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以阿战争
✍ dations ◷ 2024-12-22 23:06:12 #以阿战争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是指以色列立国后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五次大规模战争。冲突至今尚未平息。犹太人是一个源自古代近东地区的民族。有人类学研究认为时间公元前10世纪或公元9世纪该地区的铁器时代曾经存在过犹太部落王国。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教义,以色列地带为犹太人的应许之地。历史上,以色列地带曾经先后被巴比伦(586–538 BC)、波斯及希腊(538–160 BC)、哈斯蒙尼王朝(160–37 BC)、大希律王(37 BC–6 AD)、罗马(6–390 AD)、拜占庭(390–611 AD)、阿拉伯帝国(636–1099 AD)马木留克(1260–1517 AD)、奥斯曼帝国(1517–1920 AD)所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该地区由英国委任统治,被称为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这是犹太人第一次向巴勒斯坦大量移民。1897年,第一次全世界犹太人大会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当选主席,开始从事犹太复国主义,准备复国,建国的地点选定在犹太人的故乡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外交部长阿瑟·贝尔福于1917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英国政府乐于见到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新的国家,并且将尽一切努力协助达成这个目标;我们明白这不应影响巴勒斯坦非犹太人之民权与宗教信仰,以及其他国家之犹太人的权利与政治地位。”,支援犹太人复国,由于美国本土有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美国总统威尔逊表示支持《贝福尔宣言》,战争结束后,英国顺利接管奥斯曼帝国,有大量的犹太人,尤其是东欧的犹太人涌入巴勒斯坦。1930年代纳粹迫害犹太人时,移民更是激增。大量的移民潮,对当地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的冲击,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开始出现流血暴力冲突。1939年英国限制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的移民人数,每年上限为75000人。一些激进的犹太人这时开始大搞恐怖活动,英国人开始想甩掉这块烫手山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大181号决议案”决议(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决议文规定把巴勒斯坦在约旦河以西地区总面积的57%划给占32%人口的犹太人。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1948年5月14日16时,第一任以色列总理本格里昂在国民议会上发表建国宣言:“从今天开始,国名为以色列的犹太人国家在巴勒斯坦成立。全世界的犹太人们,听到我的声音了吗?让我们在以色列的精神下团结起来!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几个世纪以来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为以色列复国这个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吧!”。阿拉伯人强烈反对该决议,因而结果发生5次阿以战争。1948年5月16日凌晨,以色列建国的隔天凌晨,阿拉伯国家联盟(七个成员国)共集结军队四万多人,向以色列发起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一开始,以色列总兵力只有3.4万人,飞机(战机加上民航机)共33架,坦克和自走炮共四辆。所阿以拉伯国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以色列军队在特拉维夫南面拼命抵抗,才使战情不致恶化。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5月17日,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阿拉伯联军已经占领了巴勒斯坦过半的领土。以色列喘息甫定,开始大力扩充军备。这时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立即发起支援以色列的行动,以色列政府正式建起了一支正规的以色列国防军(IDF),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犹太人捐赠的新型轻重武器,从美国、英国进口轰炸机,从法国引进坦克,从捷克获得了大量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7月9日阿拉伯联军再开攻击,以为十天内就能结束战争,孰料战争一开始联军就陷于被动,已非吴下阿蒙的以色列一口气夺取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时在军事上已占尽优势的以色列军队针对埃及军的弱点,一口气发动了约夫战役、希拉姆战役、霍雷夫战役。12月23日,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开始向阿里什方向进攻。以色列的司令兼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条罗马时代的旧通道,可由比尔谢巴通往奥贾,埃军万万没想到,以色列已秘密将这条旧通道大修成军用道路,可通行装甲战车,沿这条古道包抄埃军后方,埃军大吃一惊,毫无抵抗,全面败退。阿拉伯联军原本就是以埃军为主力,埃军一败,联军更无斗志,节节败退,完全被赶出了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以色列大胜,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80%,这场战争中有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新难民。1956年10月29日-11月7日,第二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西奈战役或卡代什行动。起因是10月29日,以色列突然入侵了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并迅速向运河区挺进。次日英法两国向埃及、以色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两国立即停火,并从运河两岸各向后撤退10公里。以色列方面接受停火,但纳塞尔总统拒绝,从而英法两国出兵埃及。英法以三国的行动遭到国际社会谴责,11月6日在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以色列并于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1967年6月5日早晨8时45分,以色列出动空军对埃及进行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这一场战争中以色列倾全国之空军部队,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机场进行攻击。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损失惨重,400多架飞机被摧毁,有超过40多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6月11日战争结束,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东城区和戈兰高地,共6.57万多平方公里。第三次阿以战争只用了六天就结束,所以又称为“六日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26日,源于埃及和叙利亚欲取回在六日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但以色列高层对联合国关于归还土地的决议不予理睬。埃及总统萨达特寄望于以小规模的战胜以色列便能改变现状。埃及和叙利亚趁犹太人进行绝对休息的“赎罪日”(如同穆斯林的斋月节)时,同时向以色列发起突然袭击。战争在联合国通过的停火决议中告一段落,并于28日展开谈判。长期以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一直对以色列造成极大的威胁,特别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解游击队协助埃及、叙利亚部队,展开游击战,以色列自然无法容许这样的心腹大患。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驻英国大使遭到巴解组织刺杀为由,出动陆、海、空三军10万多人,包围贝鲁特西区,对黎巴嫩境内的游击队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贝鲁特大屠杀发生在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在以色列的支持下杀害了数以千计的巴勒斯坦难民。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阿以双方都认知到武力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于是阿以之间开始走向和平谈判的道路,但由于双方一开始开立的条件过于苛刻,和平谈判之路仍属遥远。以巴武装冲突仍频,甚至以自杀炸弹的方式直接向对方进行恐吓。然而及后的伊朗革命,使双方关系出现转変。1979年爆发伊朗革命,什叶派伊斯兰精神领袖霍梅尼返回伊朗,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79年1月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美国,伊朗新伊斯兰政权要求美国引渡前国王,被美国当局拒绝。伊朗与美国交恶,其后正式宣布断交。原本亲西方的伊朗与以色列宣布断交,取代阿拉伯成为以色列和美国的敌对国家。1979年11月,伊朗大学生闯进美驻伊朗大使馆挟持了52名美国人质,霍梅尼公开表示支持伊朗大学生,美伊关系更进一步恶化。
相关
- 氯化钡氯化钡(化学式:BaCl2)是钡的氯化物,有毒,灼烧时产生黄绿色的光。氯化钡可以由碳酸钡(自然界中的毒重石)或氢氧化钡和盐酸的反应得到。工业上可以从硫酸钡经过两个步骤得到:氯化钡溶
-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炎性反应,俗称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为主的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是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
- bNMDAR/bN-甲基-D-天门冬胺酸受体(英语: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简称NMDA受体或NMDAR)为麸胺酸盐受体,是一个主要的分子装置,控制突触的可塑性与记忆功能。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型麸
- 非黏性敷料非黏性敷料(Non-adhesive dressings),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黏性的敷料,分为标准无黏敷料 (Prepared standard sterile dressings)和纱布敷料。急救学 作者:
- 搜索在人工智能中,搜索问题一般包括两个重要的问题:按是否使用启发式信息分按问题的表示方式分宽度优先搜索算法是沿着树的宽度遍历树的节点,如果发现目标,则算法中止。属于盲目搜索
- 博学家博学家(polymath)或通才,是指精通多个不同范畴而且表现超群的人。文艺复兴人(Renaissance man,或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中的Homo universalis、Uomo Universale),是“通才”的一个别称,特
- 圣卡斯伯特教堂圣卡斯伯特教堂(英语:The Parish Church of St Cuthbert)是一座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教区教堂,隶属爱丁堡长老会。教堂坐落于爱丁堡城区内的王子街西端,大致在洛锡安路(Lohian Road)
- 和尔经额和尔经额,喜塔腊氏,正白旗满洲人,清朝大臣。道光帝的外祖父。和尔经额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崇庆皇太后去世,乾隆帝命传谕
- 马丁·佩尔马丁·路易斯·佩尔(英语:Martin Lewis Perl,1927年6月24日-2014年9月30日),美国物理学家,1995年因发现Τ子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伦琴 / 1902年:洛伦兹、塞曼 / 1903年:贝克
- 己亥东征应永外寇指的是1419年(己亥年,日本应永26年)朝鲜王朝进攻日本对马岛的事件。“应永外寇”日本方面对此战事的称呼,朝鲜则称之为己亥东征、己亥征倭役或者第三次对马岛征伐(제3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