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

✍ dations ◷ 2025-09-02 13:03:54 #行在
行在(汉语拼音:xínɡ zài;古译:Quinsay),又称行都,字面上的意思是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指在名义上并非帝都,但实际上是皇帝、皇宫和朝廷所在并行使首都职能的地方。因帝权年代以皇帝为中心,被称为行在的地方是彼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例如咸丰北狩热河时的避暑山庄,而陪都、行宫则未必。 陪都成为行在之后,反而经常成为政治中心。旧时皇帝暂驻的行宫,有时亦称为行在,圆明园、巩华城沙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乾隆众多行宫等,只要是皇帝所在皆称之。靖康之变后,北宋被金朝所灭,宋高宗逃往南方建立南宋后,为显示收复故土的决心,在苗刘兵变后,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称之为行在,又称行都,而仍将北宋历代先帝陵寝所在的东京汴梁城称为京师,直到绍兴八年(1138年)才定都于杭州。甚至在1234年后金亡于宋蒙联军之后,南宋尚有端平入洛之举以期恢复故都。《马可·波罗游记》和同时期的西方著作均将杭州称为行在(Quinsay),可见直到元代早期,行在仍是对杭州最通行的称呼。明朝燕王朱棣假清君侧之名,发动靖难,攻打当时其侄儿建文帝的京师金陵应天府,夺得皇位。但朱棣即位后,因应蒙古人的威胁,决意要迁都自己发迹之地燕京北平,于是在永乐元年就将北平升为行在,后又在行在设立六部,称“行在六部”。朱棣随后着力经营燕京,兴修宫殿、疏浚运河,并经常前往燕京办公。永乐十八年,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北京成为京师,不再称行在。金陵应天府则变为陪都。朱棣死后,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即位。仁宗希望明朝的首都恢复在其太子监国时的故地金陵(南京),又将北京改为行在,但因仁宗即位一年便去世而无以为继。直到明英宗正统六年,北京才恢复名义上的京师地位,不再称为行在。清末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出逃至西安,据闻8个月耗资达12万两白银。

相关

  • 疏水性在化学里,疏水性指的是一个分子与水互相排斥的物理性质。这种分子称为疏水物。疏水性分子偏向于非极性,并因此较会溶解在中性和非极性溶液(如有机溶剂)。疏水性分子在水里通常会
  • 伞型束梗孢菌纲伞型束梗孢菌目(Agaricostilbales) Spiculostilbales伞型束梗孢菌纲(学名:Agaricostilbomycetes)是担子菌门柄锈菌亚门下的一个纲。该纲共包含2个目、3个科、10个属、47个种。.
  • 血清素转运体· protein binding · monoamine 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 activity · serotonin 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 activity · myosin binding · syntaxin-1 binding
  • 苯丙氨酸羟化酶1DMW, 1J8T, 1J8U, 1KW0, 1LRM, 1MMK, 1MMT, 1PAH, 1TDW, 1TG2, 2PAH, 3PAH, 4ANP, 4PAH, 5PAH, 6PAH· iron ion binding· cellular amino acid biosynthetic process ·
  • 德国小蠊德国姬蠊(学名:Blattella germanica),亦作德国小蠊,俗称德国蟑螂,是蟑螂的一种,身长多为1.0到1.6厘米,比美洲大蠊小。颜色有浅棕色至深棕色,而且在其前胸有两条由头部至翅膀末端的直
  • 政治游说游说集团(英语:Lobbying),又称院外集团或政治游说是尝试影响立法人员、或是立法机构成员的政治决定或行为。游说由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员、组织与团体,包括私人机构、企业、部分已经
  • 亚历士·普罗亚斯亚历士·普罗亚斯(Alexander "Alex" Proyas,生于1963年9月23日-),澳洲导演、编剧和电影监制。著名代表电影有《乌鸦》(1994)、《黑暗城市》(1998)、《我,机器人》(2004)和《先知》(2009)。
  • 时间囊时间囊是一个贮藏货物或资料用的物品,作为一个与未来的人沟通用的方法。它一般在世界博览会此类大型展览中制作并埋下,等待下一次的机缘令它们再次被发现。它们有时会无意地被
  • 牛津英文字典《牛津英语词典》(英语: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OED)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卷词典,截至2005年11月30日,该词典收录了301,100主词汇,字母数目达3亿5千万个。词典亦收录了157
  • 阿巴斯王朝阿巴斯(英语:Abas、希腊语:Aβας),或译阿拔斯,著名的阿巴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