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

✍ dations ◷ 2025-02-23 13:43:32 #鸵鸟
非洲鸵鸟(学名:Struthio camelus)属鸵形目鸵鸟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因其羽、皮及肉等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生长快、繁殖力强、易饲养和抗病力强等优点,在许多国家被广泛驯养。雄鸟可以高达2.5米,最大体重可达155公斤,雌鸟较小,两翼退化,翅羽的功能主要是用来平衡身体,翅羽在寒冷的季节用来覆盖无羽毛的大腿以保持体温及交配时用来求偶发情,成鸟也常用翅羽来保护幼鸟及穴中的蛋。鸵鸟为走禽平胸鸟类。所以有胸骨,龙骨突不发达。头比例小,脑约重40公克,颈长约90公分,腿长约1米,足具2趾,由第3趾和第4趾演化而成,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2趾鸟。雄鸟黑色,尾羽白色,是非常有价值的装饰羽毛。翅膀上的羽毛和别的飞行鸟类的硬翅膀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是绝热的。在上面还有爪子。强壮的腿上是没有羽毛的,用2趾站立,大的那个就像是蹄。这是鸵鸟的独特的适应性,为了应付突来危险而快速奔跑。鸵鸟的巨大眼球,带着浓黑的眼睫毛,是陆地生物中最大的眼球,只有鲸的眼球比之更大。鸵鸟视力佳,一个眼球重达60公克,可看清3至5公里远的东西,其瞬膜(第3眼睑)有阻挡沙砾及保护眼睛之功能。成年雄鸟羽毛为明显黑白色,翅羽及尾羽为纯白色,颈部稀疏的细羽中裸露出蓝灰色或桃红色皮肤,大多数公鸟在颈部裸毛下缘还有一圈白毛,上嘴壳及双腿前缘及两趾背部鳞片会呈现桃红色。雄鸟体形较雌鸟大,身高约200至250公分,最高可达270公分,体重约100至150公斤,雄性鸵鸟在繁殖时,会露出一个类似哺乳动物阴茎的器官,用于和雌鸟接和。成年雌鸟全身羽毛多数为灰褐色,嘴壳及双腿无桃红色。雌鸟体形略小,身高约175至190公分,体重约100公斤。幼鸟羽毛为刺状浅黄色软毛,毛顶端为黑色,颈部带有黑色的斑点。在3个月大后需经多次更换羽毛,雄鸟羽毛颜色要到11个月大才开始显现。鸵鸟不会飞,但善跑(时速可达65公里/小时,或40哩/小时)。一般由雄鸟带领几只雌鸟群居,生活在非洲沙漠地带和荒漠草原。他们退化了的小翅膀被雄性鸵鸟在交配时展示。也可以用来给小鸟遮阴。鸵鸟过着游牧般的群居生活,一般5-50只左右,在他们旁边常常伴有其它食草动物,比如斑马,羚羊。鸵鸟属于草食性单胃禽类,他们主要吃浆果和肉茎植物,也会吃动物如蝗虫,蚂蚱。鸵鸟采食多种类的青草,有时也采食灌木和树木的青绿部分。在干燥环境下,鸵鸟可采食多汁植物以补充水分。有时鸵鸟也采食小动物(如无脊椎动物和小脊椎动物),以补充蛋白质和能量的来源。啄食动作占鸵鸟每日行为很大的部分,一方面为了进食,另一方面能使鸵鸟了解周围环境。鸵鸟对鲜艳物体特别感到兴趣,鸵鸟每日的重复动作可达2000~4000次,此种行为对圈饲鸵鸟有时会发生胃食滞的问题,故对幼鸟就应教导其哪些可采食和如何采食由于它们没有牙齿,鸵鸟会吞食一些小石子帮助磨碎胃里的食物。鸵鸟可以很长时间不喝水,可以借助摄取植物中的水分来生活。然而,它们是非常喜欢水的,常常洗澡。它们有着良好的视力,可以很远就发现掠食动物,比如狮子。成年鸵鸟最主要的天敌是狮子和猎豹,由于它们速度太快,猎食者在抓到它之前就已经筋疲力尽了。鸵鸟为失去飞翔能力的鸟类,抵御天敌靠粗壮的大腿和快速的奔跑能力,它们可持续奔跑20至30分钟,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60公里,每步距离可达6至8米。当受攻击走投无路或面对较弱小的敌人时,鸵鸟会用腿向前踢,但不会向后或侧踢,其中最大的趾头有一长趾甲,在攻击敌人时容易造成敌人的伤害,而且其准确性及力量都很高。鸵鸟是天生敏感警觉的群居动物,因此鸵鸟在进食或饮水时,常见至少有1只鸵鸟警戒,当其它鸵鸟抬头时,鸵鸟才低头饮水。同群鸵鸟一般没有进食等级制度,只要有空间,鸵鸟之间极少表现出因进食而互相攻击的行为。与普遍流传的误解不同,鸵鸟其实是不会把自己的头埋到沙子里来躲避危险的。这个错误观念可能起源于古罗马作者老普林尼所写的一段有关鸵鸟话。但这可能是误解了鸵鸟为了帮助消化纤维食物而埋头在沙中吞进沙子和鹅卵石的时候。又或者如国家地理学会所建议,这是鸵鸟通过放低自己身体、压低脖子来更好地隐蔽的一种防御行为。鸵鸟的羽毛可以较好地与沙土融为一体,从远处看时产生了它们“把头埋在沙子中”的视像。还有一种可能,由于鸵鸟是将蛋放在沙子里保管,孵化时不时地需要用鸟喙来旋转、翻动鸟蛋。挖洞、放蛋、翻转,这些时刻都可能在被人看到后误解了。野生鸵鸟的寿命为30至40年。人工饲养者则会更长寿,可达50至60岁。鸵鸟在2到4岁达到性成熟;雌鸵鸟要比雄鸵鸟早六个月。野生鸵鸟虽然有一夫一妻制,但通常以一夫多妻制为主,多为1公2母。交配季节为每年三四月份到九月。母鸟面对发情对象时会有直立、排尿、排粪和出现其他动作,并以发出嘶声、啄、踢等动作驱赶其他母鸟或其他非目标的雄鸟。公鸟的求偶行为通常稍晚,当求爱开始时会表现出极大的敌意,将翅膀高举,尾竖起,以此姿势发出嘶声,向其他公鸟或其他动物作出威吓,有时也以此姿势追赶所选择的母鸵鸟。当公母鸵鸟配对后,它们会选择远离大群体的地方,继续求偶行为,而公鸟两翼会左右摇摆,围绕在母鸟身旁跳“求偶舞”,有时母鸟会一起跳。交配过程很特别,由一群雌鸵鸟进行打斗,根据胜利的顺序排定与雄鸵鸟的交配顺序。筑巢的工作主要由公鸟负责,偶尔母鸟也会参与筑巢,鸵鸟喜欢在沙地筑巢,公鸟会在母鸟开始产蛋前就在巢的附近守卫,对巢穴的安全十分警觉,故在繁殖季节时公鸟会变得较具攻击性,母鸟在产蛋期间也可能较具攻击性,但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驯良的。鸵鸟蛋重量可达1.3公斤,是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鸟蛋,但其实鸵鸟蛋相对鸵鸟的身体而言比例是所有鸟中最小的。野生母鸵鸟每只每次生产蛋约8~15只,因每窝有多只母鸟产的蛋,所以每窝约可有20至15只蛋,年产蛋约30至40颗;在驯养的状态下,因产蛋后就被取走,因此产蛋数较多,一般年平均产蛋数为60至100只。鸟蛋白天由雌鸟孵化,晚上则由雄鸟孵化。孵化期平均为42天,自然孵化时,公母鸟会轮流孵化,白天由母鸵鸟孵,晚上由公鸟孵。鸵鸟对孵蛋的保护意识很强,孵蛋时经常将头放在地上,此举是预防被其他动物发现,此时的鸵鸟极具攻击性,受攻击时会进行反抗以保护蛋。在野外情况下,蛋育孵化后,养育幼鸟的工作由公鸟负责。鸵鸟蛋重约1,100至1,800克,是鸡蛋重量之20至30倍,蛋壳呈光亮白色至奶油淡黄色,蛋壳厚而且坚硬。鸵鸟产于非洲稀树草原,共有五个亚种及一种驯养鸵鸟种,其中阿拉伯鸵鸟已绝种。远古时期中国分布有鸵鸟,山顶洞人、许昌人等遗址中皆有发现鸵鸟蛋壳,后来消失。人类开始接触鸵鸟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亚述、巴比伦时代,当时已有鸵鸟羽毛交易之记载。在中国,早在东汉时就有由西域进贡驼鸟的记录,唐武宗李炎墓中也曾出土鸵鸟石雕。而圣经提到鸵鸟的频率也很高。欧洲13世纪十字军东征,鸵鸟羽毛成为战利品之一,亨利八世和爱德华六世的肖像也佩带着鸵鸟羽毛。18世纪后期,法国的玛丽·安东妮开始了上流社会以鸵鸟羽毛为装饰的风气。在19世纪,这种风气因伊丽莎白一世蔓延到英国,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因经济不景气和自然爱好者发起的抵制活动,加上化学纤维的出现,使羽毛贸易急速下降。鸵鸟肉可作食用,外观及口感类似精瘦牛肉,鸵鸟肉含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较低热量、较低胆固醇,另外亦含丰富的铁、及锌及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铁含量比牛肉还高,而鸵鸟肉的锌含量是蚬的17倍,生蚝的2倍。鸵鸟皮革制品轻软、透气、柔韧、美观、耐用。

相关

  • 木灰草木灰是柴草燃烧后残留的灰烬物质,属碱性,碱性的主要来源是碳酸钾(K2CO3)。可用做无机肥料。在化学肥料普遍使用前,农家的草木灰是指由山草、禾秆和树枝等燃烧煮食后的灰烬,注意:
  • 子囊子囊(ascus)是子囊菌门真菌通过单倍体胞核进行有性生殖并辗转产生而产生子囊孢子的细胞。子囊一般位于产囊菌丝的顶端,形状不一,多数子囊呈现圆柱状,也有瓶状或棒状。子囊大多通
  • 乌尔大陆乌尔大陆(Ur)是个史前大陆,存在于30亿年前的太古代。其名称是以希腊神话中的乌拉诺斯(Uranus)为名。乌尔大陆可能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大陆,年代比北极大陆早5亿年,但也可能晚于36到31
  • 赛吉出版赛吉出版公司(Sage Publications)是由莎拉·米勒·麦克卡尼(英语:Sara Miller McCune)在1965年成立于美国纽约的独立(英语:Independent business)出版公司。赛吉旗下约1,500名员工来
  • 神经胶质瘤神经胶质瘤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疾病,源自神经胶质细胞的病变。神经胶质瘤通常出现于脑部(称为脑神经胶质瘤),但也有可能出现于其他神经,如视觉神经。
  • 田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〇二个(五划的则为第八个)。在中文中,田部归于五划部首。田部通常是从上、下、左方均可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
  • 世界最佳居住城市世界最佳宜居城市是指一系列的城市,因为俱有良好的生活条件,经评比依得分高低列出优异城市。目前有两个较有名的年度全球著名城市生活调查报告,分别是美世生活质素调查,以及经济
  • 腓力四世美男子腓力四世(法语:Philippe IV le Bel,1268年4月28日-1314年11月29日)卡佩王朝第11位国王(1285年—1314年在位),纳瓦拉国王(1284年起,称腓力一世)。他是卡佩王朝后期一系列强大有力
  • 马传染性贫血马传染性贫血(沼泽热、沼泽发烧)(英文:Equine infectious anemia,简称:EIA)是在马科里的一种感染性病毒,由慢病毒属类的病毒所引起的。和人类的艾滋病属于同一种类型的病毒。通常得
  • 莎丽·海明斯莎丽·海明斯(Sally Hemings,1773年-1835年)是一位非裔美国奴隶,自从1802年的一篇报导出现以后,关于托马斯·杰斐逊是否为莎丽·海明斯数名子女的父亲之问题一直倍受争议。根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