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龟粿
✍ dations ◷ 2025-08-08 09:29:18 #红龟粿
红龟粿,又称红龟糕。客家语称之为红粄或红印粄。为闽南人、潮州人、客家人、广东人等节庆祭祀之糯米制食品,流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与南洋的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状貌扁平,约巴掌大小,红色外压龟印内包馅,以植物叶为垫。类似相关的食品有“红片糕”、包卷状,切为小块一般只作为甜点用。在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一带,主要以闽南话(福建话)“Ang Ku Kueh”来称呼这道糕点。由于外型与功能相似,红龟粿常被人与面粉制的面龟混淆。一般常见的内馅为:花生、红豆、莲蓉。近几年的新口味内陷则有,芝士、黑芝麻等。红粄实质上和新丁粄相同,都用圆糯米、蓬莱米和食用大红作成。讲究一点的红粄,是以暗喻吉祥的动植物为范本,尤其以正面是龟甲,背面是桃子的模子最普遍。蓬莱米1斤、圆糯米4斤、红豆半斤、糖半斤、食用大红色素适量。红粄一般是包红豆内馅,制作时的比例,大多是一斤红豆一斤糖,米团3两配1两红豆,蒸红粄和新丁粄相同,蒸笼该偶尔打开,蒸出的成品才会漂亮。先将浸泡过之糯米研磨成米浆形状,倒入米袋绑紧压干去除水分,待半干后拿出。紧接着加入红色食用色素搅拌成红色,再加以揉捣。揉捣完成后、再细分约巴掌大小一块一块,包入内馅(甜一般为甜豆沙,咸则有各种口味)后放入粿印压平印出龟印。再将红龟粿背面抹油平放于弓蕉叶上,再置入笼床后置于灶上大鼎,以热水蒸汽炊熟。一般吃起来口感同如麻糬、甜软Q。在红龟粿的表皮除了印有花纹外,还会印有吉祥意味的汉字,如代表福运、官禄和长寿的福禄寿等。材料主要是糯米粉团,加入一些色素或班兰叶汁液,再包入煮好的甜馅料(如:绿豆、红豆、椰丝、花生),或咸馅料(眉豆、菜头),然后放在剪好的香蕉叶上拿去蒸熟。南洋红龟粿也是属于娘惹糕的一种,有些人制作时,会使用椰浆代替水,使其带有清淡的椰香味。目前红龟糕以被当地的土生华人(Penerakan/Baba Nyonya)社群内化至娘惹糕的一种因为红龟粿代表福气、荣禄和长寿,所以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人在祭拜时,必备的贡品,尤其在每逢农历正月初九天公诞与正月十五元宵节。绿豆馅的红龟粿也会出现当地华人社区的弥月礼盒内,在早期的娘惹社区中,她们不会直接透露婴儿的性别,而是透过红龟粿的形状来表示,乌龟型的则代表是男婴,桃子型的代表是女性。另外在丧礼上,也会出现黑色的红龟粿。客家人祭天、祭祖,以及娶媳妇祭神、为神灵作寿、庙会敬神等时候会作成龟甲和寿桃的红粄,供桌上常用的供品。闽南人等民系也时常以此作为节庆祭神之供品,比如:祭祀闽南安溪茶叶的守护神法主真君,最好的供品即是红龟粿。
相关
- 生物量生物量(Biomass)是指一条食物链可支持的生物总质量,一个动物或植物物种的活个体的总量或重量,称为物种生物量,而群落中所有物种活个体的总量或重量,称为群落生物量。生物量通常以
- SIRT1n/an/an/an/an/an/an/an/an/an/aSIRT1(英语:Sirtuin 1),也被称为 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Sirtuin-1(英语:NAD-dependent deacetylase sirtuin-1),是人类基因组中由SIRT1基因编码的蛋白
- 法语法语在美国是一个少数族群语言,根据2010年的统计资料,大约207万五岁以上的美国人口在家中使用法语,使法语成为在美国第四多人使用的语言,仅次于英语、西班牙语、汉语(含方言)。法
- 淹没的大陆淹没的大陆是指规模庞大,但主要在海面以下的大陆;一些古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使用该术语。在这个类中的两个主要的例子是凯尔盖朗高原和西兰大陆。巽他古陆是另一个例子。淹没寻
- 古典时代晚期古典时代晚期又称作古代晚期、晚古时期或近古代(英语:Late Antiquity),是历史学上的术语,意指古典古代到中世纪之间的期间,地区包含了欧洲的大部分和环地中海地区,历史学者彼得·布
- 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OM,FRS(英语:John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1842年11月12日-1919年6月30日),英国物理学家。他与威廉·拉姆齐合作发现氩元素,并因此获得1904年诺贝
- 普里什蒂纳普里什蒂纳(阿尔巴尼亚语:Prishtina/Prishtinë,塞尔维亚语:Приштина/Priština)是科索沃共和国的首都,位于该国东北部。科索沃独立前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为科索沃自治省的
- 陈司成陈司成,字韶九,明代浙江海宁人。医学家。陈司成出身医道世家,八代业医,精外科。对于梅毒有深入了解,首创砷剂治疗梅毒。崇祯五年(1632年)撰有《霉疮秘录》一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梅毒
- 莰烷莰烷,又称菠烷,是一种与降莰烷紧密相关的化合物,系统命名为(1S,4S)-1,7,7-三甲基双环庚烷。
- 台湾饮食文化台湾饮食,从最早期的台湾原住民饮食、荷兰及西班牙殖民者文化、到清治时期汉族闽南、汉族客家人的饮食,日治时期的日本料理与引进西方饮食、而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播迁来台,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