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是李姓和杜姓人物的合称,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时最著名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又称“大李杜”。另外,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杜牧称为“小李杜”。
《新唐书·杜甫传》:“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新唐书》谓杜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韩愈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在《石鼓歌》又叹“少陵无人谪仙死”。贞元十四年(798)韩愈作《醉留东野》:“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元稹认为“模写物象”是李杜诗歌的主要成就之一。乾隆御纂《唐宋诗醇》录唐宋两朝六位诗人,首列李白、杜甫二人,序言说“二代风华此六家为最。”
元和八年,元稹为杜甫写《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时说“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元稹被认为是“李杜优劣论”之始祖。
扬杜抑李之说在宋朝达到极点。王安石在选编《四家诗》时,刻意将李白殿后,又说李白的诗歌内容总结为“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苏辙在《诗病五事》中认为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又说“永王将窃据江淮,白起而从之,不疑,遂以放死,今观其诗固然”。
唐宋以降对李杜之优劣的争讼,长达千余年之久。或以李优,或以杜优,或者李杜齐名,或俱有不足。但是“扬杜抑李”明显居于多数。葛立芳甚至说:“杜甫诗,唐朝以来,一人而已,岂白所能望?”宋朝“注杜”成风,但“注李”只有杨齐贤一家。明人唐汝询《唐诗解》卷首谓:“杜集旧有千家注,,而李集惟杨、萧二家。然杜注多伪,李注近烦。”
李杜二人的诗风、性格有鲜明的不同,后世对其有很多论述,形成所谓的“李杜学”。例如:田同之《西圃诗说》云: “太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诗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慨慷激烈、歔欷欲绝者,子美也。”杨慎《升庵诗话》:“余谓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今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畔建有李杜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