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查士丁尼大瘟疫
✍ dations ◷ 2025-10-28 21:31:30 #查士丁尼大瘟疫
查士丁尼大瘟疫是公元541至542年发生在拜占庭帝国的一场大瘟疫。当时包括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内多地受到影响。关于是次瘟疫的具体疾病,最广为接受的说法是鼠疫。大瘟疫分为五次爆发:公元541-544、557-558、572-574、590及599。其中第一次爆发导致了帝国1/3总人口病死,人口数由约4000万下降到2600万,单是首都君士坦丁堡就已病死了40%居民。547-548年轮到牲畜爆发瘟疫,畜牧业受到致命打击。是次瘟疫据估计使全世界两千五百万人病死,于541年至700年间的欧洲人口因此减少约50%,同时亦可能为阿拉伯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于地中海南岸征服大片土地的原因之一。
相关
- 霍乱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的某些致病株感染小肠而导致的急性腹泻疾病。症状可能相当轻微,也可能相当严重。典型症状为连续数日严重水泻。可能合并有呕吐、肌肉抽搐的现象 。霍
- 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英语:peptic ulcer disease,简称PUD),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这是指胃、小肠前段(十二指肠)或幽门,有时也包含了食道下端的黏膜损伤(溃疡)。在胃发生的溃疡称作胃溃疡(英语:s
- 玻意耳-马略特定律波意耳-马略特定律(英语:Boyle's law,也称作Boyle–Mariotte law或Mariotte's law),在定量定温下,理想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是由爱尔兰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在1662年根据实验
- IL-81ICW, 1IKL, 1IKM, 1IL8, 1ILP, 1ILQ, 1QE6, 1ROD, 2IL8, 3IL8· protein binding· response to molecule of bacterial origin · cellular component movement · infl
- 核碎裂核破裂(核碎裂,英语:Karyorrhexis)是垂死细胞的核的破坏性碎片化,染色质不规则地散布在细胞质内。经常在固缩之后发生,核破裂之后会发生核溶解,都可能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和坏死的结果
- GFAJ-1GFAJ-1是一种杆状盐单胞菌科(Halomonadaceae)嗜极细菌。该细菌能在缺乏磷元素的环境中吸收通常被认为有剧毒的砷元素进入细胞内,并利该元素合成类似ATP、磷脂等有机化合物或对
- 中部区Middle America,常译作“(美国的)心脏地带”“(美国的)小镇价值”“半个美国”“美国中产阶级”“中间美国”“中美”“中部美国”,是美式英语中的一句俗语,用于描述地理上的美国大
- 湘潭县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潭市,湘江中游北接湘潭市岳塘区、湘潭市雨湖区、长沙市宁乡县,西邻韶山市、湘乡市、双峰县,南邻衡山县、衡东县,东接株洲县、株洲市天元区。湘潭县为湖南
- 阴道滴虫滴虫性阴道炎(英语:trichomoniasis,trich)也称为滴虫炎,,是因为阴道毛滴虫(英语:Trichomonas vaginalis)所引起的传染病,会造成女性阴道或是男性尿道的发炎。约70%的女性及男性在罹病
- 神迹神迹或者奇迹来自于希腊语dy′na·mis,英语中常翻译为“miracle”,字面意思是“力量”,也有能力、异能的意思,是指无法用人们的常识所解释的而归于神的作为的一些现象,也就是来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