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舰上攻击机

✍ dations ◷ 2025-11-18 17:25:20 #日本攻击机,太平洋战争,大日本帝国海军航空器,舰载机,中岛飞机制造的飞机

天山舰上攻击机为日本海军为了取代九七式舰上攻击机下令中岛飞机公司开发的舰载鱼雷轰炸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后日军主力舰载攻击机。主开发者为松村健一,于1943年(昭和18年)正式量产。日军编号“B6N”,盟军代号“Jill”。

昭和14年(1939年)日本海军对中岛飞机公司下达九七式舰上攻击机后继机的开发命令。这款军方内部代号“14试舰上攻击机”的机种要求要有最大时速达460公里(250节)、巡航时速370公里(200节)、800公斤炸弹酬载时续航力需有1,900公里(1,000海里)、无战斗酬载下续航力需达3,837公里,这些规格均需在无携带外部燃料槽下达成;且14式须符合现有空母的操作规格,这点对当时日本的飞机工业而言是相当困难的任务。从1940年5月起,由松村健一为首的中岛工程师团队进入细部研制及原型机打造作业,公司内部代号称为BK'。

为了符合海军需求,中村健一所领导的研发团队的解决方式为采用大量研发中的装备,同时新型机的长度不得超过15米、宽度限制在6.3米,以符合日军航舰升降机的尺寸极限。

中岛公司将他们当时开发中的护发动机装设到新飞机上,主翼设计运用与彩云舰上侦察机相同技术血缘,由内藤子生研发的K系列层流翼改善高速飞行表现,并在主翼后方装设蝶形襟翼提高飞机升力、并配备福勒襟翼(Fowler flap)降低翼负荷,为了符合航空母舰操作便利性采用了折叠机翼以及前倾的垂直尾翼,不过为了速度及航程需求,本机只在主翼内设置大型整体式燃料箱,没有安装自封燃料箱以及防弹装甲,油箱的安全防护仅靠二氧化碳灭火装置。虽然当时自封油箱技术已经普及化,但是中岛团队计算后告知海军使用自封油箱设计的燃料槽将会因此损失30%的燃料酬载,海军权衡之后决定不采用。

天山原型机于1941年3月14日出厂,随后的试飞便风波不断。就飞行性能而言,天山的数据表现与当时日军主力九七式舰上攻击机相比最大速度高出93公里,航程增加了50%,也优于美国同时间开发的TBF复仇者;除了飞行数据的改善,天山也首度在单引擎攻击机上装备只在双引擎战术轰炸机等大型机才装设的的自动飞行装置,但只要大幅改变飞行动作就会失效。采用了太多不成熟科技,导致后续问题接踵而来。

首先发生问题即为发动机。日本海军最初属意三菱的火星发动机,该动力虽出力较低但由于已有十二试陆上攻击机(之后的一式陆攻)上运用的实绩;但松村团队坚持中岛设计的护发动机更容易改进来匹配中岛研发的飞机、现阶段已比火星高出力而未来更有机会上看2000马力、且未来有机会比三菱制品更低油耗等理由而推荐护发动机,在1941年3月海军决定接受中岛意见使用新发动机,这个坚持成为天山研发过程中第一场灾难。护发动机是由1930年代剽窃R-1820制造出的光发动机改良设计而来,技术理应相当稳定,但问题出在与以往设计不同的发电机组安装在小型机上时让技术人员调整困难,而且直到量产天山时该发动机仍无法达成表定输出功率;同时运用大型四叶金属螺旋桨与动力较强发动机产生过大力矩,导致飞机飞行时会向左偏移,为了解决此点中岛将垂直尾翼修薄,且往左边偏斜稳定飞行状态,偏斜角度最初是3度,30号机后为2.1度,为了修正这项缺失中岛花了4个月做调整,基本算是改善天山的飞行机动性。但也因此直到1942年7月19日原型机才提供给日本海军测试;除了飞行偏移问题以外,海军测试时发现高速鱼雷攻击时螺旋桨气流会干扰鱼雷投掷稳定性,为此改良机体结构与鱼雷吊架,并修正鱼雷发射装置的修正(天山的机腹挂架装置在中心线偏右30公分,因此发射装置也要重新修正),皆使得天山原型机的测试时间不断延长。

此外,飞机过重也是延后配发的主因,天山原型机在航舰测试科目分别在瑞鹤号及龙凤号上实施;由于天山的全备重量(5,200公斤)超过以往日本航舰采用飞机,降落实验时拉断了航舰的拦截索,后来海军为此开发三式拦截装置提高拦截索承载能力。过重问题还影响了操作舰种,天山无法在龙凤号等级的轻型航舰飞行甲板上起飞,必须加装助推火箭才得以解决(日本直到战争结束前都没有研发出航舰用弹射器,但助推火箭也没上航舰服役,因为测试始终未通过);这些外在硬件问题解决时已经是昭和17年(1942年)末,相关测试结束日本海军决定正式量产天山已经是昭和18年(1943年)8月,原本舰上攻击机的名称也是依照年分制定,但是开战后日本海军更改了命名机制,攻击机的名称以山作为代称,因此到量产时称为天山。

天山的问题并未随着量产解决,由于上方排气管设计不佳无法完全排焰,在夜间降落时很容易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导致降落失败,且主起落架侧面强度不足,轰炸攻击后为了甩掉敌机所使用的侧滑飞行容易使垂直尾翼损坏,中岛快速的解决这些设计问题;但是发动机在燃料消耗表现上过于差劲,使得实用航程仅有海军要求的一半(1,745公里),此外引擎与机体之间匹配设计不良导致高热和震动问题影响天山的高速表现,高故障率对这种在海上长距离作战的攻击机为致命问题。海军责成中岛生产130架已飞出成绩但上舰表现不稳的B6N1构型先用来装备陆基航空队,另一方面将天山的发动机改为具有水喷射装置、将出力提高到1800马力级的三菱火星发动机,成为B6N2构型。此举除了填补当初试作时火星较为不足的动力,藉统一后勤解决天山的可靠性,同时也有让中岛停止钻研搭载机种不多又不安定的护发动机、将心力集中投注在当时正迈向实用化的誉发动机上这层用意。

日本战败后,美军从一三一航空队所辖之二五四攻击飞行队缴获了2-3架的天山,其中一架为天山12型。在美国测试后经过多年放置,直到1981年才移入美国航空太空博物馆展示,但因机体已开始风化,目前是以拆解保存的方式处理。

天山在1943年8月获得制式采用,但7月时就已经将低效率生产且尚未制式编号的天山11型编入以陆上基地为主的五三一海军航空队,到1943年11月中531队将12架天山转移至拉包尔的卡维恩,并编入海军五八二航空队;在1943年12月第六次布干维尔航空战首度实战,6架天山11型与5架九七舰攻在黑夜中对美国海军发动鱼雷攻击,日军虽号称陆海军航空部队击沉3艘航空母舰、1艘战舰、1艘重巡洋舰,但后来验证战果时确定为误判,该次攻击的天山机队则全部折损。后来美军航空部队在1943年12月开始对马绍尔群岛的日本部队实施打击,五三一航空队所辖攻击机也就通通遭到歼灭,该部队也因此解散。随着天山逐渐量产,在1944年2月楚克岛空袭击后来的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时天山也有投入运用,但没有可信之实际战果。

舰载机部队获得天山则是从1943年12月起,主要操作天山12型,由第三舰队(后来改编入第一机动舰队)为首批换装部队。不过一方面海航陆上攻击机部队的消耗大于补充,再者生产线改装为天山12型之因素,舰载机部队始终缺乏足额战机,1944年菲律宾海海战时作为第一机动舰队三艘主力航舰航空战力的601海军航空队,编制上鱼雷攻击机全更换成天山,但实际配发数量与编制满额的99架仍有一大段落差,只有不到50架的天山上舰参战。

在驾驶员经验不足加上美军舰队防空网的强大拦截能力下,整场战役天山并未给美军舰队打击,还因为缺乏防御设备而损失惨重。在6月18日至6月20日间共有29架天山实施日间鱼雷攻击任务,结果有24架遭击落,几乎等同全灭。

在1944年10月,残余的601海军航空队天山机队编入762海军航空队,由陆上基地运用参加了台湾冲航空战。面对美军优势防空力量下仅能使用单机低空夜间鱼雷攻击。同样的也未给美军舰队打击。莱特湾海战海战时,虽然航空母舰部队几近无可用机组,但作为诱饵的第三航空战队仍配备了25架天山给4艘航舰作为侦察机及导航机运用。

由于战局整体趋于劣势加上航空母舰损失殆尽,日本海军在1944年夏季评估当时量产机种,决定从1945年1月时让彩云侦察机负担轰炸与夜间拦截任务,并停产天山。但因为美军轰炸日本本土让日本工业能量难以做多余修改,加之彩云改造方案尚未验收,实际上到1945年8月战争结束前天山都还在生产,不过仅部署在陆上基地并用于自杀特攻。战争结束时仅存187架天山。

相关

  • 乔治亚州使²»äºšå·ï¼ˆè‹±è¯­ï¼šState of Georgia),是ç¾å›½ä¸œå—方的一个å·ï¼Œé‚®æ”¿ç®€å†™æ˜
  • 宋健彰南拳妈妈,是台湾一个创作团体,由歌手与制作人周杰伦所支持、协助成立。第一代南拳妈妈由巨炮、盖瑞、弹头、宇豪所组成,专辑作品有《南拳妈妈的夏天》。巨炮与盖瑞的转向 (盖瑞
  • 郑济高铁.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视频压缩略图像类型在典型的视频压缩设计中,可以看到三种主要的图像类型有:节点图像(Intra pictures)、预测图像(Predicted pictures)和前后预测图像(Bi-predictive pictures或Bi-directional picture
  • 图书室的Neversista《图书室的Neversista》(日语:図書室のネヴァジスタ)是2010年由日本同人社团TARHS Entertainment制作并发行的视觉小说 。脚本由都志见文太撰写,立绘与插图由かずまこを绘制。3D
  • 他们并不陌生《他们并不陌生》是1979年以反映文革为题材的一部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张辛实编剧;李启民,张辛实导演;倪萍,李玉峰,李世玺,张贵鑫等主演。
  • 格罗特·雷伯格罗特·雷伯(英语:Grote Reber,1911年12月22日-2002年12月20日),美国天文学家,也是无线电天文学先驱之一。他以仪器重做了卡尔·央斯基早期的工作和一些简单的研究,也进行了首次的
  • 于得水于得水(1906年-1967年2月16日),原名于作海,曾化名于海、高德胜、刘二伦、林德胜等。山东文登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校。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组织参与
  • 尼日利亚皮钦语尼日利亚皮钦语是基于英语的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也是尼日利亚的通用语。语言通常被称为“Pidgin”或“Brokin”。它往往不被看做克里奥耳语,因为大多数使用者不把它作为母语,虽
  • 雅斯门·勒·邦雅斯门·勒·邦(Yasmin Le Bon;1964年10月29日-),英国超级名模,拥有伊朗血统。她是高级时装品牌:Ann Taylor、GUESS及Gianfranco Ferré的代言人。雅斯门上过VOGUE、Elle及Cosmop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