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冰激凌头痛
✍ dations ◷ 2025-04-03 13:13:22 #冰激凌头痛
冰激凌头痛(英语:ice-cream headache)又称大脑冻结(英语:brain freeze)、冷刺激头痛(英语:cold-stimulus headache),其学名为翼腭神经节疼痛(sphenopalatine ganglioneuralgia),是一种通常因食用冰冷食物(例如冰激凌)造成的急促的头痛。冷的食物触及到人的上颚时,人的神经反射会使血管急速收缩扩张,导致疼痛牵涉到上颚,并传导到大脑。研究称,食用冰冷食物的频率越高,冰激凌头痛发生的几率越高。冰激凌头痛是由于快速进食冰冷食物导致的。很多情况下,进食冰激凌或类似食物时,食物触及上颚,或在食用者大口吞咽冰冷食物时会发生冰激凌头痛。通常,这种头痛症状在10秒内出现,持续20秒左右。也有些人可能需要忍受更长时间。这种头痛似乎和上颚被冰冷食物刺激的位置有关,被刺激的位置和头痛位置呈同一侧。不过也有人整个头部都会痛。避免它最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冰冷食物时,放慢速度,不要大口吞咽。在口中含一会食物,使其温度被神经所适应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冰激凌头痛是鼻窦毛细血管受到忽冷忽热的影响而发生的直接原因。一个类似但无痛感的血管反射的例子是,在冷天里出门,脸会变红。结合两个例子来看,低温会导致鼻窦毛细血管的收缩,而后温度回升会使鼻窦毛细血管再次急速扩张。这种扩张会被上颚上的疼痛感受器感知并通过一条主要的面部神经——三叉神经传回到大脑。该神经也可以感觉面部疼痛,只要大脑将神经信号识别为来自额头的痛感即可。这与心脏病发作时导致的牵涉痛是一样的。研究表明,偏头痛的跳动性疼痛阶段与之血管机制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冰激凌头痛可以同时在热或冷的外界条件下发生。当此头痛发生时,可以通过将舌头抵在上颚的方式,温暖上颚以减轻痛苦。
相关
- 动物认知动物认知是指非人类的动物精神能力的研究。动物认知从比较心理学发展出来,包括动物情绪和动物学习研究,但也受到动物行为学、行为生态学、演化心理学研究的强烈影响。因此科学
- 藏缅语族藏缅语族是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尼泊尔、巴基斯坦、不丹、缅甸、泰国、越南等地的一组语言。根据民族语网站2009年的资料,藏缅语族共包含有435种语言,其中主要的语
- 海地克里奥尔语海地克里奥尔语(海地克里奥尔语:Kreyòl ayisyen,.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
- 化学年表化学年表列出了深远地改变人们对化学这门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著作、发现、思想、发明以及实验等。化学作为一门对物质组成和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的自然科学,虽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
- 运动蛋白驱动蛋白(英语:Kinesin)是一类蛋白质超级家族,属于分子马达的一种,其成员代表驱动蛋白-1(Kinesin-1)在1985年被发现。驱动蛋白是由单体组成的多聚体,其“头部”具有ATP酶活性,能通过
- 费马原理费马原理(Fermat principle)最早由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德·费马在1662年提出:光传播的路径是光程取极值的路径。这个极值可能是最大值、最小值,甚至是函数的拐点。 最初提出时,又
- 1号染色体1号染色体是人类染色体中最大的一条。如同其他的体染色体,一般人类身体内的细胞中,会有两条1号染色体。在1号染色体,缠绕了大约245,522,847个核苷酸碱基对(DNA的基本讯息单位),大
- 科顿·马瑟科顿·马瑟(英语:Cotton Mather;/ˈmæðər/ FRS,1663年2月12日-1728年2月13日)是美洲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位清教徒牧师、多产作家、小册子作家(英语:pamphleteer)与意见领袖,他于1681年
- 七味唐辛子七味唐辛子,简称七味、七味粉或SHICHIMI,是日本料理中一种以辣椒(唐辛子)为主材料的调味料,是由辣椒和其他六种不同的香辛料配制的。而在以前的江户,亦有称之为七色唐辛子或七种唐
- 佛经佛经翻译指的是将佛经从梵语或其它西域语言翻译成汉语的程序。亦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所翻译出的佛经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及贡献。佛经翻译事业开始于东汉,至前秦苻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