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颈鹿
✍ dations ◷ 2025-04-04 06:31:47 #长颈鹿
长颈鹿属(学名:Giraffe)是一属生长在非洲的反刍偶蹄动物,共有四个物种,是现存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一般雄性个体高达4.8到5.5米高,重达900千克。雌性个体一般要小一些。长颈鹿是非洲特有的动物,与鹿和牛有亲缘关系,但属于不同的科,即长颈鹿科。长颈鹿科包括长颈鹿和㺢㹢狓两种动物。中国典籍关于长颈鹿的记载,最早出自晋代李石所著《续博物志》,记录非洲索马里沿岸拨拔力古国(今柏培拉)出产的异兽,身高一丈余颈长九尺。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中称非洲长颈鹿为徂蜡:“状如驼驰,而大如牛,色黄,前脚高五尺,后低三尺,头高向上。”明朝永乐十二年(1414),时值郑和第四次出海,榜葛剌国(今孟加拉)使臣将一只长颈鹿进贡给明成祖,以“麒麟”为名,据说乃东非土语中的长颈鹿名称giri之音译;在中国传说中,麒麟为祥瑞之兽,明成祖便将其视为祥瑞之兆,命人撰文并绘图记录,以此标榜自己施政的伟大。存世的图像记录仅有传沈度所绘的《麒麟图》。该典故流传甚广。长颈鹿在韩语及日语中的名称皆源于麒麟(韩语:기린)、(日语:キリン),在闽南话中也称为“麒麟鹿”。在过去,长颈鹿根据颜色、花纹变化和分布范围等的差别分为九个亚种,但最新研究显示,长颈鹿可分为四种,并且在野外并不相互交配,彼此之间已有一百万到两百万年的生殖隔离史。四种长颈鹿分别为:有些资料上把科尔多凡长颈鹿、西非长颈鹿、努比亚长颈鹿和罗氏长颈鹿和安哥拉长颈鹿、南非长颈鹿合并为一个亚种。另有四种长颈鹿亚种存在争议,即开普长颈鹿,拉多长颈鹿,刚果长颈鹿和德兰士瓦长颈鹿。更有科学家认为除了马赛长颈鹿以外,其他亚种可以并为一个亚种。成年长颈鹿体长4到5米,高达5到6米,其中雄性高于雌性。成年雄性平均重达1192千克,而成年雌性则平均重达830千克。雌雄长角。雌角略小。网纹长颈鹿比其他亚种稍小。体色随亚种和年龄有深浅变化。罗氏长颈鹿 (G. c. rothschildi)可能是努比亚长颈鹿的一个生态型,它们的分布范围包括一部分肯尼亚和乌干达,并不确定的它们是否也生活在苏丹南部。罗氏长颈鹿的大块深色斑点通常有着完整边界,也可能有锋利的边缘,深色斑点也会有淡色的辐射线或者条痕,这些斑点长在肘关节以下时并不常见,而且完全不会到达蹄部。这一生态型可能会长出五个“角”。人们相信大约有1500只罗氏长颈鹿生活在野外,并且有450只生活在动物园。依据大约于2016年九月进行的基因分析,努比亚长颈鹿和罗氏长颈鹿 (G. c. camelopardalis)是同种的。长颈鹿高达5米多,是陆地上最高的动物。长颈鹿的蹄直径和餐盘一样大,心脏有2/3米宽,肺的容量达50升左右,由于长颈鹿的颈部很高,因此当它们低下头时,耳朵后方的辧膜会调节血压,防止血压过高,长颈鹿灵活的舌头长达50厘米,舌头上黏呼呼的口水有时也会滴出来,但口水能防止舌头在取食刺槐(一种布满1-2毫米尖刺的树冠丛植物)时受伤,舌头和嘴唇上还有一层坚韧的角质隆概能防止被刺槐刺伤。虽然长颈鹿的颈子非常长,但其颈骨和人类一样都只有七个。雄性长颈鹿会通过品尝母鹿的尿液来判断母鹿的发情状态。这种行为是一个称为裂唇嗅反应(Flehmen response)的过程的一步。长颈鹿的孕期为14到15个月,产一胎。母鹿站立生产;羊膜破裂,幼鹿落地而生。幼鹿约1.8米高。出生后数小时幼鹿即可奔跑,并与其他已经出生数周的小鹿毫无区别。然而出生的前两周幼鹿多数时候伏在地上静卧,受母鹿的庇护。虽然成年长颈鹿的天敌只有狮子,而且个头硕大不惧其它食肉动物的侵袭,但幼鹿却会遭受狮子、豹和鬣狗的攻击。长颈鹿的花纹被认为有伪装功能。只有大约25—50%的幼鹿能存活至成年。在野外长颈鹿的寿命为20—25年,动物园里的长颈鹿能活28年。在动物园中喂食麦片,粒料,吨料,桑叶,干草,胡萝卜,地瓜,玉米,洋葱,芭乐,青葱,芹菜,番茄,莴苣,香蕉,芭乐,苹果,四季豆,土司。在野外,长颈鹿以树叶为食,尤喜含羞草属的树叶;但其实它也完全能以食用其他种类的树叶为生。一头长颈鹿每天能摄入63千克的树叶和嫩枝。长颈鹿行走的步态悠闲。行走时一侧的前后肢向前挪动而另一侧的前后肢着地。这是大型四足动物常用的运动方式,比如大象亦采用此方式挪步行走。但是长颈鹿遇到敌害攻击的时候则能以60千米的时速进行短距离奔跑,奔跑姿势很笨拙,前后肢交替着地。长颈鹿的心脏过小,使得它不能做长距离奔跑。当受到威胁时,长颈鹿的防御方法是用蹄子猛踢敌害,踢一下足以使狮子的头骨踢碎或者肋骨粉碎。长颈鹿每天的睡眠时间是所有哺乳动物中最短的。一般认为只有20分钟到两小时之间。它能够睁着眼睛睡觉。长颈鹿用长达50厘米的舌头来清理面部的小虫子。长颈鹿的舌头不怕荆棘,能自如地进食多刺的叶子。在南非的长颈鹿偏好金合欢属(Acacia)的植物,尤其是Acacia erioloba这种植物,其舌头甚至能抵御这种植物的毒刺。大多数人因受某些电视台及科普读物的误导而认为长颈鹿是哑巴。研究表明长颈鹿之间可以通过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来进行非常复杂的交流,但这并不证明长颈鹿所有的叫声不能被人耳听到,实际上人类能听到长颈鹿的叫声。根据化石记录,长颈鹿最早由中新世初期的鹿科动物分化而来。最早的长颈鹿科化石是梯角鹿(Climacoceras)和Canthumeryx。后来演化出古麟,一种中新世早期长有短角、短脖子的长颈鹿祖先。到中新世晚期古麟进化为萨摩兽。在上新世,萨摩兽分化为两支,一支是㺢㹢狓,另一支是最早的现代长颈鹿。㺢㹢狓是长颈鹿科仅存的两种动物之一,其相貌基本上反映了中新世长颈鹿类动物的样子。长颈鹿类动物进化上还有一支,称为西瓦鹿,是一种长有四支角的体态粗壮的动物,现已灭绝。在苏美文化遗址里曾发现了的一些动物的青铜像,酷似西瓦鹿。这说明西瓦鹿很可能在中东一直残存至数千年前。毫无疑问,长颈鹿的脖子和腿按比例都比其他有蹄动物长。目前还不能确定的是长颈鹿的脖子和腿为什么这么长,但可以通过观察现存长颈鹿的行为来推测为什么它们会长那么长的脖子。长脖子的确可以让长颈鹿吃到树冠上的叶子。然而雌性长颈鹿比雄性矮,往往吃低处的树叶,所以很难说长脖子仅仅是为了吃方面的原因。此外,长脖子会给长颈鹿饮水造成相当的困难。长颈鹿占据的生态栖位只有非洲象一个竞争物种,所以并没有天择压力来迫使长颈鹿在这么长时间里保持长颈的状态。一个可能的解释是长颈鹿在进化的初期非洲存在其他体态高大的有蹄动物竞争者,而这些有蹄动物现在已经灭绝。长颈鹿的脖子就是与这些大型有蹄动物竞争中变长的。今天的长颈是远古竞争的遗留。长颈鹿的前肢也很长。这些长腿可以使长颈鹿快速奔跑,并用来御敌。尚不清楚的是,是否长腿与长脚并用在抵御狮子的袭击方面有优势。最后,人们观察到,雄长颈鹿还使用长脖子来战斗。长颈鹿有显著的两性异形的特征。雌性比雄性的脖子更短小。雌性的脖子到了十岁时候就停止生长了,而雄性的脖子则可以维持生长达二十年以上。雄性之间用脖子搏斗。搏斗结果可以是致命的,但很少会到这种地步。脖子越长,头越重,搏击的时候力量也越强。搏斗能力越强的雄长颈鹿越容易获得与雌长颈鹿交配的机会。从性选择的角度看长颈鹿的脖子也是雄性为雌性竞争的结果。2016年12月8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长颈鹿调至“易危”级别,从之前的“无危”连跳两级。数据显示,该物种的野生数量从 1985 年的十六万左右骤减到 2015 年的不足十万,减少了大约 40%。
相关
- 茶碱茶碱(英语:Theophylline)是一种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红茶和绿茶中,是一种磷酸二酯酶 (PDE) 抑制剂,可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它具有与咖啡因类似的结构和药理学特性
- 醛固酮醛固酮(英语:Aldosterone)是一种类固醇类激素(盐皮质激素家族),由肾上腺皮质所产生,主要作用于肾脏,进行钠离子及水分的再吸收,以维持血压的稳定。整体来说,醛固酮为一种增进肾脏对于
- 核爆核爆炸是剧烈核反应中能量迅速释放的结果,可能是由核裂变、核聚变或者是这两者的多级串联组合所引发。尽管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聚变核武器都是以裂变装置作为基础的,但实际上纯
- 陶尔米纳陶尔米纳(Taormina),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墨西拿省内、位于墨西拿和卡塔尼亚之间,人口约九千九百余。公元前400年陶尔米纳曾是希腊的殖民地。公元前212年又归罗马帝国管辖。陶尔米
- 氨基葡聚糖糖胺聚糖(英语:Glycosaminoglycan,简称为GAGs,旧称为黏多糖(英语:mucopolysaccharides))是蛋白聚糖大分子中聚糖部分的总称。由糖胺的二糖重复单位组成,二糖单位中通常有一个是含氨
- 黄斑水肿黄斑水肿是一种发生在眼睛内的黄斑后面的视网膜水肿,一般来说,水肿是由一些液体和蛋白质造成有关部位的增厚和膨胀。肿胀可能会扭曲一个人的中央视力,因为黄斑是眼球中心附近的
- 人瑞人瑞,或称百岁人瑞、皇玉全,常指年纪100岁以上的人,由于德高望重常受敬重。110岁以上的人被称为超级人瑞。根据2017年人口普查,日本是当前世界上人瑞最多的国家,有67824人。日本
- 玉米胚芽油粟米油,又称玉米胚芽油(简称玉米油),是从玉米的胚芽中提炼的植物油,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维生素E及多酚类物质;不含胆固醇。冒烟点比较其他的食油低,不适合
- 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Stadio Olimpico di Roma,又名奥林匹高球场)是意大利罗马市最主要的体育场,也是意甲俱乐部罗马和拉齐奥的共用主场球场。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为了一九六零年
- 与西班牙交战瑞典与神圣罗马帝国寻求赔款之后,法国首相黎塞留向西班牙宣战,因为法国领土被哈布斯堡王朝包围,成为法国称霸的最大障碍。这场冲突是法国对三十年战争的目标的延续,法军很快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