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肯德尔效应

✍ dations ◷ 2025-05-16 00:55:14 #科肯德尔效应
科肯德尔效应(英语:Kirkendall effect):二种原子扩散速率不同金属的界面,经扩散后发生移动的现象,称为“科肯德尔效应”。这是欧内斯特·科肯德尔于1947年在韦恩州立大学任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时用黄铜(70%铜和30%锌)和铜,接触面用钼丝做记号,在785度摄氏扩散56天后的实验结果发现的。此前,金属原子扩散机理的要点认为:科肯德尔效应与原有的金属扩散机理最根本区别是,二种扩散系数不同的金属接触,它们之间的界面,经扩散处理后会发生移动;界面向扩散系数大的金属这边移动。科肯德尔效应说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扩散系数。柯肯效应在金属冶金,扩散理论,和焊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用它控制固体连接边界处所形成的空洞;用来制造空洞纳米颗粒和纳米管等。

相关

  • 昏睡症非洲人类锥虫病(法语:Trypanosomiasis africain; 英语:African trypanosomiasis)或称昏睡病、嗜睡病(英语:sleeping sickness),是一种由布氏锥虫(英语:Trypanosoma brucei)引起的寄生虫
  • 载体蛋白载体蛋白(英语:carrier protein)简称“载体”,是参与离子、小分子或高分子跨越生物膜进行运输的一类多回旋折叠蛋白质。载体蛋白都是跨膜蛋白,它们能在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过程中
  • 喹硫平喹硫平(Quetiapine),由阿斯利康制药商品名为思乐康、思瑞康(Seroquel),而由奥利昂集团(Orion Pharma)商品名为Ketipinor,两者都是富马酸喹硫平盐的药物,是非典型的抗精神病用药,主要治
  • 撞击在物理学里,假若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造成能量与动量的改变与传输,则称这两个物体互相碰撞。假若,碰撞的时间很小,而互相作用的力很大,则称为撞击。在这撞击过程中,最初的接触点叫做弹
  • 2,3-环氧鲨烯(S)-2,3-环氧鲨烯(英语:(S)-2,3-epoxysqualene)也叫做(S)-2,3-氧化鲨烯(英语:(S)-2,3-Oxidosqualene)是甾体前体羊毛甾醇、环阿屯醇以及皂苷合成的中间产物,由角鲨烯通过鲨烯环氧化
  • 丁福保丁福保(1874年6月22日-1952年11月28日),字仲祐,号畴隐居士,籍贯江苏常州,生于无锡。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佛教居士,翻译家,古钱币、古籍收藏家,医生。幼通经史,长而中西兼贯,长于算
  • 里斯本坐标:38°43′13″N 09°08′24″W / 38.72028°N 9.14000°W / 38.72028; -9.14000里斯本(葡萄牙语:Lisboa),亦称为葡京,是葡萄牙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都市。其位置位于葡萄牙中南
  • 双星藻目双星藻目(Zygnematales)为藻类植物之一植物目。该植物于植物分类表上,归于轮藻门(Charophyta)双星藻纲(Zygnematophyceae),为纲下唯一一目,包含水绵。
  • 巴茨县巴茨县(Butts County)是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中部的一个县,面积492平方公里,县治杰克逊。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1,045。巴茨县成立于1825年12月24日。历史 | 经济 | 地
  • 希尔阿奇博尔德·维维安·希尔,CH,OBE,FRS(英语:Archibald Vivian Hill,1886年9月26日-1977年6月3日),英国生理学家,也是生物物理学与运筹学中分支学门的建立者之一。1923年与奥图·梅尔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