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斜脊(英语:Homoclinal ridge)或走向山脊是一种由同斜层造成的不对称的山丘或山脊。倾斜缓的是后坡,陡的是前坡。后坡一般具有中等坡度(10° 至 30°),与地层倾角一致。前坡是悬崖,出露一序列的同斜地层。若后坡坡度增加,就形成对称的山丘或山脊,例如猪背岭 。
同斜脊事实上是倾斜地层的区域性的露头,地层多为由交替互层的坚硬(即砂岩和石灰岩)和松散(即页岩、泥岩和泥灰岩)的地层的组成。抗侵蚀的坚硬岩层的表面形成了同斜脊的后坡(即倾斜坡)。后坡的对面是前坡,是被侵蚀及垮塌造成的悬崖陡坡。前坡切割部分地层而形成层理剖面。由于同斜脊是由低倾角的地层组成,景观的水平变化易于被侵蚀而改变.由于同斜脊的坡度与其下方的沉积地层的倾角方向相同,因此该层理的倾角 (Ө) 可以通过 v/h= tan(Ө) 计算,其中 v 等于垂直距离,h等于垂直于床层走向的水平距离。
单面山、同斜脊和猪背岭组成一个连续渐变的地貌。这些地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其前后坡倾斜度的相对差异。一般来说,同斜脊或走向脊其倾角在 10° 和 30° 之间。倾角大于40° 则形成对称的猪背岭。因为地貌是渐变的,所以用倾角来区分是任意的,并且在文献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