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潭神社

✍ dations ◷ 2025-04-27 00:19:47 #剑潭神社
台湾神宫是原位于台湾台北市剑潭附近的剑潭山山麓的神社,1901年完工时名为“台湾神社”,二战末期(1944年)升格为神宫,主祀死于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台湾日治时期所建的神社中最为重要的一座,称作“台湾总镇守”。1945年中华民国统治台湾后被拆除,原址改建为圆山大饭店与圆山联谊会。台湾神社是为了纪念攻台之战中死于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内务省于1900年9月18日通过台湾神社的创立,并由当时的第4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主导下开始兴建。当时所选定的位置即是今日圆山大饭店所在,传言风水极佳的剑潭山,然而此时却碰上土地纠纷的问题。剑潭山所在地有许多大稻埕士绅的私有土地以及法国领事馆的租界地,同时神社的预定兴建位置附近也有剑潭寺,土地所有权属问题极为复杂。经过台湾总督府强烈施压下,拆除大稻埕士绅的私有土地、迁建法国领事馆,始才顺利开始动工。1901年(明治34年)2月,台湾神社开始兴建,于同年9月26日完工,并在10月24日举行落成大典,10月27日举行镇座祭,是台湾第三座神社(第一座为台南的开山神社,现今的延平郡王祠;第二座为瑞芳的黄金神社)。神社总面积约5公顷(15000坪)左右,包含了狛犬、鸟居、石灯笼、社务所、手水舍、拜殿、本殿等,由下而上分成三阶梯的形式,本殿位在最高处的位置。总督府对于这座神社非常重视,因此在设计建造上也聘请专业的人士来处理。神社建筑群由日本请来伊东忠太以及武田五一(日语:武田五一)两人来规划、设计,再由日本专门负责社寺建筑及皇家建筑的传统工匠“宫大工”木子清敬(日语:木子清敬)来负责建造。除此之外,也包含周边环境的规划,除了在神社西边,靠近剑潭附近的官营铁道淡水线设立车站(宮ノ下乘降場,战后更名剑潭站)。另兴建明治桥连接基隆河两岸,并拓宽、整建现今称为中山北路的道路,并命名之敕使街道,连接明治桥至台湾神社。台湾神社的供水原本取用位于士林园艺试验支所附近的涌泉,再由人力运回台湾神社,由于其旷力费时,于1911年规划了士林水道,在同年5月完工,提供士林市街与台湾神社境内用水。台湾神社在进入台湾日治时期末期的时候,开始有了新的规划。这是因为配合当时总督府在台实行的皇民化政策以及一街庄一神社政策,借由参拜神社、改姓等因素,使台湾人成为信仰神道、效忠天皇、热爱帝国的皇民,所以扩建、改建神社也是重要的一环。神社改筑计划自1935年7月确定,并请来了营造课长角南隆技师、本乡高德、伊东忠太、宫内省掌典星野辉兴做相关调查,并在1937年4月设立“台湾神社造营事务局”。原先的社殿空间狭隘,且具有相对的高低差,考量当时激增参拜者,于是决定将神社迁座至东侧两百米,并将台北大直地区纳入外苑范围,计划兴建各种修练道场、式典场和运动场。新的社殿采用流造式样式,本殿具有千木和胜男木的构造,材料全部使用台湾桧木。新境地的工程由神社局技师角南隆、总督府营缮课长井手薰设计、兴建。整地工程自1937年开始,然而,剑潭寺因此迁建至今日的位置。建筑工程则是自1940年2月开始,工程费约213万9千圆,最初将阿里山的桧木运至宫下站,并在附近设置专用工作场制材。建筑工程分三期,第一和第二期为社殿各建筑,第三期为附属建筑。地镇祭于同年7月在本殿预定地举行,上栋祭于1942年7月举行,第一期工程于1943年秋天大致完成,同时第二期工程已进行一半,而第三期才刚开始。这些建筑群中,最重要的便是台湾神社新境地、其次为位于神社外苑的台湾护国神社和国民精神研修所。国民精神研修所于1938年完工,护国神社则在1942年完工。1944年(昭和19年)6月17日增祀天照大神后,正式升格成为台湾神宫。同年10月19日,台湾神宫新境地社殿完工,并预计在10月25日进行迁座祭,庆祝迁移至新境地(台湾神宫);然而在10月23日,一架要降落至台北飞行场的日本军机失事坠毁在新境地附近,引发的大火烧毁了神社内众多的建筑,包含鸟居、石灯、台湾总督府警察招魂碑等,一直到战争结束后都没有再复原。后来于10月25日在举行祭神增祀祭,26日举行迁座祭。台湾神宫内的御宝物包含了明治天皇提供的御太刀、大正皇后提供的明治天皇御服和御太刀、伊势神宫神宫司厅的金铜造御太刀、和北白川宫能久的衣物及军用行李等物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全台湾的神社被视为日本殖民的象征而遭到废除,神社所在地全部收归为国有,台湾神宫也不例外。台湾神宫新址所在位置在1946年短暂成为市民教育所,至今成为中央广播电台等建筑。台湾护国神社则改建为忠烈祠。原位在剑潭山的旧台湾神宫在战后拆除改建成台湾大饭店,在1952年改由以宋美龄为首的政要所组成的“台湾省敦睦联谊会”来接手经营,并改称为圆山大饭店,1973年后改建成14层饭店大楼至今日;神宫新境地部分则改建为圆山联谊会。台湾神社在战争刚结束改建为台湾大饭店时,鸟居、社务所、手水舍都还在,但在今日原地已没有留下任何建筑,除了板桥林家奉献的一对石狮以外(有文史工作者考据认为该石狮为台湾总督石冢英藏于昭和5年(1930)年12月28日奉献给台湾神社)。台湾神社的社格为官币大社,主要奉祀当年甲午战争后,领兵接收台湾却病殁于台湾、后被神格化为“平台之神”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以及开拓三神——大国魂命、大己贵命及少彦名命。在1944年增祀天照大神后而升格为台湾神宫。由于台湾神宫为全岛最重要也是最崇高的神社,1923年4月12日皇太子裕仁亲王(后来的昭和天皇)造访台湾时,亦专程前来此神社参拜,敕使街道便因此而再度整建。另外台湾总督府甚至还把每年的10月28日的“台湾神社祭”定为官定祝祭日之一,全岛放假一天。从此可见当时台湾总督府对该神社的重视以及借此神社教化的目的。除了此日以外,每年的10月27日也是台湾神社的镇座日。在战争末期的时候,参拜神社成为当时重要的活动,藉以同化台湾人。1942年10月28日、10月29日台湾神社举行大祭,参拜者高达15万人,便可知政策的影响。

相关

  • 草绿色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英文:Viridans streptococci ),是链球菌属底下的一群细菌,是人体重要的正常菌丛之一,主要分布于口腔、呼吸道,肠胃道、女性生殖道等部位。草绿色链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
  • 海床海床(sea floor,也被称为海底、洋底ocean floor)是指海洋的底部,海洋板块构成的地壳表面,它对陆地形态的演变及地质史有重要影响。在洋中脊上涌的地幔物质形成新的洋底,大约耗用50
  • 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指的是最初形成于南欧、北欧;盛行于西欧、北欧、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纽西兰等国家的文化。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非西方国家。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
  • 拟指犬拟指犬(学名:Cynodictis),是一些生存于始新世至渐新世欧洲(法国及德国)、蒙古及北美洲的似狗动物。拟指犬属于犬科。拟指犬是从细齿兽科演化的食肉目动物,且是现今狗类祖先分支的后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PCR,或者称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 RT-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一种广泛应用的变形。在RT-PCR中,一条RNA链被逆转录成为互补DNA,再以此为模板透过PCR
  • 垂体激素释放因子· extracellular region · extracellular space· signal transduction · cell-cell signaling · multicellular organismal development · female pregnancy ·
  • 蝙蝠葛碱蝙蝠葛碱(英语:Dauricine)又称作山豆根碱,是一种钙通道阻滞药。它是主要的毒素使北美攀缘植物美国蝙蝠葛(Menispermum canadense)具有毒性(通常会致命).
  • 视网膜黄斑衰退症黄斑部退化(英语:Macular degeneration),也被称为老年性黄斑部病变(英语: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簡寫為AMD或ARMD),会出现视力模糊(英语:blurred vision)或中央视野(英语:visua
  • 沙门氏杆菌S. bongori 肠道沙门氏菌S. enterica沙门氏菌(学名:Salmonella)是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大属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为美国病理学家沙门(Daniel Elmer Salmon)最早发现。沙门氏菌目前已经
  • 恶地恶地(Badlands)或平顶山是指松软沉积岩和富含黏土的土壤大范围的被风和水侵蚀的后的干燥地势。这种地势的特征是陡坡、极稀疏植被、缺少实质性的风化层,以及高密度的引流。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