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过桥米线
✍ dations ◷ 2025-07-30 01:40:11 #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是一种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中国传统食品。过桥米线具体始于何年代已无法考证。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过桥米线源于滇南的蒙自,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当年一书生为求功名寒窑苦读(有说法是在蒙自县城南湖的湖心亭读书,但此说不确,南湖湖心的烟雨楼为民国时期当地军阀疏浚南湖时仿照嘉兴南湖修建,与传说时间不符合),贤惠的妻子为了让丈夫能在寒冬吃上又有营养又能祛寒的食物,想到了容易制作的米线。用一大砂锅单独盛装鸡汤或猪骨头汤,米线及其它配料另装在其它容器中。吃的时候,将二者混合,就成为一碗热气腾腾营养丰富的米线。这样的分装有两个好处:1. 汤料表面形成的油膜阻断了热气,起到了保温的效果;2. 汤料和主食分装可以避免长时间不吃,主食被泡烂的情况。这位贤妻的发明不仅让她的相公无后顾之忧,发奋苦读,最终金榜题名,更为后人留下一道传统美食。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妻子为丈夫送米线时要过一座桥。因此当丈夫问妻子这种新奇的吃法叫什么名字时,妻子临时杜撰为“过桥米线”。另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名字来自于米线的吃法。由于要把新鲜米线从一个碗挑到另一个装满汤料的碗内,其过程类似一桥飞渡两碗间,因此谓之为“过桥米线”。还有一种说法称妻子在过桥给丈夫送饭时摔了一跤,其篮子里带的热肉汤不慎泼入碗中的生肉里。后来打开一看发现肉已经烫熟,而且味道鲜美。因起源于过桥摔一跤,于是这种吃法的米线便得名为过桥米线。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一次老婆给老公送饭,在桥上不小心摔了跤,米线里的汤都洒出去了,于是老婆就在河里舀了点水,加了进去。老公吃完发现味道不对,就问老婆,这是什么米线。老婆一紧张就胡编个名字,说是过桥米线,过桥米线就是这么来的(这种说法及其不可靠,云南当地人对这种说法多表示没有听说过)。再一种说法是,老公在外打工,等待他归来,每天都会煮一碗米线过桥,等待老公回来。但是等不到老公,有人经过这桥闻到米线的香味,反而开始卖米线出名。建水县志记载过桥米线来历清朝道光年间,建水东城外太史巷有个叫刘家庆的厨师在鸡市街头处开了一个名叫“宝兴楼”的米线馆。咸丰甲寅年(1854 年)的一天清早,一个举止文雅、穿着讲究的人来到他的馆中吃米线。他叫刘家庆照他介绍的方法做出汤来配米线吃。方法是:取一块生猪脊肉切成薄片,用小粉水揉捏后盛于一个大碗中,舀上一调羹熟猪油淋于猪脊肉薄片上并盖上数片地椒叶子,然后再舀一大勺滚烫的草芽鲜肉汤氽入碗中,另用一个碗盛米线。店主人照此做好后,这顾客先用筷子在汤中搅拌片刻,再将米线挑入汤碗中吃起来。此人名叫李景椿,建水新桥街人,清道光乙未(1835年)进士,多年来在外省做官,回乡后他仿照外省人“涮锅子”的吃法,试用小粉水揉捏过的措脊肉薄片氽汤食用,其味异常鲜美。刘家庆对他的这种吃法感到很好奇,问道:“大新爷(旧时建水人对当地的举人,进士的尊称),你的这种吃法叫什么?”李景椿回答说:“我从桥东(锁龙桥)来到桥西吃米线,人过桥,米线也过桥,我是吃过桥的米线。”随后,刘家庆采用李景椿介绍的方法烹制氽肉汤配米线卖,并以李景椿说的“过桥”来命名,“过桥米线”之名由此而来。刘氏经营过桥米线传至刘世清沿袭了四代人,一直使用“过桥”之名。之后,在建水经营“过桥米线”的人多起来,主要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汤和米线统一由经营者配制,备两个碗,一个盛汤,一个盛米线,顾客买好后,用筷子先搅一搅氽肉汤再放片刻,将米线挑入汤碗中涮着吃。另一种是馆子设在榨米线作坊的附近,馆子专卖氽肉汤,顾客将汤买好后,抬到餐桌上,又到厨桌上取一把小筲箕去米线作坊的石缸处买米线,卖者将米线从石缸中抓入小筲箕内,顾客将米线控干水后,把米线抬到桌前扒于汤碗中涮汤吃起来。这种经营形式较为常见,几乎城内外榨米线的作坊附近都有专卖氽肉汤的馆子或摊点。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以来,过桥米线汤的名目也多起来了,叫法也各有不同。主要有“鹭鸶抬鱼”,即用草芽烹制的猪、鸡、鸭肉汤氽用小粉水揉捏过的生猪脊肉薄片。漂在汤上的草芽喻为“鹭鸶”,落于汤下的肉片喻为“鱼”;“象牙扒猪脚,”即用草芽烹制的猪、鸡、鸭肉汤氽加工过的扒猪脚瘦肉条。“象牙”即草芽,萆芽有“象牙菜”的美称;“双凤争窝”,即用鸡、鸭两种肉烹制出来的高温肉汤氽用小粉水揉捏过的生猪脊肉薄片。鸡鸭被喻为“双凤”,肉汤喻为“窝”;“巧凤戏豚”,也叫“巧凤伴豚”,即用猪和鸡肉烹制出来的汤氽肉、猪脊肉片。豚泛指猪。“鸡肉”喻为“巧凤”;“狮子滚绣球”,在碗中的猪脊肉薄片上放上数枚如桂圆大的酥肉团,再舀高温肉汤氽入碗中,酥肉团在汤中滚动,“绣球”,酥肉团也;“四季长青”,先在汤碗中放入烹制熟的猪、鸡、鸭、鱼(剔除骨刺)四种肉块或片,在肉上面放适量韭菜或豌豆菜嫩尖,再舀滚烫的高温肉汤氽入碗中,漂在汤面上的韭菜或豌豆菜一片青绿,象征“常青”,四种肉象征“四季”;“美凤归巢”,在上述的肉汤中放适量的汽锅鸡肉及汤,汽锅鸡喻为“美凤”,碗中肉汤喻为“美凤”回归的“巢”;“乌龙奔大海”,又叫“乌龙钻蚱草”,即用猪、鸡、鸭肉汤氽乌鱼薄片,为过桥米线汤之上品。“乌龙”即乌鱼,“大海”即肉汤,“蚱草”即薄荷、地椒等配料;“黄龙戏珍珠”,即用鳝鱼片、青豌豆为主要原料烹制出来的过桥米线汤;“白头翁”,即用冬瓜、大豆芽、豆腐皮、油炸或煎的豆腐片或丝,以香油为主要原料烹制出来的过桥米线汤,这是佛教信徒的素食佳品。这种汤只有在戒屠期间,如求雨,县上办大型的宗教活动时才卖。从光绪年间以来,建水还出现过烹制菜肴配过桥米线卖的馆子。有趣的是,秋、冬、春有藕的时节配一盘油煎熟藕蘸佐料吃过桥米线称为吃“过十七孔桥米线”;配着一盘油煎荷包鸡蛋吃叫“喜迎财”过桥米线,把蛋白喻为“银”,把蛋黄喻为“金”,多是春节后离家到外地做生意,或到中国最大的产锡地区个旧挖矿的人买食。数人吃过桥米线可叫厨师定制一个油炸鲤鱼,配着吃叫“鲤鱼跳龙门”过桥米线,“跳”是“挑”的谐音,嘴喻为“龙门”,送子女外出读书或任职多用之,有“望子成龙”之意。餐桌正中摆放着一具火锅(建水人叫吃炊)供一桌(8人)配过桥米线吃为“八仙过海”。上述所举都沿袭到建水解放初期。光绪年间,建水的过桥米线传到个旧等地。民国初年,一个落户于建水的名叫邓恩德的玉溪人(其妻是建水人)带着家室到昆明羊市口处开“德鑫园”过桥米线馆,建水过桥米线传到了昆明。从此,在昆明经营过桥米线的餐馆逐渐多起来,发展到全省,过桥米线便成了云南省的一大名特风味食品。米线的制作原料是大米。云南尤其是昆明的米线最初有“干浆”和“酸浆”之分,主要制作方法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个人依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选择。区分的方法很简单,“酸浆”米线顾名思义,吃起来略有酸味,但明显的特征是米线比较粗而且偏软。而“干浆”米线则没有那股酸味,而且比较细而偏硬。老昆明人认为“酸浆”米线的味道更正宗。多数云南地州人认为昆明米线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一般认为比较好的米线在蒙自或者建水。现在随着各种口味变换,各类米线品种纷纷上市。昆明人现在也不太挑是“干浆”还是“酸浆”。目前比较受人喜欢的有更细更滑溜的“水洗米线”和掺有紫米做成的“紫米米线”。吃米线是云南人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尤其是早餐。当然作为平常生活的过桥米线的吃法不可能如此复杂。一般以街边排档为例,一般将新鲜米线在滚水中烫半分钟左右放入碗内,而后在碗内加入各色调料和被称为“帽子”的酱料,最后再舀入汤料即可。云南人早上爱吃米线的原因之一就是快,一般一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一碗可口米线的制作。在一些专营过桥米线的餐馆,吃法就要复杂一些。一般过桥米线是论“套”,一套过桥米线的价格在10~50元不等。价格越高,辅料配料越多。一般的辅料包括:生鹌鹑蛋,火腿薄片,鸡肉薄片,各色蔬菜等。通常,服务员会先上一个装满汤料的大碗,此时若急于喝汤或触碰汤碗,即易被烫伤。而后会端上其它辅料,一般按照先生后熟的顺序将荤菜,鹌鹑蛋,蔬菜放入汤内,放入荤菜后用筷子搅动汤料,生的荤菜立刻会被烫熟。最后,用筷子挑入米线,完成“过桥”的动作。油盐酱醋根据个人口味增减,米线之外汤底也异常鲜美。参见: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
- 新发传染病新兴传染病一般定义是近二十年以来,新出现在人类身上的传染病,而该疾病的发生率除了有快速增加的趋势,且在地理分布上有扩张的情况,甚至发展出新的抗药性机制等 ,都可以算是新兴
- 相对风险在流行病统计学中,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是指在暴露在某条件下,一个(产生疾病的)事件的发生风险。相对风险概念即是指一暴露群体与未暴露群体发生某事件的比值。 若将暴露群体写
- 精氨酸精氨酸(英语:Arginine)是一种α-氨基酸,亦是20种普遍的自然氨基酸之一。在分子遗传学上,信使核糖核酸的结构,CGU,CGC,CGA,CGG,AGA和AGG。是在蛋白质合成时核苷酸碱基或遗传密码子代码
- 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是指使用专门的仪器和利用一定的方法对变形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变化进行系统性的观测的一种测量工作。变形监测得到的观测值是作变行分析、预见性维护等的主
- 神召会神召会(英语:The Assemblies of God),基督新教教会之一,属五旬节派,是1901年美国五旬节复兴运动后出现的教会组织。三百多位传道人和信徒于1914年在美国阿肯色州温泉城召开大会成
- in situIn situ是一个拉丁文词组,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在原本位置”,于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用法,包括航天学、考古学、建筑学、生物学、法律、文学、天文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
- 爱丁堡大学坐标:55°56′50.6″N 3°11′13.9″W / 55.947389°N 3.187194°W / 55.947389; -3.187194爱丁堡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Edinburgh)坐落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是一所创建于158
- microRNA小分子核糖核酸(英语:microRNA,缩写为miRNA)又译微核糖核酸,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长约21到23个核苷酸的核糖核酸(RNA)分子,可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miRNA来自一些从DNA转录而来
- 杰德卡拉杰德卡拉(Djedkare Isesi)是古埃及第五王朝的法老,可能是门卡霍尔的儿子,年幼即位,在位超过30年,为第五王朝在位最长的法老。他在位期间埃及保持着富庶,每隔十年便进行一次远征到
- 光谱仪光谱仪(Spectroscope)是将成分复杂的光,分解为光谱线的科学仪器,由棱镜或衍射光栅等构成。利用光谱仪可测量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阳光中的七色光是肉眼能分的部分(可见光),但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