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莴苣

✍ dations ◷ 2025-07-01 18:17:03 #莴苣属,药用植物

毒莴苣(学名:)是莴苣属的一种,又称刺毛莴苣,因其精神性(通常是镇静)的效果而为人所食用,其镇定性效果与鸦片类似。毒莴苣原产于英国东部与东南部,在英国的其他地区分布稀少,在爱尔兰则没有分布。在北美洲则已经被正式引进加州、阿拉巴马州、爱荷华州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在该洲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刺毛莴苣为二年生植物,和野莴苣类似但较高,可长至约200公分,叶柄与叶较呈紫色。叶片分割较少但沿伸较广。本种的瘦果呈紫黑色,尖端没有刺毛,冠毛(英语:Pappus (botany))则与野莴苣的相同。其花期为7月至9月。

植株

叶丛

蒴果

冠毛

种子

毒莴苣的乳汁和叶具有药用价值。其活性成分主要是山莴苣素和山莴苣苦素(英语:Lactucopicrin),临床上具有轻度的镇静、止痛和催眠作用。

相关

  • 款待款待(Hospitality),是一个专有统称。源自5世纪前,英语的“Hospital”,意指尊重对方与自己的差异,为对方提供住宿、饮食与保护等,平等地对待病人。现在大多被人认为是尊重别人与自己
  • CD2AP2FEI, 2J6F, 2J6K, 2J6O, 2J7I, 3AA6, 3LK4, 3U23· structural constituent of cytoskeleton · protein binding · beta-catenin binding · protein C-terminus bind
  • 检察机关本表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各级人民检察院。专门人民检察院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列表。本表注释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列表。
  • 细菌外膜结构 / ECOD结构 / ECOD 细菌外膜是构成革兰氏阴性菌的结构之一。其组成与细胞膜截然不同,比如说,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外膜的外小叶都含有脂质部分充当内毒素的脂多糖。此外,还有
  • 脱氧胞苷二磷酸去氧胞苷二磷酸(Deoxycytidine diphosphate,dCDP)是一种核苷酸,是胞苷三磷酸(CTP)的衍生物,比CTP少了一个位于五碳糖2号碳上的-OH基,以及一个磷酸根。
  • 1900年美国人口普查1900年美国人口普查(英语:1900 United States Census)是美国历史上第12次全国人口普查,确定了美国的常住人口为75,994,575人,相比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同比增长为21.0%。1900年的人
  • 第二次欧洲殖民浪潮之所以称之为第二次欧洲殖民浪潮是因为它发生在第一次欧洲殖民浪潮(15世纪至19世纪)之后,第二次浪潮开始于19世纪中叶的新帝国主义时期,这时期带来的最特别的变化是瓜分非洲。这
  • 软枝黄蝉软枝黄蝉(学名:),别称黄莺、小黄蝉、重瓣黄蝉、泻黄蝉、软枝花蝉,为夹竹桃科黄蝉属植物,原生于巴西,现广植于热带地区,为观赏植物。花期为3-8月,盛花期为夏季,果期10-12月。因花蕾的形
  • 西渡滩西渡滩位于南中国海西沙群岛宣德群岛东部,东岛东北约12.5海里,是西沙群岛最东边的部分,最浅处水深约23米。1935年公布名称为“带渡滩”。1947年和1987年公布名称为“西渡滩”。
  • 靳秀丽靳秀丽(1961年3月6日-),籍贯山西省高平县(今高平市),生于台湾台北市,台湾记者兼新闻主播。现任大爱电视节目主持人。台北市立中正高级中学、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现国立台北大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