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岛和彦

✍ dations ◷ 2025-04-26 12:35:09 #1926年出生,2009年逝世,日本物理学家,理论物理学家,东京大学校友,大阪市立大学校友,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师,东京大学教师,京都大学教师,茨城县

西岛和彦(日语:西島 和彦にしじま かずひこ ,1926年10月4日-2009年2月15日),日本粒子物理学家,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学士院会员。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赠从三位。

西岛生于日本土浦市,学术生涯著名成就是与中野董夫合作、与默里·盖尔曼分别独自提出盖尔曼-西岛关系,被提名1960年、1961年、1964年、196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但只有盖尔曼一人获奖。西岛独立与他人提出奇异数概念,他称之为“η电荷”。

西岛和彦于1926年10月4日生于日本茨城县土浦市,1948年于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1955年获得大阪市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核力的研究。

1950年,西岛还在读博士,被南部阳一郎聘为助手,从事强相互作用和奇异粒子(当时称之为V粒子(英语:V particle))的理论研究。在研究奇异粒子衰变时,与中野董夫独立于默里·盖尔曼提出了一个关于奇异粒子量子数的公式,现在称之为盖尔曼-西岛关系,

其中, 为电荷,3 为同位旋分量, 为重子数, 为奇异数。这一关系为盖尔曼和乔治·茨威格在1964年分别独立提出夸克模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54年任大阪市立大学讲师,1959年升任副教授。在市大,西岛与南部阳一郎、中野董夫、早川幸男、山口嘉夫等人形成了一个理论物理学学派,其中南部教授是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野教授曾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1956至1958年,西岛和彦应维尔纳·海森堡之邀,赴德国哥廷根访问,1958年转赴美国,加盟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一年半之后,任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授。

1966年,西岛返回日本,在东京大学建立理论物理研究组,并担任一些领导职务。1986至1989年,他任京都大学基础物理学研究所(英语:Yukawa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所长。1995至2005年,任仁科记念财团理事长,这是一个旨在推动日本物理学发展的基金会。

西岛在学术研究方面一直保持活跃,直到去世。西岛后期的研究领域为夸克禁闭和非对易量子场论(英语:Noncommutative quantum field theory)。2009年2月15日,西岛和彦因白血病去世。

相关

  • 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妇女署(英语:UN Women),全称联合国促进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实体(英语:United Nations Entity for Gender Equality and the Empowerment of Women),简称妇女署,是联合国的一个下
  • 采光采光是指为调整建筑物室内环境,而从室外引入自然光。与通风都是维持室内环境卫生舒适的必要行为,是建筑装设窗户的重要目的之一。另外,在人工照明发达的现代,采光也包含了节约能
  • 不死之身长生不老,指寿命长而不会衰老。相近的辞汇还有长生不死(在安全无外力状况下拥有无限的寿命,但依旧会老化)、不老不死(在安全无外力状况下不会衰老与死亡)、不朽(Immortality)与永生(
  • 迷情迷情可以指:
  • .id.id为印度尼西亚国家和地区顶级域(ccTLD)的域名。A .ac .ad .ae .af .ag .ai .al .am .ao .aq .ar .as .at .au .aw .ax .az   B .ba .bb .bd .be .bf .bg .bh .bi .bj .b
  • 多四季论《多四季论:揭开大自然深层王国的奥秘》是湖北工程师董妙先的一部著作,曾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50多家报刊广泛报道。作者自称其理论是遵循如下“科学事实”
  • 阿来·阿依达尔汗阿来·阿依达尔汗(1990年1月7日-),哈萨克族,中国歌手。2013年参加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获得全国第五名而出道至今,2014年10月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回忆》。
  • 一只狗的大学时光《一只狗的大学时光》是于2010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电影。2010年1月19日在北京举行开机发布会。由卢正雨执导、宁浩担任艺术指导。
  • 菲恩花园坐标:33°56′47″N 51°22′21″E / 33.9463772°N 51.3725853°E / 33.9463772; 51.3725853菲恩花园(Bagh-e Fin)位于伊朗城市卡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波斯园林。菲恩花园可能在
  • 吉野耕作吉野耕作(1953年-)是一名知名的日本社会学家,主攻民族主义研究。曾撰写《文化民族主义的社会学》一书,以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日本人论”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