(25辆雄性及25辆雌性)。Mark III 坦克和Mark II一样,原来就是作为教练车,但和Mark II不同的是,有很多其后用于Mark IV的新设计都放在Mark III作实验,所以Mark III和Mark II比较时,双方的差别会比较大。
Mark III共生产了50辆,但最后两辆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销毁。从1917年5月至1918年的年底,共生产了1,220辆。配备两门霍奇基斯QF 6磅炮(英语:QF 6-pounder Hotchkiss)的雄性Mark IV 重28.4吨,而配备5挺路易士机枪的雌性Mark IV则重27.4吨。从1917年至1918年6月,共生产了400辆,其服役年期为1918年至1945年。从1918年至1920年,共生产了125辆。主炮为两门霍奇基斯QF 6磅炮(英语:QF 6-pounder Hotchkiss)。重量为37.6吨。有别于其他 Mark 系列,Mark IX 坦克是史上第一台装甲运兵车,除4位战车操作人员外,可乘载30名士兵。Mark X 是依据Mark V 版本为主的设计,主要是改良其操控性和增加操作人员的舒适度。若Mark VIII设计失败,Mark X就是其应变计划下的版本。
相关
- 腹腔人的腹部(拉丁文:Abdomen)是骨盆和胸部之间的身体部分。在解剖学上,腹部从胸底的横隔膜直到骨盆的真假骨盆界限。真假骨盆界限从腰骶角(第5腰椎和第一骶椎之间的椎间盘)到耻骨联合
- 促炎性细胞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英语:Proinflammatory cytokine)是一系列可以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的总称。比较常见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alpha)。
- 美国化学学会美国化学学会(英语: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简称为ACS)是一个化学领域的专业组织。1876年于美国纽约大学成立,现有157,000位来自化学与化工界各个分支的会员,总部位于华盛顿哥
- 正中隆突正中隆突,亦称中突(median eminence)是重要的室周器,并且是细胞因子等血携免疫信息分子优先入脑位点及脑脊液经由第三脑室流入第四脑室的必经之路,故而是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
- 司坦唑醇康力龙也称司坦唑醇(Stanozolol),雄激素类药物。白色粉末状无臭。几乎不溶于水,能溶于油脂。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纠正重症术后消瘦负氮平衡、男性性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症、小
- 芬那酸芬那酸(Fenamic acid),是一系列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的基本组成分子,衍生的药物包括甲芬那酸、托芬那酸(英语:tolfenamic acid)、氟芬那酸(英语:flufenamic acid)及甲氯芬那酸(英语:meclof
- ScopusScopus是一家文献数据库。它囊括有全球5000多家在科学、技术、医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出版商。
- 钍-230钍-230是钍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原子核由90个质子和140个中子构成,是一种痕量同位素,半衰期约七万五千年,可以用来测定珊瑚和确定洋流流量。20世纪初美国放射化学家伯特伦·博尔
- 政治和宗教异见者纳粹集中营转移营比利时:布伦东克堡垒 · 梅赫伦转移营法国:居尔集中营 · 德朗西集中营意大利:波尔查诺转移营荷兰:阿默斯福特集中营 · 韦斯特博克转移营挪威:法斯塔德集中营部
- 材料性质热力学上的“材料性质”一词指某种给定材料的内禀性质,它们多与热力学势的二阶偏导数有着直接联系。对于一个简单的单组分系统,常见的材料性质有:以上各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