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毫秒脉冲星
✍ dations ◷ 2025-05-16 20:14:56 #毫秒脉冲星
毫秒脉冲星(MSP),曾经被称为"反复脉冲星",是自转周期在1-10毫秒范围内的脉冲星,他目前仅能在微波或X射线的电磁波频谱的波段上被观察到。毫秒脉冲星的起源依然有些神秘,主导的理论认为它们原本是周期较长的脉冲星,经由吸积的延长或回复。基于这个理由,低质量X射线双星系特别受到关注,它们被认为是正在回复过程中的脉冲星。像这一类散发出X射线的脉冲星被认为是正在被加速的阶段,活跃性正在增加中。它们可能是正在吸收由伴星的洛希瓣溢出的角动量,使自转的速度增加至每秒钟数百转,而被加速的中子星。已经被加速了的毫秒脉冲星,散发出的电磁波频谱是在长波长的部分。许多毫秒脉冲星是在球状星团内被发现的,因为在这些系统内极端高的恒星密度有利于创造能引起双星之间质量交换的环境,让自转的中子星经由交互作用提高周期成为毫秒脉冲星。目前在球状星团内发现的毫秒脉冲星大约有130颗,单单在Terzan 5中就有33颗,然后是杜鹃座47有22颗,M28和M15各有8颗。毫秒级脉冲星可以高精度定时,艾伦方差(英语:Allan variance)优于1997年最佳的原子钟。这也使它们成为对环境非常敏感的探测器。第一颗毫秒脉冲星,PSR B1937+21,在1982年被发现,转速为每秒641转
,它的辐射落在无线电的波段上,但他拥有转速最快中子星的头衔只有大约180天。在2005年发现的PSR J1748-2446ad,是迄2006年所知,转速最快的中子星,每秒钟转716次, 。以目前中子星结构和演变的理论,预言脉冲星旋转速度的极限如下:的确,到2006年底还没有次毫秒脉冲星被发现,(如上所述,转速最快的是716赫兹)。这暗示重力波的辐射造成的能量损失,确实对高速转动的中子星产生了刹车机制的作用。然而,在2007年初,来自罗西X射线时变探测器和国际伽玛射线天体物理实验室却指出中子星XTE J1739-285每秒自转1,122次。 但是,这个结果在统计上的意义不大,因为落在3标准差之处,所以只当它是一个有趣的候选者,结果也暂时仅供参考。但是,重力辐射被相信是扮演着减缓自转速率的角色,因此早先发现的一个转速高达每秒599转的X射线脉冲星,IGR J00291+5934,依然是最可能产生重力波的第一顺位候选者,在将来最有可能被侦测到重力波,因为多数X射线脉冲星的转速都只有每秒300转左右。
相关
- 神经上皮细胞神经上皮细胞是一种干细胞,可行细胞分裂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而后,子细胞会经由不对称的细胞分裂,产生一个与亲代相同的细胞及另一个非干细胞的先驱细胞或神经元。
- 厄文·高夫曼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1922年6月11日-1982年11月20日)是一位美国社会学理论家,第73任美国社会学会(英语: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理事长,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 草津温泉草津温泉(日语:草津温泉/くさつおんせん),位于日本群马县吾妻郡草津町的温泉名胜地。其起源已有千年之久。草津温泉的pH值在1.7至2.1,是强酸性硫黄泉,具有医疗功效。林罗山的日本三
- HIOsub4/sub高碘酸,也称过碘酸,是碘(VII)的含氧酸,有两种形式,化学式分别为HIO4及H5IO6。高碘酸的稀溶液中存在H+和IO4−离子。随着浓度的上升,高碘酸开始以正高碘酸H5IO6的形式存在,可以从溶
- 俄勒冈理工学院俄勒冈理工学院(Oreg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Oregon Tech或OIT)是俄勒冈大学系统内的七所大学之一,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克拉马斯福尔斯,此外在威尔逊维尔有一个分校区,在撒冷
- 弗雷德里克·特曼弗雷德里克·埃蒙斯·特曼(英语:Frederick Emmons Terman,1900年6月7日-1982年12月19日)是一位美国学者。他(与威廉·肖克利)被广泛地认为是“硅谷之父”。特曼完成化学大学学位并
- 马尔科姆二世肯尼思之子马尔科姆(中世纪盖尔语:Máel Coluim mac Cináeda;现代盖尔语:Maol Chaluim mac Choinnich,在现代英语化国王列表中被称为马尔科姆二世;954年10月5日—1034年11月25日)
- 死亡之手死亡之手是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套核武器操控设备。它包括一套计算机系统,通过检测地震波、放射线等数据判定苏联是否已经遭到核攻击,如判定遭到攻击,系统会发射特别的“广播导弹”
- 诱导偶极在非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不存在偶极,但在外电场: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电场的影响下,非极性分子变成具有一定偶极的极性分子。这种在外电场力作用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 左派国民党左派,指中国国民党内的左派,是中国国民党派系之一,与国民党右派或“国民党反动派”对立,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及其他反蒋介石势力合作。不包括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以个人名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