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肯德尔效应
✍ dations ◷ 2025-07-18 23:16:04 #科肯德尔效应
科肯德尔效应(英语:Kirkendall effect):二种原子扩散速率不同金属的界面,经扩散后发生移动的现象,称为“科肯德尔效应”。这是欧内斯特·科肯德尔于1947年在韦恩州立大学任化学工程系助理教授时用黄铜(70%铜和30%锌)和铜,接触面用钼丝做记号,在785度摄氏扩散56天后的实验结果发现的。此前,金属原子扩散机理的要点认为:科肯德尔效应与原有的金属扩散机理最根本区别是,二种扩散系数不同的金属接触,它们之间的界面,经扩散处理后会发生移动;界面向扩散系数大的金属这边移动。科肯德尔效应说明;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扩散系数。柯肯效应在金属冶金,扩散理论,和焊接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用它控制固体连接边界处所形成的空洞;用来制造空洞纳米颗粒和纳米管等。
相关
- 希律王希律(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sh
-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是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减和结构的改变。畸变为可自然发生的。也有人工诱发。 一些物理因子(如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能大大提高畸变频率。根据畸变的特殊遗传学
- 弹道学弹道学(英语:ballistics)是一门研究抛射物飞行、受力及其它运动行为的应用物理学科。通过弹道学,子弹、炮弹、重力炸弹、火箭等非制导武器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弹道学是兵器类专
- 非那西汀非那西丁(Phenacetin,或译非那西汀),化学式C10H13NO2,在室温是白色结晶固体,熔点约134℃,是一种在许多国家被禁售的药物。非那西丁在1887年发明, 主要作为止痛药使用。通常每日300至
-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圣迭戈州立大学(英语: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一所公立大学,始建于1897年,属于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SU)系统中的一员。在美国新闻(U.S.NEWS)202
- ΨPsi(大写Ψ,小写ψ,发音:/ˈpsaɪ/或/ˈsaɪ/,中文音译:普西),是第二十三个希腊字母。西里尔字母的Ѱ (Psi)是由Psi演变而成。符号Ψ或ψ用于:
- 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戴高乐号航空母舰(Charles de Gaulle R91)是一艘隶属于法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除了是法国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外,也是法国海军的旗舰。戴高乐号于2001年5月18日
- 梨俱吠陀《梨俱吠陀》(梵语:ऋग्वेद,转写:ṛgveda),梵文由ṛc(“歌颂”)和veda(“知识”)两个词根构成,全名《梨俱吠陀本集》,汉译为《歌咏明论》,是吠陀经中最早出现的一卷,成文于公元前16世
- 唐崇惕唐崇惕(1929年11月26日-),女,福建福州人,中国寄生虫学家。1954年从福建师范学院生物学系毕业,现任厦门大学生物系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主要从事研究与人类关
- 幼发拉底河幼发拉底河(英语:Euphrates,阿拉伯语:الفرات / al-Frat,土耳其语:Fırat)是中东名河,与位于其东面的底格里斯河共同界定美索不达米亚,被认为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对中东地区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