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边界层
✍ dations ◷ 2025-04-26 17:21:10 #边界层
边界层,又称附面层是一个流体力学名词,表示流体中紧接着管壁或其他固定表面的部分。边界层是由黏滞力产生的效应,和雷诺数Re有关。一般提到的边界层是指速度的边界层。在边界层外,流体的速度接近定值,不随位置而变化。在边界层内,在固定表面上流速为0,距固定表面越远,速度会趋近一定值。若流体的速度为
u
(
y
)
{displaystyle u(y)}
,
y
{displaystyle y}
为该点和固定表面的距离,而流体在不受黏滞力影响的速度为自由速度
u
o
{displaystyle u_{o}}
,则可依下式定义边界层厚度(也称作速度边界层厚度)
δ
{displaystyle delta }
,即速度到达99%自由速度
u
o
{displaystyle u_{o}}
的位置:边界层厚度越小,边界层内速度的变化率越大,可以视为速度的扩散率越大。在不可压缩流中,位移厚度(displacement thickness)δ*或δ1可以用以下的方式定义:而在可压缩流中对应的定义如下(
ρ
{displaystyle rho }
为流体密度):位移厚度可视为若流体没有黏滞力,其速度为自由速度
u
o
{displaystyle u_{o}}
,若其流量(可压缩流中为质量流量)和原来流场的流量相同,流体可以减少的厚度。位移厚度可以量度在一流场中,因黏滞力而减少的流量。以类似的方式可以定义动量厚度(momentum thickness)θ或δ2:动量厚度可视为若流体没有黏滞力,其速度为自由速度
u
o
{displaystyle u_{o}}
,若其总动量和原来流场的动量相同,流体可以减少的厚度。在热传导中也有热的边界层。热边界层厚度定义和边界层厚度类似,是从边界到温度为99%原始流体温度位置的距离。
热的边界层厚度越小,表示热传的效果越好。热传的边界层厚度及速度边界层厚度的关系由普兰特尔数Pr控制。若 Pr=1,两者厚度相同;若Pr> 1,热传边界层厚度较薄,热传的效果较好;若 Pr < 1,热传边界层厚度较厚,热传的效果较差(如空气)。
相关
- 约翰·班扬约翰·班扬(英语:John Bunyan,1628年11月28日-1688年8月31日),本仁约翰英格兰基督教作家、布道家,著作《天路历程》可说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学出版物。1628年,约翰·班扬生于英
- 免疫免疫(英语:immunity),指生物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物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其中包括特异性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统)。“免疫”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明代医书《免疫类
- 投射机投射机(Ballista)或称扭力弩炮,是以绞绳的扭力(而非“弓身”的弹力)来发射物体的大型冷兵器炮,其弓身份二,各系一绞绳。此器与弩、床弩依靠弓身的弹力来发射物体的运作模式不同。投
- 缅甸语缅甸缅甸语(မြန်မာဘာသာ)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以仰光音为标准。它是缅甸联邦的官方语言,在该国有大约3200万人使用,而且在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泰国、美国也有少量分布。
- 尼日尔-刚果语系尼日尔-刚果语系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非洲南部部分地区。大部分尼日尔-刚果语系语言都是声调语言,词句顺序通常为主谓宾结构(SVO)。而南非的祖鲁语和科萨语,受到邻近的科依桑语系
- 同源器官在生物学种系发生理论中,若两个或多个结构具有相同的祖先,则称它们同源(Homology)。这里相同的祖先既可以指演化意义上的祖先,即两个结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在这个意义上,蝙
- 边缘科学边缘科学(英语:fringe science),是指在某个已经成熟的科学领域中,研究方法、理论等与该领域的主流理论均不相同,被主流认定为“存疑”的科学行为,既可以是对该领域的一项研究方法的
- 皇甫谧皇甫.mw-parser-output ruby>rt,.mw-parser-output ruby>rtc{font-feature-settings:"ruby"1}.mw-parser-output ruby.large{font-size:250%}.mw-parser-output ruby.larger
- 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亦作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循环以循环中一个重要中间体柠檬酸命名,又因为柠檬酸是一种三元羧酸,该反应又
- 乌头翁台湾鹎 (学名:Pycnonotus taivanus),又名台湾鹎;台湾黑头鹎(Taiwan black head bulbul),为台湾特有种,只分布在当地东部和南部。虽然在某些地区相当普遍,此鸟种仍被列为易危,因栖地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