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 (称呼)

✍ dations ◷ 2024-09-20 12:22:44 #李姓,杜姓,唐朝人物并称

李杜是李姓和杜姓人物的合称,最著名的是唐玄宗时最著名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又称“大李杜”。另外,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杜牧称为“小李杜”。

《新唐书·杜甫传》:“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新唐书》谓杜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韩愈在《调张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在《石鼓歌》又叹“少陵无人谪仙死”。贞元十四年(798)韩愈作《醉留东野》:“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如何复蹑二子踪。”元稹认为“模写物象”是李杜诗歌的主要成就之一。乾隆御纂《唐宋诗醇》录唐宋两朝六位诗人,首列李白、杜甫二人,序言说“二代风华此六家为最。”

元和八年,元稹为杜甫写《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时说“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元稹被认为是“李杜优劣论”之始祖。

扬杜抑李之说在宋朝达到极点。王安石在选编《四家诗》时,刻意将李白殿后,又说李白的诗歌内容总结为“十句九句言妇人酒耳”。

苏辙在《诗病五事》中认为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又说“永王将窃据江淮,白起而从之,不疑,遂以放死,今观其诗固然”。

唐宋以降对李杜之优劣的争讼,长达千余年之久。或以李优,或以杜优,或者李杜齐名,或俱有不足。但是“扬杜抑李”明显居于多数。葛立芳甚至说:“杜甫诗,唐朝以来,一人而已,岂白所能望?”宋朝“注杜”成风,但“注李”只有杨齐贤一家。明人唐汝询《唐诗解》卷首谓:“杜集旧有千家注,,而李集惟杨、萧二家。然杜注多伪,李注近烦。”

李杜二人的诗风、性格有鲜明的不同,后世对其有很多论述,形成所谓的“李杜学”。例如:田同之《西圃诗说》云: “太白诗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子美诗以意为主,以独造为宗,以奇拔沉雄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者,太白也;使人慨慷激烈、歔欷欲绝者,子美也。”杨慎《升庵诗话》:“余谓太白诗,仙翁剑客之语;少陵诗,雅士骚人之词。比之文,太白则《史记》,少陵则《汉书》也。”今绵阳市游仙区芙蓉溪畔建有李杜祠。

相关

  • 阿黛利地面积立国历史阿黛利地(法语:Terre Adélie)是法属南部和南极领地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不同于其它组成部分,法国对阿黛利地的主权没有得到国际普遍承认。阿黛利地为南极洲近印度洋的
  • 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是所总部位于韩国大田广域市大德科学园区的非营利政府资助科研机构。KRIBB成立于1985年,主要从事前沿生物技术和平台的基础研究、开发、和技术实用化。KRI
  • 蹄蝠乙型冠状病毒ZJ2013蹄蝠乙型冠状病毒浙江2013(Bat Hp-betacoronavirus/Zhejiang2013、BtHp-BetaCoV/ZJ2013)是乙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于2013年在中国浙江的普氏蹄蝠中发现。此病毒与乙型冠状病
  • 细鳞鲑属细鳞鲑属(学名:Brachymystax)为辐鳍鱼纲鲑形目鲑科的鱼类。以细鳞鲑来说,身体可长达0.7米,重达15公斤;背侧为紫灰色,具有黑色小圆斑,银灰色腹面,生殖期身体颜色变暗,并出现红色斑块;口
  • 神经胺酸神经氨酸(英语:Neuraminic acid,5-氨基-3,5-二脱氧-D-甘油-D-半乳壬酮糖酸)是一种九碳单糖(壬糖)的衍生物,为丙酮酸和N-乙酰氨基甘露糖的醇醛缩合产物。在自然界中以酰基化形式存在
  • 雪山雪山,位处苗栗县泰安乡梅园村与台中市和平区平等里之间,属于雪山山脉,为全台湾第二高峰,标高 3,886 米,仅次于玉山山脉的玉山主峰(3,952 米)。雪山在日治时代被称做次高山,是两座超
  • 凯洛诉新伦敦市案凯洛诉新伦敦市案(Susette Kelo, et al. v. City of New London, et al.),545 U.S. 469 (2005),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的一起关于政府是否可以经济发展为理由征用私有财产并转
  • 中华虎头蟹中华虎头蟹(学名:Orithyia sinica)为虎头蟹总科(Orithyioidea)下虎头蟹科(Orithyiidae)虎头蟹属(Orithyia)的螃蟹。这种蟹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其处于唯一的总科、科和属下。其原分类为关
  • 弗里茨·瓦尔特弗里德里希·“弗里茨”·瓦尔特(Friedrich "Fritz" Walter,1920年10月31日-2002年6月17日)生于凯泽斯劳滕,卒于恩肯巴赫-阿尔森博恩,是德国著名的前足球运动员,主要担任前腰,他是19
  • 兰考泡桐兰考泡桐(学名:)是玄参科泡桐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山西、安徽、湖北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野生,目前尚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