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合并条约

✍ dations ◷ 2025-05-16 18:36:47 #日韩合并条约
日韩合并条约(日语:韓國併合ニ関スル條約,韩语:한일 병합 조약 / 韓日倂合條約),是由大韩帝国总理李完用与大日本帝国代表寺内正毅于1910年8月22日签订的条约,将韩国的主权割与日本,同年8月29日公告,大韩帝国正式覆灭,归日本统治。韩国和朝鲜方面认为,该条约是基于之前在日军逼宫的情况下朝鲜王朝国王签立的《乙巳条约》,故而两个条约“缔结时就是无效的条约”,签约时朝鲜纯宗亦拒绝签名;日本则认为日韩合并条约符合当时的国际法。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昭和天皇发表接受《波茨坦公告》后,大日本帝国无条件投降,由同盟军占领朝鲜,日本失去对朝鲜半岛的实质统治权。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降伏文书》,结束对朝鲜半岛的统治。合并条约后因1965年的《日韩基本条约》而失效。在1905年第二次日韩协约之后,韩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09年7月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合并韩国的方针,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被韩国刺客安重根暗杀之后,主张立刻合并韩国的一派成为日本对朝鲜政策的主流。虽然韩国出现如李容九、宋秉畯等人为首的“一进会”主张日韩合邦。但是日本的目的是并吞韩国而非“日韩合邦”,不久统监府下了集会演说的禁止令,于1910年8月22日吞并朝鲜。由于日韩合并条约的实行,大韩帝国宣告灭亡,大日本帝国的韩国统监府改制为朝鲜总督府,成为统治朝鲜半岛的机关;朝鲜总督府之后开始进行长达三十五年的殖民统治。韩国社会视之为国耻,称作“庚戌国耻”(경술국치/庚戌國恥 Gyeongsul Gukchi),将条约缔结之日称为“国耻日”(국치일 Gukchi-il)。而赞成、协调签定日韩合并条约的八位韩国内阁大臣也被韩国人称为庚戌国贼。日韩合并 · 大日本帝国 · 大韩帝国 · 朝鲜日治时期日韩议定书 · 第一次日韩协约 · 第二次日韩协约 · 第三次日韩协约 · 日韩合并条约桂太郎-塔夫脱密约 · 英日同盟 · 鲁特-高平协定 · 朴次茅斯和约一进会 · 韩日合邦建议书 · 义兵 · 乙巳五贼 · 丁未七贼 · 庚戌国贼

相关

  • 厚垣孢子厚垣孢子(英语:chlamydospore)又称厚膜孢子,是某些真菌具有厚壁且细胞质浓缩的休眠孢子(英语:resting spore),可以形成厚膜孢子的真菌包括子囊菌门的假丝酵母属 、担子菌门的革耳菌
  • 氯氟烃氯氟烃(英语:Chlorofluorocarbons,簡稱CFCs),又称氟氯烃、氯氟碳化合物、氟氯碳化合物、氟氯碳化物、氯氟化碳,是一组由氯、氟及碳组成的卤代烷。因为低活跃性、不易燃烧及无毒,氯
  • 关节内注射在医学上,关节注射(英语:Joint injection)或关节内注射(英语:Intra-articular injection)是用来治疗关节部位发炎性疾病的一种处置,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癣性关节炎、痛风、肌腱炎
  • 伊拉斯谟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鹿特丹姆斯(德语:Desiderius Erasmus Roterodamus;1466年10月27日-1536年7月12日),也译作伊拉斯姆斯、埃拉斯默斯、艾拉思姆斯、伊拉斯默斯,史学界通称鹿
  • 总督古罗马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 罗马帝国前27年–1453年元首制西罗马帝国君主制东罗马帝国王政时代宪政(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Roman Kingdom) 共和
  • 阵发性心室上心搏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搏过速(英语: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簡稱 PSVT)是室上性心搏过速中的一种。一般患者不会出现症状,若有则可能是心悸、头重脚轻、盗汗、呼吸困难
  • STAT61OJ5· sequence-specific DNA 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ity · signal transducer activity · calcium ion binding · protein binding· nucleus · nucl
  • 圣灵降临日五旬节,即基督教的圣灵降临日(亦称圣神降临节),源自犹太人三大节期之一七七节。犹太教按犹太历守节期,纪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五十天〔由出埃及记19:1之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后,满
  • 土耳其里拉土耳其里拉(土耳其语:Yeni Türk Lirası,简称为YTL)是土耳其的法定货币,ISO 4217代号为TRY。土耳其里拉(Türk Lirası)是土耳其原先使用的货币,但由于面值太大使用不便,更一度成为
  • 杜兰尼王朝杜兰尼王朝(普什图语:د درانیانو واکمني‎),又称阿富汗帝国,是一个普什图族王朝,领土面积包括了今日的阿富汗、伊朗东北部、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旁遮普地区。杜兰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