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霍洛维奇面

✍ dations ◷ 2025-05-16 21:57:18 #莫霍洛维奇面
莫霍界面,有时简称莫荷面,是地球的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莫霍界面首先在1909年由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荷洛维奇(Andrija Mohorovičić)发现。他观察到地震波(特别是P波)在此处波速会突然变快。莫霍界面几乎完全在岩石圈内; 只有在海洋中洋脊之下才能确定岩石圈-软流圈边界。莫霍界面在1909年被莫霍洛维奇首次确定,当时他观察到,从浅层地震的震动图有两组P波和S波,一组沿着地球表面附近的直接路径,另一条被高度速度介质折射。莫霍界面的位置不定,可浅至中洋脊下方约5公里处,也可深至大陆地壳下方约75公里处。莫霍界面在海床以下的5至10千米(3~6英里),和在典型的大陆地壳以下的20至90千米(10~60英里),平均35千米(22英里)。从岩石学角度,莫霍面作为一个过渡带,厚度3~5km。其上为基性的玄武岩,即硅镁层,平均密度2.9g/cm3;其下为超基性的橄榄岩,即地幔岩,平均密度3.5g/cm3。成分上的变化使地震波速变化。1950年代晚期到1960年代早期之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曾采纳一项提案,计划在海洋的海床上钻孔以到达此处。这个计划称为“莫霍计划”(Project Mohole)。然而,该计划从来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该提案也在1967年时被美国国会取消。科拉研究所的苏联科学家同时追求这个目标; 15年后,他们在1989年放弃了他们的尝试之前,已经达到了世界最深的洞穴12,260米(40,220英尺)的深度。到达不连续面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目标。一个提议考虑了一种具有重钨针的岩石熔化放射性核动力胶囊,可以将其自身推向莫霍界面,并探索它附近的地球内部和上地幔。2007年9月,全球最大的日本海洋探测船“地球号”开始在南海海槽相对较薄的海层勘探,目标将是莫霍界面。这个探测钻井船为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而建造。乔迪斯·决心号于2015年年底从斯里兰卡的科伦坡航行,并前往位于西南印度洋脊的印度洋西南部一个有希望的地点的亚特兰蒂斯(Atlantis Bank),试图钻探初步钻孔 深度约1.5公里。这次钻探企图甚至没有达到1.3公里,但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在稍后进一步调查。

相关

  • Lac+马康基氏琼脂(英文:MacConkey Agar)为一种细菌繁殖营养成分,但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而且由于它的特殊成分(NEUTRAL RED指示剂),可以辨别会利用乳糖发酵和无法利用乳糖发酵的细菌
  • 澳洲坐标:26°S 141°E / 26°S 141°E / -26; 141澳大利亚城市人口列表巴布亚新几内亚城镇列表(英语:List of cities and towns in Papua New Guinea by population)澳大利亚洲又叫
  • 苦杏仁素扁桃苷(Amygdalin,源自希腊语“扁桃”ἀμυγδάλη amygdálē ),又名苦杏仁苷,是许多植物中发现的一种有毒的氰苷,但最引人注目的是存在于杏、苦杏仁、苹果、桃及梅子等植物
  • 合胞体合胞体含有由一层细胞膜包绕的多个细胞核的一团细胞质,这通常是由于发生了细胞融合或一系列不完全细胞分裂周期所致,在后一种情况中,核发生了分裂,但细胞却没有分裂。
  • 阿凡达阿凡达航天飞机(梵语:अवतार )(Avatar "Aerobic Vehicle for Transatmospheric Hypersonic Aerospace TrAnspoRtation")是印度的航天飞机计划,预定2025年实现,2001年前就
  • 支序分类支序分类学(英语:Cladistics)又称亲缘分支分类学,是一种生物分类的哲学,其指只依据演化树分支的顺序,而不参考形态上的相似性来排列物种。此一学派的主要贡献者一般认为是德国昆虫
  • 凤山水库凤山水库,是台湾的一座水库,将近四分之三位于高雄市小港区,其余位在林园区,而大门(东门)则位在大寮区,主要提供工业用水服务,是大高雄地区重要的工业用水供应地。水库坝址位于凤山丘
  • 三市街三市街指的是台湾台北市西区市中心的三处市街:这三处街区原为相邻的聚落,经过19世纪末以来的发展,已经连成一气。自台北在1885年成为台湾行政中心以来,至1970年代台北东区兴起前
  • 德西特威廉·德西特(荷兰语:Willem de Sitter,1872年5月6日-1934年11月20日)是一位荷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德西特生于荷兰弗里斯兰省斯内克。他就读于格罗宁根大学,之后进入格
  • 持续论持续论(或持续理论)是一个有关续存(所谓续存,是指物体通过时间而保持同一性)和同一性的哲学理论。根据持续论者的观点,物质物体是续存的三维个体,也就是说,物体在它们存在的每个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