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层

✍ dations ◷ 2025-07-19 07:50:04 #胶体化学,表面化学

双电层(double layer,缩写DL)模型是胶体化学中有关胶体结构的一个模型。该物体可能是固体颗粒,气泡,液滴或一个多孔物体。

一般认为亥姆霍兹(1879)是最早提出双电层结构模型的。他用简单的平行板电容器来模拟胶粒的外层结构,电容的两板平行且电性相反,一板位于质点表面上,另一板则在液体中。该模型过于简单,无法对电动现象做出解释。

Gouy 和 Chapman 于1910-1913年间对亥姆霍兹模型进行修正,他们认为溶液中的反离子并非平行地被束缚在与质点表面相邻的液相中,而是扩散分布在质点周围的空间内,其浓度随与质点的距离增大而减小。电泳时发生固-液滑动处的电位与溶液内部的电位之差称 Zeta 电位,它是表面电位的一部分。Gouy-Chapman 模型可以解释电动现象与电解质对 Zeta 电位的影响,但无法解释 Zeta 电位的变号。

Stern (1924) 进一步对 Gouy-Chapman 模型进行修正,他将上述模型中的扩散双电层分为两层,一层是紧靠质点表面的紧密层(Stern层),该层中电势变化情况与 亥姆霍兹 模型中类似;另一层则类似 Gouy-Chapman 模型中的扩散层,该层包含了电泳时固-液相的滑动面。1947年 Grahame 对 Stern 模型再作修正,将 Stern 模型中的紧密层与扩散层中滑动面以内的部分结合为内层,将滑动面以外视为扩散层,强调质点表面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

基于双电层模型的计算主要在于对扩散双电层厚度、电位-距离关系及表面电荷密度-表面电位关系的研究,一般是以 Gouy-Chapman 模型作为基础。有关电位的最基本方程是Poisson-Boltzmann 方程。电位不高时可对Poisson-Boltzmann 方程中的指数项作近似,得到 Debye-Hückel 方程,并引出 Debye-Huckel 参数 κ 的概念。1/κ 具有长度的量纲,被视为扩散双电层的厚度。

相关

  • 约翰·班维尔约翰·班维尔(爱尔兰语:John Banville,1945年12月8日-),生于爱尔兰威克斯福,爱尔兰小说家。他的小说《证据之书》(The Book of Evidence),被列入英国布克奖的名单,《大海》(The Sea),赢取
  • C-甘露糖基化糖基化(英语:Glycosylation)是在酶的控制下, 蛋白质或脂质附加上糖类的过程。此过程为四种共转译(co-translational)与后转译修饰的的一种形式,发生于高基氏体。蛋白质经过糖基化
  • 指数衰减某个量的下降速度和它的值成比例,称之为服从指数衰减。用符号可以表达为以下微分方程,其中N是指量,λ指衰减常数(或称衰变常数)。方程的一个解为:这里N(t)是与时间t有关的量,N0 = N
  • 化疗药物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化学疗法(英语:Chemotherapy),简称化疗(Che
  • 云隙光云隙光(英语:Crepuscular Ray)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分为两类:对地面的观测者而言,只要有云遮挡住太阳,就有可能看到此现象。“曙暮晖”、“反曙暮晖”(英语:Anti-Crepuscular Ray):太阳
  • 禁止的禁制机制(禁线或禁制跃迁)是光谱学在与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吸收与发射相关谱线中,经历特定选择规则(英语:selection rule)不被允许,但如果未进行与该相关联近似值的情况下,则被允许
  • 威廉·弗伦奇·安德森威廉·弗伦奇·安德森(William French Anderson,1936年12月21日-),美国医学家、遗传学家,基因疗法的先驱者。大学就读哈佛大学,1958年毕业。后赴剑桥大学,师从弗朗西斯·克里克,1960
  • 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巴布拉克·卡尔迈勒(普什图语:ببرک کارمل‎,1929年1月6日-1996年12月3日),阿富汗民主共和国领导人。
  • 柑果柑果(Hesperidium)是果实的一种类型,属于单果,是芸香科柑桔属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柑果由多心皮合生雌蕊发育而成,外果皮致密而厚,果皮中有油室分布,内含挥发油成分;中果皮疏松,呈海
  •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近端肾小管酸中毒(Proximal renal tubular acidosis、pRTA、或"2型肾小管酸中毒(RTA 2)")是一种RTA的类型,由于近曲小管细胞从尿中再吸收"滤过的碳酸氢盐之失败所引起的,从而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