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斜脊

✍ dations ◷ 2025-11-08 12:54:07 #同斜脊

同斜脊(英语:Homoclinal ridge)或走向山脊是一种由同斜层造成的不对称的山丘或山脊。倾斜缓的是后坡,陡的是前坡。后坡一般具有中等坡度(10° 至 30°),与地层倾角一致。前坡是悬崖,出露一序列的同斜地层。若后坡坡度增加,就形成对称的山丘或山脊,例如猪背岭 。

同斜脊事实上是倾斜地层的区域性的露头,地层多为由交替互层的坚硬(即砂岩和石灰岩)和松散(即页岩、泥岩和泥灰岩)的地层的组成。抗侵蚀的坚硬岩层的表面形成了同斜脊的后坡(即倾斜坡)。后坡的对面是前坡,是被侵蚀及垮塌造成的悬崖陡坡。前坡切割部分地层而形成层理剖面。由于同斜脊是由低倾角的地层组成,景观的水平变化易于被侵蚀而改变.由于同斜脊的坡度与其下方的沉积地层的倾角方向相同,因此该层理的倾角 (Ө) 可以通过 v/h= tan(Ө) 计算,其中 v 等于垂直距离,h等于垂直于床层走向的水平距离。

单面山、同斜脊和猪背岭组成一个连续渐变的地貌。这些地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其前后坡倾斜度的相对差异。一般来说,同斜脊或走向脊其倾角在 10° 和 30° 之间。倾角大于40° 则形成对称的猪背岭。因为地貌是渐变的,所以用倾角来区分是任意的,并且在文献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定义 。

相关

  • 4-甲基-2-戊醇4-甲基-2-戊醇(英语:4-Methyl-2-pentanol,IUPAC名:4-methylpentan-2-ol,又叫做甲基异丁基甲醇,methyl isobutyl carbinol,MIBC)是一种仲醇类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作矿物浮选中的起泡剂
  • 汉儿言语汉儿言语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在北方汉人和汉化了的北方异民族之间通行的一种共同语。汉儿言语是北方各民族迁徙和融合时期产生的,其形成历史久远,并非自金朝、元朝开始。作为汉语
  • 沙斐仪派沙斐仪派(阿拉伯语:شافعي‎,拉丁化Šāfiʿī ;英语:Shafi'i),又译作沙菲仪派、沙菲耶派,是逊尼派伊斯兰四大教法学中的一大派别,由阿拉伯学者穆罕默德·本·伊德里斯·沙斐仪于
  • 二十四烷二十四烷(Tetracosane,)是化学式为CH3(CH2)22CH3的烷烃。和其他的烷烃相同,它的名字是由它的碳原子的数量(24)而来的,而它的英文名字就是由24的希腊文名称而来的。它有14,490,24
  • 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鲁萨诺夫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鲁萨诺夫(俄语:Анато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Русанов,1932年4月20日-),苏联及俄罗斯化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俄罗
  • 林秋濑林秋濑(约1921年-2012年5月30日),台湾慈善家,台南后壁人,人称“慷慨老林哥”,多年来捐助家乡。林秋濑早年为西药外务员,后专门从事草药、膏药贩卖。约1969年,他从后壁乡安溪寮搬迁至
  • 徐勃徐勃,一作徐敦。西汉齐国(治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汉武帝农民起义领袖。汉武帝时战争频繁,加重了农民赋税徭役负担。赋税徭役沉重,广大农民生活极端痛苦,相继破产流亡。农民不堪忍受,天汉二年(前99年),徐勃在泰山郡(山东泰安东北)、琅邪郡(山东诸城)一带聚众起义。他们攻城克邑,夺取兵器,阻山攻城,缚辱郡守都尉,诛杀官吏。所到处没释放被囚禁的农民,下令乡县奉献食物,没收地主财产,作檄文告各县为其准备给养。当地官军不能制,声势之大,震动全国。与此同时,南阳的梅免、百政,楚国的段中、杜少,燕赵之间的坚卢、范主纷纷响
  • BIG3BIG3 是专业室内3对3 篮球比赛联盟,参赛成员主要以前NBA球员为主。由冰块酷巴和娱乐总监杰夫·克瓦廷茨(英语:Jeff Kwatinetz)创立。在2017年1月11日,冰块酷巴和娱乐总监Jeff Kwatinetz在纽约市喜来登酒店时代广场分店宣布BIG3联盟正式成立。这也呼应2020年夏季奥运会加入3对3篮球比赛。以下是各个同意参加BIG3联盟的前NBA球员列表: BIG3联盟共有8队,没有各自主场。每队包含5位球员和一位教练。8周常规赛,每周日在特定场地举办4场比赛,每队对垒一次,有一周休
  • 科马尔·贝利-科尔科马尔·贝利-科尔(英语:Kemar Bailey-Cole,1992年1月10日-)是一名来自牙买加的男子田径运动员,主要参加100米赛跑。他曾在2014年英联邦运动会男子100米项目中以10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 孔子删诗孔子删诗指孔子删定《诗经》,孔子删诗说即认为孔子删定《诗经》的说法。“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的重要公案,最早由《史记》记载,后有唐代孔颖达怀疑《史记》记载。对于孔子是否删诗,宋代以后争论不息,至今无定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孔安国《尚书序》记载:孔子“删诗为三百篇”。宋代朱熹也基本肯定此说法。唐代孔颖达、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和方玉润等皆怀疑此说。《左传》中记载孔子不到10岁时就有了定型的《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