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森瞪羚

✍ dations ◷ 2025-02-23 14:56:13 #汤姆森瞪羚
汤氏瞪羚(学名 Gazella thomsoni)是最著名的羚羊之一。分布于非洲的稀树大草原和开阔草地,特别是肯亚和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身体背部腿部为白色,其余为黄褐色。肩高约75厘米,体重25—30公斤,是小型瞪羚。矮小粗壮,善跑好斗,尤其是交配季节,经常看到瞪羚尸体,有两个孔,就是被同类打死的。善于奔跑,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就跑了。好合群,经常与牛羚结成世界上最壮观的草食动物群。但是由于瞪羚和牛羚迁徙的目的不一样,所以它们迁徙的路线也不会一样。以植物根茎为食。与跳羚相同,陆地上为猎豹、花豹。在保护区内的数量很多,但由于分布太狭窄,数量仍然不是很多。

相关

  • 第四代头孢菌素(法语:Cephalosporine、英语:Cephalosporin),又名先锋霉素,是一系列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与头霉素一并细分为头孢烯。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8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
  • 互操作性互操作性(英文:Interoperability;中文又称为:协同工作能力,互用性)作为一种特性,它指的是不同的系统和组织机构之间相互合作,协同工作(即互操作)的能力。技术系统工程设计(technical sy
  • 双光子激发显微镜双光子激发显微镜(英语:Two-photon excitation microscopy)是一种荧光成像技术,可以对活体组织进行深度约1毫米的成像。 它不同于传统的荧光显微镜,其中激发波长短于发射波长,因为
  •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物地质化学循环(英语:Biogeochemical Cycle,又称作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学上指的是化学元素或分子在生态系统中划分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循环的过程。这使得相关
  • 超度超渡或超度(度通渡),也称超荐等,起源于汉传佛教,通用于道教、中国民间宗教的术语,本意是帮助有情众生离苦得乐,在汉语中引申为亡者祈求冥福的法事。起源于唐代开元年间,由唐玄宗下令
  • 法兰克-赫兹实验法兰克-赫兹实验是一个由德国物理學家詹姆斯·法兰克和古斯塔夫·赫兹完成的著名物理实验。这实验首先直接地证实了波耳模型离散能级概念的正确性。 1914 年,他们发表了这令
  •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业革命。严格来说,工业
  • 强迫强迫行为(英语:Compulsive behavior),又称作态行为,是一种重复与持续的行为,当事人无法由这种行为中获得益处或满足感,但难以停止去做这种行为的内在冲动。这类行为在一般人的身上
  • 利伯维尔坐标:0°23′24″N 9°27′0″E / 0.39000°N 9.45000°E / 0.39000; 9.45000利伯维尔(法语:Libreville)是加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西部大西洋加蓬湾北岸,1849年始建,2005年人口5
  • 卡达山-杜顺人卡达山-杜顺人,由卡达山人及杜顺人原住民联合而成,是马来西亚沙巴州内最大的达雅族群,大部分居住在沿海城市及内陆地区,如兵南邦(Penampang)、下南南(Inanam)、担布南(Tambunan)、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