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莲花效应
✍ dations ◷ 2025-10-19 10:24:45 #莲花效应
莲花效应(lotus effect),也称作荷叶效应,是指莲叶表面具有超疏水性以及自洁(self-cleaning)的特性。在东方文化里,莲花是纯净的象征。虽然,莲花喜欢生长在泥泞的湿地,但其叶子和花仍保持干净,这就是自洁的效果。植物学家研究莲叶表面发现它们有一个自然洁净的机制。莲叶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意味着不会被水浸润;水滴在叶片表面就如水银一般,并且可以带走污泥、小昆虫及污染物。而且,水滴在芋头叶子亦有相似的行为。一些奈米科技学家正在开发一些方法,使涂料、屋瓦、纺织品和其它表面可保持干燥和干净,就如莲叶表面的方式相似。通常使用氟化物或硅处理表面而达到此效果;利用葡萄糖和蔗糖化合成聚乙二醇亦可达到此效果。有自洁效应的新涂料,目前已被发展,甚至有自洁功能的玻璃板也已经进入市场,使用于温室的屋顶等。让铝表面有疏水性质的方法是将铝浸在氢氧化钠几个小时之后,再利用旋转涂覆的方法,涂上一层厚度为 2 nm 的全氟壬烷(perfluorononane)。这样将使接触角从67°变成168°,此现象可用Cassie's law解释。电子显微镜可显示铝的表面像莲叶表面一样有多孔微小的结构。当液体润湿固体表面时,原本气-固的界面被液-固的界面所取代,而气-固与液-固之界面张力的差, 称之为“湿润张力”。当气-固的界面张力大于液-固的界面张力时,也就是固体和液体间的吸引力大于固体和气体间的吸引力时,固体和气体间的界面张力会将液-固界面拉伸。换句话说,被湿润的固体表面有较低的界面张力,因此液体会在固体表面扩张。当液体滴在固体表面上时,固体表面和液滴切线的夹角,就是所谓的接触角。而湿润张力和接触角的关系,可以用杨氏公式(英语:Wetting#Ideal solid surfaces)表述:由于水滴在莲叶表面的接触角很大,代表莲叶与空气间的界面张力很低,水滴不易湿润其表面。
相关
- 细菌性痢疾志贺杆菌病(Shigellosis),也称为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细菌性痢疾,是一种传染病,因为摄食了遭志贺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引发食物中毒。特征是出血性腹泻。志贺氏菌是一
- 扩散/转移远端转移(英语:Metastasis)也称作恶性转移,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始发生的部位借由侵入循环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继续生长的过程。通常良性肿瘤不会产生远端转移,而发生转移的病患预
- 扁桃酸扁桃酸(化学式:C8H8O3),又名苦杏仁酸、苯乙醇酸,学名α-羟基苯乙酸。白色斜方片状结晶,露置遇光变色分解。易溶于乙醚和异丙醇,溶于水和乙醇。扁桃酸及其衍生物在体内是肾上腺素和
- 硫的同素异形体硫有着大量的同素异形体,其数量只是仅次于碳。 硫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形式是黄色的正交晶系α-硫,其中包含S8的皱褶环。二硫为硫的双原子分子。在720°C,硫主要以二硫存在。在53
- 克里斯蒂安·德波尔藏帕克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法语: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又可以称为复层鳞状上皮,由不同层数的细胞所组成,其细胞形状由底部的立方状逐渐转变成表面的扁平状。基底细胞可持续分裂,新形成的细胞会逐渐推向游离表面,之后便会
- Nsub4/subHsub4/sub四氮烯是一种氮的氢化物,分子式为N4H4。在IUPAC命名法中,该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被统称为“四氮烯”。最常见的衍生物是四氮烯炸药,用作敏感的混合点火药。
- 姜伯驹姜伯驹(1937年9月-),浙江平阳(今属苍南县)人,生于天津,中国数学家,主要从事拓扑学中的不动点理论和低维拓扑学的研究。其父是中国现代数学奠基人之一姜立夫先生。生于天津,1957年毕业
- 重造派犹太教重建派(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
- 鼠兔鼠兔科(学名 Ochotonidae)是兔形目下的一个科,有两个属,分别是意大利鼠兔属(Prolagus)和鼠兔属(Ochotona),然而也有部分书籍将意大利鼠兔属列为兔形目下的一个科。意大利鼠兔属下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