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底王国

✍ dations ◷ 2024-12-22 15:53:10 #米底王国
米底王国或米底亚王国(Median dynasty),又称玛代王国(Mādai),是一个以古波斯地区为中心的王国,领土面积最大时西起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东至阿拉霍西亚西部。他们隶属印欧语系,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区定落的民族。亚述帝国曾入侵伊朗高原,试图征服。但是亚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联合,从而形成了米底国家。米底人 (Medes) (/miːdz/,古波斯语Māda-,古希腊语:Μῆδοι,希伯来语:מיMadai)是古代的伊朗人 ,他们说米底语,并且居住在伊朗西部(英语:Western Iran)和伊朗北部(英语:Northen Iran)之间一个称为米底的地区。公元前9世纪末至7世纪初,米底地区以其西部的扎格罗斯山脉为界,南部以洛雷斯坦省的加林山脉(英语:加林山脈)为依托,其西北部为赞詹省的卡夫兰库山脉(英语:Qaflankuh Mountain Range),其东部则为卡维尔盐漠(Dasht-e Kavir)。它的邻居是西北的吉齐尔蓬达(德语:Gizilbunda)和曼努亚王国,南部是埃利比(英语:Ellipi)和埃兰。在公元前8世纪,米底的各个部族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米底王国(Median Kingdom),该王国成为了新亚述帝国的封臣。在公元前616年至609年之间,米底王国国王基亚克萨雷斯(公元前624年至585年)与新巴比伦王国的那波帕拉萨尔国王结盟并摧毁了新亚述帝国(参考:米底与巴比伦联合对抗新亚述帝国(英语:Medo-Babylonian war against the Assyrian Empire)),此后,米底王国横跨伊朗高原一直延伸到安纳托利亚。其确切的地理范围仍然未知。 一些考古遗址(在伊朗西部的“米底三角”中发现)和文字资料(来自当代亚述人以及后来的几个世纪的古希腊人)提供了关于米底王国历史和文化的简要文献。除了一些个人名字之外,米底的语言迄未有人知道。 米底有一个古老的伊朗宗教(一种原始琐罗亚斯德教形式,称为马兹达教(Mazdaism,参考琐罗亚斯德教)或密特拉崇拜(英语:Mithra)),有被称为“美赞(英语:Magi)”的教士。后来,在最后一位米底国王统治期间,改革后的琐罗亚斯德教传入伊朗西部。根据希罗多德文本记载,米底王国的创建者是迪奥塞斯。因他善良忠诚、常为人民解决争端,在公元前700年左右被推举为国王,并建造了埃克巴坦那。然而,由于这个记载与亚述的一些文献相违,因此历史学家一般以弗拉欧尔特斯(即迪奥塞斯的儿子)作为米底的开国君主。弗拉欧尔特斯领导米底人打败波斯部落,但相传在一次对亚述的战争中丧生。在这段时间,斯基泰人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米底,并统治了米底王国一段时间。其后,弗拉欧尔特斯的儿子基亚克萨雷斯于前625年成为米底王国的君主。他组织了米底军队,将其分为持矛士兵、持弓士兵和骑兵;将埃克巴坦那定为米底的首都。前615年,基亚克萨雷斯率众攻打亚述的阿拉普哈(Arrapkha,即现今的基尔库克),又于次年包围尼尼微,惜未将其攻克。其间,基亚克萨雷斯的孙女与新巴比伦的尼布甲尼撒二世结婚,两国正式联合。前612年,基亚克萨雷斯联合迦勒底王国再攻打尼尼微,并于8月将其攻陷。前609年,米底吞并了强盛一时的亚述。在前600年人口达到310万人。在此之后,基亚克萨雷斯继续向西进兵,吞并了乌拉尔图王国,并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发生冲突。公元前582年,由于日食关系,米底与吕底亚结束战斗;两国结为友邦。公元前585年,米底最后的国王阿斯提阿格斯继位,他把女儿下嫁给了当时隶属于米底的波斯部落的阿契美尼德家族的冈比西斯一世,后来生下王子居鲁士;在前560年的米底王国的统治下有520万人口。前553年—前550年,居鲁士二世起兵反叛米底,最后打败自己的外公阿斯提阿格斯,建立了阿契美尼德帝国,米底王国结束。根据希罗多德的历史,有六个米底的部落:因此,迪奥塞斯将所有米底人纳入一个国家,并独自统治它们。现在这些是它们组成的部落:Busae,Paretaceni,Struchates,Arizanti,Budii和Magi。六个米底部落居住在米底地区,即Rhagae,Aspadana和Ecbatana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在当今的伊朗, 则是在德黑兰,伊斯法罕和哈马丹之间的地区。在米底的六个部落中,马基(Magi)居住在雷伊(Rhaga) ,即现代的德黑兰。这个部落属于神圣的种姓,照顾米底人在精神信仰上的需求。 Paretaceni部落居住在Aspadana及其附近,即在现代的伊斯法罕, Arizanti居住在卡尚及其周围(伊斯法罕省),Busae部落居住在未来的米底首都埃克巴坦那(Ecbatana)及附近,靠近现代哈马丹(Hamadan)。 Struchates和Budii两个部落居住在米底三角的村庄中。他们的名字和家园名称的原始来源是直接流传而来的旧伊朗语有关地理的名称,被证明为旧波斯语 “Māda-”(单数男性)。 这个词的含义尚无法被清楚的了解。 但是,波兰人语言学家史卡莫斯基(英语:Wojciech Skalmowski) (W. Skalmowski) 通过引用旧印度语 “ madhya-” 和旧伊朗语 “ maidiia”,提出了与原始印欧语 单词 “ med(h)-” 的关系,意思是“中央,居中”。再和印度-雅利安语支的 "madhya-",以及伊朗语支的 "maidiia-" 相比, 具有相同的含义。 拉丁语的(medium),希腊的(Méso)和德语的(Mittel)也从是从中衍生出来。在上古时期,希腊学者会基于民族学希腊传说的结论,来沿用相似名称。根据希罗多德的历史(公元前440年): “在希腊神话中伊阿宋(Jason and the Argonauts)的故事里面,美狄亚(Medea)是科尔基斯(Cechis)国王埃厄忒斯(Aeëtes)的女儿,是太阳神海利欧斯(Helios)的父系孙女。 她在科林斯(Corinth)与杰森(Jason)婚姻失败后,由于版本不同,故事有不同的说法,她与雅典的国王埃勾斯(King Aegeus)结婚,并育有一子Medus。在没有让埃勾斯杀死埃勾斯自己的长子忒修斯Theseus之后,她和自己的儿子逃到了雅利安,根据几个希腊人和后来的罗马人的记载,包括在保萨尼亚斯(Pausanias)的著作《希腊志》(公元一世纪)中,米底人以美狄亚的名字取名。 。 根据其他版本,例如在斯特拉波 (Strabo) 的《地理学》(公元1世纪)和查士丁(Justin)的《〈腓利史〉概要》(Epitoma Historiarum Philippicarum)(公元2或3世纪)中,她与丈夫杰森(Jason)一起征服了邻国土地,其中一个以她的名字命名;而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在他的通史作品《历史图书馆(英语:Bibliotheca historica)》(公元前一世纪)中提到的另一种说法则说,美狄亚被流放后,她嫁给了一位亚洲国王,并生了梅杜斯(Medus)。梅杜斯因他的勇气而倍受人民敬佩,人们以他的名字为国名。伊朗米底遗址的发现是在1960年代之后才发生。 在1960年,对米底考古资源的搜索主要集中在一个称为“米底三角”的区域,该区域大致定义为由哈马丹(Hamadān),和马拉耶尔(Malāyer)(在哈马丹省),加上坎加瓦尔 (Kangāvar)(在克尔曼沙汗省)三地所包围的区域。 伊朗中西部的三时代系统(the Iron Age III period)(即公元前 850年-500年 )的三个主要考古地点是:现场的四座主要建筑的遗迹是“中央神庙,西神庙,堡垒和圆柱大厅”,根据斯特罗纳奇的说法,它们可能是按照这四座建筑的顺序建造的,建造时间约为公元前6世纪的前半部的后期。 斯特罗纳奇认为,中央神庙以其鲜明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崇高的,但是有点隐性的宗教信仰和实践表达”。 在提埤 纳斯健(英语:Tepe Nush-i Jan)的米底地层发现了许多陶器,这些陶器与哈马丹Hamadān地区的权力整合时期(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有关。这些发现显示了四种不同的被称为“一般器皿”的陶器(浅黄色,奶油色或浅红色,并具有金云母或银云母的颜色),包括各种大小的罐子,其中最大的是带肋的陶瓮(英语:pithoi)。较小且较精致的容器被为“灰器皿”(表面光滑且打磨过)。在单个手工制品中,也有“烹饪器皿”和“易碎器皿”。 <refname="stronach-EIr-290">(Stronach 1982,p.290)</ref>这些来源既有相似性(文化特征)又有差异(由于米底各部族之间的功能差异和多样性)。 这些考古发现的架构可能可以追溯到米底时期,显示了波斯传统的延续,日后经常在阿契美尼德王朝(例如波斯波利斯)和萨非王朝(例如在公元17世纪的四十柱宫),以及米底建筑看到的有柱子的接见群臣的大厅堂。 在提埤 纳斯健(英语:Tepe Nush-i Jan),戈丁 提埤(英语:Godin Tepe)和位于米底的其他地点发现的材料以及亚述浮雕显示,在公元前1世纪上半叶,米底已经有城市定居点存在,这些定居点的功能包含手工艺品的制作,以及第二类的经济产业-农业和畜牧业的经营。 尽管其他历史文献少见,但从考古证据,加上亚述人的楔形文字记录,无论希罗多德的说法如何,都可用来勾勒出米底早期历史的部分。从公元前9世纪末到公元前7世纪初对米底的早期描述来自亚述人。在那个时期,米底的南部边界被称为为希玛史基(英语:Simaški)的米底地区,在现今伊朗的的洛雷斯坦省{{link-en|。在西部和西北部,米底被扎格罗斯山脉所包围,而东部则被卡维尔盐漠(Dasht-e Kavir)沙漠所包围。米底的这一地区是由亚述人统治的,对米底人而言,该地区属于“从库拉珊大道(英语:Khurasan Road)(可通往巴格达)沿线,从哈哈尔(Harhar)以东到阿尔旺德(Alwand),甚至可能更远。”" 推测哈哈尔(Harhar)的位置为“中部或东部” “克尔曼沙汗省的马许达特(英语:Mahidasht)区。北部边界则属不是伊朗人王国的吉齐尔蓬达(德语:Gizilbunda)和曼努亚人,南部边界由伊利埤(英语:Ellipi)和埃兰(Elam)。 吉齐尔蓬达(德语:Gizilbunda)位于卡夫兰库山脉(英语:Qaflankuh Mountain Range),而伊利埤(英语:Ellipi)位于现代的洛雷斯坦省南部。 正如亚述人所描述的那样,在米底的东部和东南部,出现了另一个名为“Patušarra”的地方。这片土地位于亚述人称为“ Bikni”的山脉附近,并被形容为“ 青金岩山(Lapis Lazuli Mountain)”。关于这座山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德黑兰的德马峰和哈马丹的阿尔文德峰(英语:Alvand)是两个被提出来地点。直到公元前7世纪初,这个地区是亚述人扩张之前所知道或到达的最偏远的东部地区,。在阿契美尼德帝国(Achaemenid)时的资料,特别是从贝希斯敦铭文(Behistun)(2.76,77–78)中,米底王国的首都是埃克巴坦那(Ecbatana),在古波斯语中被称为 “Hamgmatāna-”(埃兰语:Agmadana-;巴比伦尼亚语:Agamtanu-),应该是现代的哈马丹。米底王国中还存在的其他城市是老底嘉(Laodicea,现代的纳哈万德(Nahavand)) 和米底最大城市雷伊(Rahges)(现在的雷伊(Rey))。米底的第四个城市是埃克巴坦那附近的阿帕米亚(英语:Apamea(Media)),其确切位置现在未知。在后来的时期中,在古代考古遗址(例如波斯波利斯)中,与米底王国相关,尤其是米底军人,被很突出的表现出来,米底人在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军队中担当重要的角色,也有相当数量的存在。公元前2000年末,伊朗部落出现在伊朗西北部地区,这些部落逐渐的控制了更广大的区域,米底的疆界在数百年之内也因此而扩大。 至少从公元前12或11世纪开始,伊朗的部落就已经出现在伊朗的西部和西北部。但是,伊朗人在这些地区的重要性从公元前8世纪下半叶开始才确立。 到了这个时候,伊朗部落在后来的米底王国领土以及米底所能影响范围的西部是占了多数。 从来自该地区的文字资料的研究表明,在新亚述帝国时期,在米底地区以及更远的西部和西北部人口以说伊朗语为主。 这段时期的人口迁移,伴随着近东的权力真空,即当时统治了伊朗西北部,安纳托利亚东部和高加索地区的中亚述帝国(英语:Middle Assyrian empire)(公元前1365年至1020年),呈现相对颓势。这使人民得以移入并且定居。另外,伊朗的主要大国埃兰(Elam)和西部的巴比伦尼亚(Babylonia)都处于重度的衰弱时期。 在伊朗西部和西北部以及米底王国统治之前的更西部地区,有证据显示,埃兰,曼努亚人,亚述,和乌拉尔图等强大的团体在进行早期的政治活动。。对于伊朗部落的立场和活动在这些团体以及在公元前7世纪后期“主要的伊朗国家形成”之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也有最新的观点。 一种观点(恩斯特 赫兹菲尔德(英语:Ernst Herzfeld)等人的观点)是统治阶级是“迁移进入伊朗的人”,但社会是“自治的”,而另一种观点(Grantovsky等人)则认为统治阶级和人口的基本组成部分都是伊朗人。从公元前10世纪到7世纪后期,米底的西部地区处于庞大的新亚述帝国的统治之下,该帝国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它的领土从西部的塞浦路斯延伸到东部的伊朗西部,以及埃及和阿拉伯半岛的北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萨尔贡二世,辛那赫里布,阿萨尔哈东,亚述巴尼拔和亚述-埃提尔-伊兰尼等亚述国王将《附庸条约》强加给米底统治者,并保护他们免于斯基泰人和辛梅里亚人的掠夺性侵略。亚述帝国在辛沙里施昆(Sinsharishkun)国王统治期间(公元前622-612年),自公元前626 年以来一直处于持续内战状态的亚述帝国开始瓦解。 米底,巴比伦尼亚人,迦勒底人,埃及人,斯基泰人,辛梅里亚人,吕底亚人(英语:Lydians) ,和阿拉米人等悄悄地停止向亚述纳贡称臣。在米底国王基亚克萨雷斯(Cyaxares)统治期间,新亚述帝国对米底的宗主国地位结束了,他与新巴比伦王国的那波帕拉萨尔国王结盟,在公元前616年至609年间袭击并摧毁了深受内部纷争缠绕之苦的新亚述帝国。 新成立的联盟使得米底在公元前612年夺下尼尼微,这导致了新亚述帝国终于在公元前609年瓦解。后来,米底人得以建立自己的米底王国(以埃克巴坦那为国都),并最终拥有一个大致从伊朗东北部延伸至安那托利亚的克泽尔河的领土,远超过他们既有的领土。米底王国在新亚述帝国在公元前616年至609年之间灭亡后后,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与巴比伦,吕底亚和古埃及一起成为古代近东的四大强国之一。基亚克萨雷斯(Cyaxares)由他的儿子阿斯提阿格斯(King Astyages)继承。公元前553年,他的外孙即日后的居鲁士大帝,当时是米底王国所附属的波斯的安善的国王,起而对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叛乱(波斯叛乱(英语:Persian Revolt))。在公元前550年,由于阿斯提阿格斯被他自己不满的贵族俘虏,并迅速将他交给居鲁士 ,导致居鲁士最终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居鲁士(Cyrus)战胜了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之后,米底人臣服于他们的近亲-波斯人。 在新帝国里,米底人保有显著的地位。在荣誉与战争中,他们与波斯人并肩而立;米底的宫廷礼仪被新的国家采纳,他们在夏季居住在埃克巴坦那(Ecbatana);许多米底贵族被任用为官员,总督和军队将领。米底统治者的名单及其统治时期是根据两个来源来编制的。首先,希罗多德称他们为“国王”,并将他们与同一个家族联系起来。其次,在C. J. 盖德的 尼尼微陷落文章中的巴比伦尼亚纪事表给出了另一份的清单。因此,综合这两个来源,制作出一份长达150年的清单是:但是,并非希罗多德提出的这些日期和人物都与其他近东来源相匹配。 在希罗多德的著作(第一书,第95-130章)中,介绍了迪奥塞斯(Deioces)作为中央集权米底王国的创立者。他被米底人称为“一个公正而廉洁的人”,当米底人要求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时,他同意并提出了让他成为国王,并在埃克巴坦那建造一座伟大城市成为米底王国的国都的条件。。 从该地区的当代资料来看,不把希罗多德的叙述列入考虑的话,统一的米底王国 是在基亚克萨雷斯统治时期或更晚时期才形成。希腊语中对“米底”人及“波斯‘’人之间没有明确区分;实际上,希腊语的说法是“与伊朗文化联系得太紧密” 是 “变得米底化而不是波斯化”。 米底王国是一个历史短暂的伊朗国家,该时期的文字和考古资料很少见,而米底文化却鲜为人知,尽管它对“伊朗文化世界中做出了的更深,更远,而且持久的贡献”。主要文章:米底语米底人说米底语,这是一种古老的伊朗语言。 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完成于一世纪初)提到了米底语与其他伊朗语支的紧密相似之处:“ 雅利安那(英语:Ariana) 的名称进一步扩展到了波斯和米底的一部分,也扩展到了北部的巴克特里亚和粟特;为此,说大致相同的语言,但略有差异”。已经被解读的原始文本都被证明不是用米底语文字编写的。有人说,类似于后来伊朗在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保存书面文件档案的做法,米底政府在其首都埃克巴坦那也应该有保存了档案。在以后的记录中有一些提起“米底文学”的例子。根据希罗多德(Herodotus)的说法,米底国王迪奥塞斯以裁判者的身份出现,根据提出的书面资料进行了判决。狄农 (Dinon)也有关于 “米底宫廷诗人” 存在的报告。 米底文学是 “旧伊朗文学” 的一部分(也包括萨迦语,古波斯语,阿维斯陀语),因为它们与伊朗的这种隶属关系在古代文献中也很明显的提及,譬如希罗多德的叙述就是 ,认为包括米底人在内的许多人是“广泛的伊朗人”之一。米底单词出现在伊朗其他方言中,包括古波斯语。古老的波斯铭文的一个特点是大量加入其他语言的单词和名称,而米底语言出于历史原因在这方面占有特殊的地位。 可以通过“语音标准”确定其米底语起源的古波斯语文本中的中词 在“王室头衔以及官衔,军事和司法事务中更频繁地出现。” 米底语的单词包括:(略过)关于米底人民宗教的资料非常有限。到目前为止,指向米底宗教派系的主要来源包括在提埤 纳斯健(英语:Tepe Nush-i Jan)的考古发现,加上米底人物的个人名字,以及希罗多德的历史。考古资料提供了伊朗最早的庙宇结构,那里发现的“阶梯式火坛”与伊朗的“烈火崇拜”的共同遗产息息相关。希罗多德(Herodotus)提到“米底 阿斯提阿格斯”是一个米底的部落,为米底人和波斯人提供祭司。他们有一个“神职人员种姓”,从父到子世代相传。他们在米底王国国王阿斯提阿格斯的朝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阿斯提阿格斯在他的朝廷中聘用了“顾问,解梦者,和占卜者”。古典历史学家“一致”将美赞(英语:Magi)视为琐罗亚斯德教的教士。从亚述人(在公元前8世纪和9世纪)记录的米底的个人名字中,以神名取名(英语:Theophoric name)的例子,譬如说用印度-伊朗单词arta-(点亮“真相”)来取名,类似的情况在 阿维斯陀语(Avelan)和古波斯语也可以看到包含Maždakku的,以及 “ AhuraMazdā”的取名, 对于这样的取名,学者并未同意是否米底人就信奉了琐罗亚斯德教。迪亚科诺夫(英语:Mikhail M. Diakonoff)认为,“ 阿斯提阿格斯甚至基亚克萨雷斯都已经接受了源自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er)教义的宗教”,这与琐罗亚斯德(Zarathustra)的教条并不完全相同,玛丽 博伊斯(英语:Mary Boyce)认为“米底的美赞(英语:Magi)的存在具有其传统和崇拜形式,是琐罗亚斯德教宗教化的障碍。” 玛丽 博伊斯(英语:Mary Boyce)写道,米底的城市雷伊的琐罗亚斯德教的传统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 一般的说法是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在米底地区就存在一种“具有共同伊朗传统的马兹达教(Mazdaism,参考琐罗亚斯德教)”,在公元前6世纪末位米底国王统治期间,琐罗亚斯德 (Zarathustra) 的严格改革开始在伊朗西部传播。 也有人建议 琐罗亚斯德 (Zarathustra) 是一个米底名称,而米底人可能信奉过密特拉教,并将琐罗亚斯德 (Zarathustra) 作为他们的至尊神祇。神话时期 俾什达迪王朝 · 凯扬王朝(英语:Kayanian dynasty) · 史前 · 原始埃兰文明 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800年 · 埃兰 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550年 · 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体 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700年 · 曼努亚王国 公元前十世纪-公元前七世纪 · 米底王国 公元前728年-公元前550年 · 阿契美尼德王朝 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 · 塞琉古帝国 公元前330年-公元前150年 · 大夏王朝 公元前250年-公元前125年 · 安息帝国 公元前248年-公元224年 · 贵霜帝国 公元30年-公元275年 · 萨珊王朝 公元224年-公元651年 · 嚈哒帝国 公元425年-公元557年 · 喀布尔-夏希王朝 公元565年-公元879年宗法哈里发 637年-651年 · 倭马亚王朝 661年-750年 · 阿拔斯王朝 750年-1258年 · 塔希尔王朝 821年-873年 · 阿拉菲德王朝 864年-928年 · 萨法尔王朝 861年-1003年 · 萨曼王朝 819年-999年 · 齐亚尔王朝 928年-1043年 · 白益王朝 934年-1055年 · 伽色尼王朝 975年-1187年 · 古尔王朝 1149年-1212年 · 塞尔柱帝国 1037年-1194年 · 花剌子模王朝1077年-1231年 · 伊儿汗国 1256年-1335年 · 卡尔提德王朝 1231年-1389年 · 奥斯曼帝国 1299年-1923年 · 莫扎法尔王朝 1314年-1393年 · 丘拜尼王朝 1337年-1357年 · 札剌亦儿王朝 1339年-1432年 · 帖木儿帝国 1370年-1506年 · 黑羊王朝 1407年-1468年 · 白羊王朝 1378年-1508年 · 萨非王朝 1501年-1722年或1736年 · 汉达基王朝 1722年-1729年 · 阿夫沙尔王朝 1736年-1750年 · 桑德王朝 1750年-1794年 · 杜兰尼王朝 1794年-1826年 · 卡扎尔王朝 1794年-1925年巴列维王朝 1925年-1979年 · 伊朗临时政府 1979年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1979年-参见: 大伊朗 · 古伊朗 · 伊朗文化大陆 · 印度-伊朗语族 · 吉罗夫特文化 · 雅利安 · 波斯人 · 伊朗人 · 塔吉克人 · 波斯君主 · 军事史理知运动 · 妇女运动 · 选举 · 宪法 · 最高领袖 · 总统 · 司法机关 · 伊朗专家会议 · 议会 · 宪法监督委员会 · 伊朗国家利益委员会 · 最高国防安全委员会 · 城乡议会 · 人权(同性恋) · 官员 · 省长 · 改革派 · 原教旨主义者 · 联合国安理会1747号决议 · 大使 · 外交 · 情报与国家安全部 · 恐怖主义 · 军事 (陆军 · 空军 · 海军) · 审查制度 · 核问题 · 国家恐怖主义的指控 · 伊朗绿色革命 英伊石油公司 · 阿贾克斯行动 · 白色革命 · 伊朗伊斯兰革命 · 大使馆人质挟持事件 · 两伊战争 · 伊朗航空655号班机空难 · 1987年伊朗朝圣者屠杀 · 芝加哥波斯遗产危机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史 · 2009年伊朗总统选举 · 伊朗立宪革命 ·伊朗国民(海外) · 宗教 · 穆斯林 · 巴哈伊信仰 · 基督教 · 亚美尼亚人 · 犹太人 · 少数民族 · 少数宗教 · 祅教(迫害) · 妇女伊朗语 · 阿塞拜疆语 · 亚美尼亚语 · 印度-伊朗城市(列表) · 阿塞拜疆籍伊朗人 · 俾路支斯坦 · 伊朗库尔德斯坦 · 伊朗高原 · 岛屿 · 山脉 · 省份 · 地震 · 野生动物经济史 · 农业 · 水果 · 产业 · 供水及下水道设施 · 卫生保健 · 中央银行 · 公司(汽车制造 - 银行) · 研究所 · 人才外流 · 伊朗电子工业公司 · 军备 · 工业发展与革新组织 · 国家石油公司 · 航空运输产业组织 · 航天 · 默德塔 · 国防工业 · 里亚尔 · 德黑兰证券交易所 · 电子银行 · 知识产权 · 国际原油交易所 · 殉道者基金会 · 阿萨鲁耶工业走廊 · 基什岛自由贸易区 · 恰巴哈尔自由贸易工业区 · 税收 · 经济合作组织 · 矿业 · 建筑业 · 私人化 · 外商直接投资 · 最高审计法院 · 通信业 · 国家电信公司 · 运输业 · 铁路 · 地铁 · 航空公司 · 航运公司 · 能源 · 石油业 · 核计划 · 旅游业 · 环境问题 · 经济改革计划 · 中东经济 · 伊朗主要经济法律列表 · 伊朗与世界贸易组织国籍法 · 伊朗研究 · 教育(高等教育 · 科技 · 科学家及学者 · 大学) · 哲学 · 伊朗人列表 · 文学 · 媒体(通讯社 (学生) · 报纸) · 建筑(建筑师) · 阿契美尼德建筑 · 艺术(现代及当代) · 波斯庭院 · 戏院 · 饮食 · 公众假期 · 国家象征 · 吸食鸦片 · 音乐(《啊,伊朗》 · 重金属 · 波斯传统音乐 · 民间 · 流行 · 饶舌及嘻哈 · 摇滚及另类) · 网志 · 神话 · 民俗 · 伊斯兰教 · 伊斯兰化 · 童军 · 体育(足球)历法 · 王冠宝石 · 反伊朗 · 亲伊朗 · 波斯姓名 · 德黑兰矶 · 伊朗国际排名 · 《伊朗帝国致敬》引用错误:页面中存在<ref group="N">标签,但没有找到相应的<references group="N" />标签

相关

  • 银耳目见内文银耳目(学名:Tremellales),是真菌下属担子菌门银耳纲的一目。大部分腐生于木材,少数寄生于其他真菌。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担子具直或斜的隔膜,
  • 迦南主义迦南主义(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 区域铁路区域铁路(Regional Rail),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称为城际轨道交通,指一个区域内中等距离的铁路,包括客运及货运。与城际列车相比,区域铁路停靠站较多、速度较低、有区域限制;但与通勤
  • 家族家族指基于血缘、婚姻、生命共同体构成的利益集团,通常表现为以一个家庭为主构成的中心,如东亚社会的财团,多以一个家庭为背景所形成的企业集团;有时帮派内的不同派系也以家族称
  • 碱石灰碱石灰(又称钠石灰)是一种化学混合物,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用于在全身麻醉、潜艇、换气器和加压舱等封闭呼吸环境中,消除呼吸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以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和二氧化碳中毒。碱
  • 4f12 6s22, 8, 18, 30, 8, 2蒸气压3, 2, 1 (第一:589.3 kJ·mol−1 第二:1150 kJ·mol−1 第三:2194 kJ·mol主条目:铒的同位素铒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Er,它的原子
  • 曼尼普尔语曼尼普尔语,又称梅泰语(Meitei-lon/ꯃꯤꯇꯩ ꯂꯣꯟ;又名Meitei-lol/ꯃꯤꯇꯩ ꯂꯣꯟ、pangal-lol或Manipuri/মনিপুরি,又或Meithei/মেইথেই)是印度东北部喜马拉雅山
  • 非黑即白假两难(推理、论证)(英语:false dilemma),又称非黑即白(black-or-white)、伪(假)二分法、伪二择(选)一法、伪两面法、双刀法等,是提出少数选项(一般是两个,但有可能是三个或更多)要人从中择
  • 引导性问题引导性问题(leading question)或暗示性审问(suggestive interrogation),通常用于描述审问嫌疑犯的情形,是指提问内容包含了审问者对事件的解释与想法。引导性问题使被审问者的回答
  • 郑樵郑樵(1104年5月7日-1162年4月3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世称夹漈先生。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三月三十日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启蒙于良好的家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