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

✍ dations ◷ 2025-07-01 19:29:08 #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

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德语:Blücher)是纳粹德国海军的一艘希佩尔将军级重巡洋舰,也是二战爆发初期德国最新的一艘船。在布吕歇尔号服役后仅6个月,它就在入侵挪威的威瑟演习作战第一天,于德勒巴克湾战役(英语:Battle of Drøbak Sound)中被其岸防要塞击沉。

希佩尔将军级重巡洋舰主要是用来对抗世界主要海军强权、超过他国签订的华盛顿条约舰只以及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以扩充德国海军的实力。

布吕歇尔号以第5海军舰队的旗舰身份,与装甲舰吕佐号(前德国号)、轻巡洋舰埃姆登号、3艘小型鱼雷艇和8艘小型布雷舰一起由海军少将奥斯卡·库莫兹指挥,进行入侵挪威的威瑟演习作战第一阶段—运输德国陆军部队占领奥斯陆。

布吕歇尔号的姊妹舰希佩尔将军号同样参与了入侵挪威的行动,负责让部队登陆特伦汗(挪威的第3大城市,也位于挪威西海岸线的中部),尽管在登陆过程中遭遇到英国皇家海军萤火虫号驱逐舰的攻击与冲撞而受损,登陆部队仍成功抵达上岸,并在当日清晨于城内的克利斯汀史坦堡垒(Kristiansten Fortress)与大部分行政大楼升起纳粹国旗,而大多数挪威居民都还尚未清醒。

布吕歇尔号的攻击行动就没如此顺利了,德国舰队被挪威岸防巡逻舰波尔三世号所发现,并在1940年4月8日就通知了防务人员。载有1000名士兵的布吕歇尔号在前头带领德国舰队驶入奥斯陆峡湾的德勒巴克海峡(Drøbak narrows),并接近到奥斯卡斯堡要塞(Oscarsborg Fortress)南方。德国舰队司令命令其麾下船舰将前后主炮皆排成一直线,表示出对挪威岸防工事的轻蔑。

在清晨4点21分(挪威时间),挪威的要塞对布吕歇尔号开火。要塞上的3门德制克虏伯280毫米炮(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炮手,仅有2门火炮有人在操作)装设于1893年(分别取名为Moses、Aaron和Josva),已经过时,因此要塞炮手直到平射距离才开火。多数消息来源表示,要塞炮于1600至1800米内开火,第一枚280毫米炮弹击中布吕歇尔号的船尾桅杆前部,并造成船体中央至桅杆燃起大火与浓烟。第2门要塞炮接着也开火,击中布吕歇尔号的203毫米炮塔底座,使其在进入奥斯陆峡湾时舰体已有部分燃烧着。然而挪威炮兵在那短暂的时间里也仅能以2门炮攻击该舰,他们当时只有30名训练不足的炮兵,极为缺乏人手,而且也没有时间装填第3发炮弹。另外,第3座“约书亚”(Joshua)要塞炮已装填弹药,但却无人看守开火。

布吕歇尔号试着反击,但因为其舰上轻型火炮射角太高,而203毫米主炮则因为奥斯卡斯堡第2波的280毫米要塞炮炮击所造成的伤害而无法开火。

尽管布吕歇尔号船面已大火一片,挪威的57毫米口径辅助海岸炮于胡斯维克(Husvik)上仍不停地朝该舰开火,大炮一直轰击船舷,而57毫米炮则集中攻击船舰的上部结构和防空武器,布吕歇尔号以轻型火炮压制敌方火力,慢慢地往要塞驶去。当布吕歇尔号驶到胡斯维克火炮阵地前面,并以防空炮开火攻击时,挪威炮兵不得不放弃该阵地。在东侧岸防炮兵的一座科帕斯(Kopås)150毫米炮击中了布吕歇尔号的转向系统,使得其船员必须掌舵与操作螺旋桨以免搁浅。

德军不知道在奥斯卡斯堡要塞炮附近有座鱼雷发射阵地,其自1901年建造,有3座岸用双联式水下鱼雷发射管,装备的鱼雷是奥匈帝国制造的白头鱼雷(制造于匈牙利王国的阜姆,为现在克罗地亚的里耶卡),为该世纪初的老古董。这些鱼雷已经测试发射过超过200次,但仍不确定其可靠程度皆拿来使用。挪威岸防兵成功发射了鱼雷,直接击中布吕歇尔号2枚,第1枚击中前方的“Anton”炮塔,第2枚击中机舱,使得该舰失去控制并在狭窄的峡湾中漂流。舰队的其他舰只见布吕歇尔号爆炸,错误地以为被水雷所伤,使其舰队阵型转而密集,导致奥斯陆之后未有如预期地在黎明前占领。在其他入侵舰队撤退前,吕佐号装甲舰被科帕斯炮击中了3次,它的“Anton”和“Bruno”炮塔受损无法使用。受损的吕佐号全速撤退,退出了挪威岸防炮的射界范围。

德军试着让布吕歇尔号搁浅至纳索德登半岛(Nesodden),但失败了。

6点,受创且下沉中的布吕歇尔号抛锚于阿斯克霍姆(Askholmen),试着令船身较稳以救助更多士兵与船员。布吕歇尔号将它仅剩的鱼雷全数射出以免船体爆炸伤击乘员。6点23分,舰上的火势蔓延到了105毫米炮塔的弹药库并且引爆弹药。7点,见舰上火势已无法控制,舰长下达弃船命令。到了7点22分,布吕歇尔号倾覆沉没。全舰2,202名的船员与登陆部队中有830名阵亡(其中至少有320名船员),不是淹死就是被船身浮油燃起的火焰烧死。幸存者纷纷往峡湾两侧的沿岸游去。布吕歇尔号的水手们被命令让出他们的救生衣给船上部队(所有水手都被预估会游泳),因而挽救了大量士兵的生命。舰长海因里希·沃尔达克(Heinrich Woldag)上校虽然成功从这场战斗中逃脱,但在8天后因为飞机失事而阵亡。

德军登陆奥斯陆行动的延迟使得挪威皇室成员、内阁和政府要员逃脱,并带走了挪威的黄金储备,之后用于海外流亡政府继续在战时反抗。

现在,布吕歇尔号仍沉没在奥斯陆峡湾,其主炮位于奥斯卡堡要塞以北3,250米处。船身约在90米深度并呈侧倾状态,其A、B、C和D炮塔之炮座皆已崩毁,可能105毫米高炮也如此。

后来布吕歇尔号的两个锚皆被打捞了起来,其中一个于阿克尔码头(Aker Brygge)所展示,另一个则在德勒巴克。

当布吕歇尔号离开原港口希维诺乌伊希切执行作战时,它约载有2670立方米(约2500吨)的油料。其中已有部分在前往挪威的途中消耗掉了,而在它沉没后仍不断地在漏油,到了1991年已达到每天漏50升的油,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挪威政府决定从布吕歇尔号残骸里尽可能的打捞其油料。1994年10月,石水公司(Rockwater AS)与石油营运的深海潜水员至北海于其船体的133处燃料库,取出1000吨的油料,另外有47处油料库无法进入,故仍保存着油料。被取出的油料在经过清洗后,又再被卖出。

该油料开采作业使得布吕歇尔号上的两架Ar 196水上侦察机的其中一架得以重见天日,该机于1994年11月9日被打捞上岸,并现存于斯塔万格的航空史博物馆

布吕歇尔号是第三艘以普鲁士陆军元帅格布哈德·勒伯莱希特·冯·布吕歇尔命名的德国海军舰艇(该人最有名的事迹是与威灵顿公爵于滑铁卢战役击败拿破仑)。第一艘以其命名的船舰为北德意志造船厂(Norddeutsche Schiffbau AG,后来变成克虏伯麾下企业的一支)所建造的基尔港的护卫舰,并于1877年3月20日下水。该船在1907年锅炉爆炸后从军方退役,并于西班牙维戈担任运煤船直到其生涯结束。1908年4月11日,装甲巡洋舰布吕歇尔号于基尔港的帝国海军造船厂下水。该船于一战1915年1月24日的多格滩海战中,被英国海军中将戴维·贝蒂(David Beatty)率领的优势战斗巡洋舰兵力击沉。因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两艘“布吕歇尔号”皆在战初的8个月内被敌人击沉。

海因里希·沃尔达克(Heinrich Woldag)海军上校,于1939年9月20日至1940年4月9日期间担任布吕歇尔号舰长(沃塔戈于1940年4月17日在搭乘前往奥斯陆峡湾的飞机中,坠机阵亡。

相关

  • 格鲁及亚人格鲁及亚人(学名:Homo georgicus)是灵长目人科人属的一种,于2002年建议用来描述于1999年及2001年在格鲁吉亚德马尼西发现的头颅骨及颚骨化石,被认为是巧人及直立人的过渡形态。一
  • 中乘辟支佛(梵语:प्रत्येक बुद्ध,转写:Pratyeka-buddha,巴利语:Pacceka-buddha),佛教术语,其梵语音译为钵剌翳迦佛陀,俗语音译为辟支迦佛陀,或简称为辟支迦佛、辟支等,意译为独
  • 科罗曼德尔海岸乌木海岸是印度半岛东南部海岸的名称,又译为科罗曼德尔海岸(英语:Coromandel Coast)。一般认为其名称来源于泰米尔语词汇Chola Mandalam现在乌木海岸分别由 泰米尔纳德邦、安得
  • 弗雷德里克斯堡弗雷德里克斯堡(Fredericksburg)是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北部的独立城市,人口19279(2000年),其中白人占73.18%、非裔美国人占20.41%、亚裔美国人占1.51%。
  • 树莓树莓(德语:Himbeere,西班牙语:Frambuesa,英语:Raspberry)又称树梅,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的植物。树莓英文为“Raspberry”也可以指覆盆子()但是它只是其中一种,广义来讲还可指悬钩子属内的
  • 线性化数学上的线性化(linearization)是找函数在特定点的线性近似,也就是函数在该点的一阶泰勒级数。在动力系统研究中,线性化是分析非线性微分方程系统或是非线性离散系统,在特定平衡
  • 安道奎安道奎(韩语:안도규,2000年9月28日-),韩国男演员。
  • 西岛和彦西岛和彦(日语:西島 和彦/にしじま かずひこ ,1926年10月4日-2009年2月15日),日本粒子物理学家,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赠从三位
  • 潘基礩潘基礩(1914年12月29日-2011年4月26日),男,湖南宁乡人,中国城建专家、政治人物,曾任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湖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
  • 孙延泂孙延泂(?-?),山东登州府莱阳县军籍。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山东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河津县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调临汾县,擢工部主事,七年八月叙殿工,加升二级,为太仆寺少卿。崇祯二年四月以阉党被削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