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结缔组织

✍ dations ◷ 2025-04-04 06:38:56 #网状结缔组织
网状结缔组织(Reticular connective tissue),也叫网状组织(Reticular tissue),是一种由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组成的结缔组织,其中的网状纤维由Ⅲ型胶原α1(英语:type III collagen)构成。网状纤维由被称为网状细胞的特殊成纤维细胞合成,其实该纤维并不只在网状结缔组织中出现,但只有在网状组织中其占主要地位。网状组织可以在肾脏、脾脏、淋巴结骨髓附近等被发现。组织学研究中,常通过用银之类的重金属染色或是用用来使糖类的PAS染色法来识别网状组织。另有市售专门的各类网状纤维染色液。对网状纤维的染色识别是病理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对鉴别肿瘤等疾病的明确诊断和分型有着重大意义。网状结缔组织长得像窝组织(areolar connective tissue),但关键在于其中网状结构中只有网状纤维一种纤维而已。网状纤维形成了精巧的网状结构,网状细胞沿着网状结构七零八落地分布。尽管网状纤维在身体里广泛分布,网状组织只在特定部位出现。网状组织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基质以及内部结构,用以支持淋巴结、脾脏、红骨髓等处许多游离的血细胞(多为淋巴细胞)。 网状细胞呈星形,其细胞突起相互勾连成网;细胞核较大而略显圆,着色比较浅,经常可以见到1~2各核仁;其细胞质比较多,有着丰富的粗面内质网(ER)。网状纤维组成支持淋巴结基质细胞(英语:Lymph node stromal cell)以及骨髓、脾脏等的软骨;脂肪组织也是由网状纤维支持的。网状纤维有二十多类;而在网状组织中,以III型胶原(网状)纤维(直径100-150 纳米)为主。网状组织形成了肝、脂肪组织、骨髓、脾脏、基底膜等的结构框架。其构成造血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支架,从而让孔内的细胞以及液体得以自由流动,创造出允许血细胞的发生还有淋巴细胞的发育的良好微环境。

相关

  •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港澳台译为日本脑炎),中国大陆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
  • 颈动脉窦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血管壁内有压力感受器,能感受血压的变化,进而通过神经传到方式控制血压升降。在一定范围内(动脉血压60~180毫米
  • 行为现代性行为现代性是一种人类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的术语。它用来指一组区分现今的人类和他们最近来自其他祖先灵长类动物和其他已灭绝的古人类谱系的特征。这个是由于智人能够使用复
  • 军事学军事学与甚多范畴有关,主要与战争有关。此外,军事学本身包含了各种学问。军事是政治的一部分,战争是政治的一种延续,是一国或者集团用暴力手段达到自己目标和目的的方式,而目标和
  •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拉丁语: Sympathicus)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大部分的器官受到两者的共同支配,大部分情况下,两者相互拮抗(例外:唾液分泌),因而可以实现对该器官的精细调节,实
  • 马萨诸塞马萨诸塞州(英语: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简称麻省、麻州,正式名称为马萨诸塞联邦,是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州,为美国独立时最初的十三州之一,也是新英格兰六州里人口最密集的一
  • 遣唐使遣唐使为7至9世纪时日本派遣往唐朝的官方使节,成为华夏文化在日本传播达到极盛时期的载体。遣唐使延续了过往日本遣隋使前往中国担任使节。首任遣唐使是公元630年的犬上御田
  • 鲁宾逊罗伯特·鲁宾逊爵士,OM,PRS、FRS(英语:Sir Robert Robinson,1886年9月13日-1975年2月8日),英国化学家,他于1947年赢得诺贝尔化学奖,原因是他对植物生物碱的研究。他从1930年到1954年在
  • 邻苯二甲酸酐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是邻苯二甲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的环状酸酐。苯酐为白色固体,分子式C6H4(CO)2O,是化工中的重要原料,尤其用于增塑剂的制造。同其他酸酐类似,邻苯二甲酸酐也可以
  • 荖浓溪荖浓溪(布农语:laku laku,意即"凶猛不定的河水";拉阿鲁哇语:Sakulahlu Taunguara)位于台湾南部,为高屏溪的主流上游,河长133公里,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分布于高雄市东部、屏东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