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速率方程
✍ dations ◷ 2025-08-16 08:11:01 #速率方程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是利用反应物浓度或分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方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
m
A
+
n
B
→
C
{displaystyle mA+nBrightarrow C}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与复杂反应速率方程相比较)的一般形式写作:在这个方程中,
[
X
]
{displaystyle }
表示一种给定的反应物
X
{displaystyle X}
的活度,单位通常为摩尔每升(mol/L),但在实际计算中有时也用浓度代替(若该反应物为气体,表示分压,单位为帕斯卡 (Pa)。
k
{displaystyle k}
表示这一反应的速率常数,与温度、离子活度、光照、固体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活化能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通过阿累尼乌斯方程计算出来,也可通过实验测定。指数
x
{displaystyle x}
、
y
{displaystyle y}
为反应级数,取决于反应历程。在基元反应中,反应级数等于化学计量数。但在非基元反应中,反应级数与化学计量数不一定相等。复杂反应速率方程可能以更复杂的形式出现,包括含多项式的分母。上述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是速率方程的微分形式,它可以从反应机理导出,而且能明显表示出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便于进行理论分析。将它积分便得到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即反应物/产物浓度
[
X
]
{displaystyle }
与时间
t
{displaystyle t}
的函数关系式。(不适用于一级反应)(不适用于一级反应)(不适用于一级反应)表中,
M
{displaystyle M}
代表摩尔浓度(mol/L),
t
{displaystyle t}
代表时间,
k
{displaystyle k}
代表反应的速率常数。所说的“二级反应”和“
n
{displaystyle n}
级反应”指的是纯级数反应,也就是反应速率只与一个反应物的二次方或
n
{displaystyle n}
成正比。可逆反应(又称平衡反应、对行反应、对峙反应)指的是反应物与产物形成化学平衡的反应,其中正向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而且反应速率相等。它可以用下面的方程式来表示:k
1
{displaystyle k_{1}}
与
k
−
1
{displaystyle k_{-1}}
又恰好能与反应的平衡常数
K
{displaystyle K}
通过下列关系联系起来:下面讨论一个简单的单分子可逆一级反应:进行分离变数积分,可以得到:或者,将
x
{displaystyle x}
定义为反应后某一时刻已经转化为
B
{displaystyle B}
的
A
{displaystyle A}
的浓度,则:为了求得反应的半衰期,令
[
A
]
t
=
1
2
[
A
]
0
{displaystyle _{t}={frac {1}{2}}_{0}}
,将其代入上面(1)式或(2)式,可以得到:可以看出,平衡反应中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无关。对行反应的例子有:连续反应(又称串联反应、连串反应)指的是如下类型的化学反应:对
(
3
)
{displaystyle (3)}
式积分,得:
[
A
]
t
=
[
A
]
0
e
−
k
1
t
…
(
6
)
{displaystyle _{t}=_{0}e^{-k_{1}t}qquad qquad ldots (6)}将
(
6
)
{displaystyle (6)}
式代入
(
4
)
{displaystyle (4)}
式,得:
d
[
B
]
d
t
+
k
2
[
B
]
=
k
1
[
A
]
0
e
−
k
1
t
{displaystyle {frac {d}{dt}}+k_{2}=k_{1}_{0}e^{-k_{1}t}}对其进行积分:由于将
(
6
)
{displaystyle (6)}
和
(
7
)
{displaystyle (7)}
式代入,可得:
[
C
]
=
[
A
]
0
k
2
−
k
1
[
k
2
(
1
−
e
−
k
1
t
)
−
k
1
(
1
−
e
−
k
2
t
)
]
=
[
A
]
0
(
1
+
k
1
e
−
k
2
t
−
k
2
e
−
k
1
t
k
2
−
k
1
)
{displaystyle ={frac {_{0}}{k_{2}-k_{1}}}=_{0}(1+{frac {k_{1}e^{-k_{2}t}-k_{2}e^{-k_{1}t}}{k_{2}-k_{1}}})}这样,
[
A
]
{displaystyle }
、
[
B
]
{displaystyle }
、
[
C
]
{displaystyle }
三个浓度就都可以求出了。如果中间体
B
{displaystyle B}
是目标产物,则
[
B
]
{displaystyle }
达到最大值时(最佳时间)就必须终止反应。通过将
(
7
)
{displaystyle (7)}
式对
t
{displaystyle t}
取导数,令其为0,可以求出中间体
B
{displaystyle B}
的最佳时间
t
max
{displaystyle t_{mbox{max}}}
和
B
{displaystyle B}
的最大浓度
[
B
]
max
{displaystyle _{mbox{max}}}
:用稳态近似法分析也可以取得类似的结果。连续反应的例子有:平行反应(又称竞争反应)指的是同一反应物可以同时进行几种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如果两个平行反应都是一级反应,则三个速率方程分别为:对其积分可以得到
[
A
]
{displaystyle }
、
[
B
]
{displaystyle }
和
[
C
]
{displaystyle }
的表达式:一个比较重要的关系式是:
[
B
]
[
C
]
=
k
1
k
2
{displaystyle {frac {}{}}={frac {k_{1}}{k_{2}}}}
,即任一瞬间两产物浓度之比都等于两反应速率常数之比。两个平行反应分别为一级和二级反应:想象下面的情形:反应物
A
{displaystyle A}
在发生二级反应
A
+
R
→
C
{displaystyle A+Rrightarrow C}
的同时,还有少量
A
{displaystyle A}
发生水解(可以看作准一级反应):
A
+
H
2
O
→
B
{displaystyle A+H_{2}Orightarrow B}
。因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通过假设
[
A
]
0
−
[
C
]
≈
[
A
]
0
{displaystyle _{0}-approx _{0}}
,在对上述式子积分后,可以得出主要产物
C
{displaystyle C}
的浓度
[
C
]
{displaystyle }
和副产物
B
{displaystyle B}
的浓度
[
B
]
{displaystyle }
:以上只是几种基本的复合反应类型,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情况是上述几种基本复合反应的混合。请有兴趣的读者参见酶动力学、米氏方程和酶抑制剂等文章。速率方程的确定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相关
- 拟菌病毒Acanthamoeba polyphaga mimivirus拟菌病毒是一个包括Acanthamoeba polyphaga mimivirus(APMV)的一个属,或许是与演化史相关的巨型病毒。通常所说的“拟菌病毒”就指APMV。在口
- 不孕不育不孕(英语:Infertility)又称不育,是指人类、动物或植物无法透过有性生殖繁衍后代的情形。对于大部分健康的成熟动植物个体而言,会在生命中的特定时期内有生育能力,不过真社会性物
- 美耐皿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英语:Melamine resin),俗称美耐皿,是一种合成树脂,为热固性聚合物,为使用三聚氰胺(Melamine,又称蜜胺或密胺)与甲醛聚合所制成,与以尿素与甲醛制成的“尿素-甲醛树脂
- 蓖麻毒素结构 / ECOD结构 / ECOD蓖麻毒蛋白(英语:Ricin)是从蓖麻籽中所萃取出来的一种毒性蛋白质,几乎对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蓖麻毒蛋白的纯品是一种白色粉末或结晶体,无味,可
- 留职停薪根据雇主的命令,停权或停职是离开工作场所的有薪或无薪时间,以便进行工作场所调查。对于学校,为暂时性禁止某位学生上课。当需要将员工从工作地点撤职以避免妨碍调查时,也可以使
- 有机化合物列表在有机化合物列表中,按官能团进行排序。本表仅列出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详细信息参见各官能团的页面(如烷烃)。CH4,甲烷C2H6,乙烷C3H8,丙烷C4H10,正丁烷C4H10,异丁烷C5H12,正戊烷C5H12,异
- 丙酰辅酶A羧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是依赖生物素催化线粒体基质中的丙酰辅酶A羧化反应的酶,该反应的产物是(S)-甲基丙二酰辅酶A。人体表达下列两种丙酰辅酶A羧化酶同工酶:EC 1.1/2/3/4/5/6/7/8/9
- 大麦大麦(学名:Hordeum vulgare),是一种禾本科植物,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可以作为啤酒或某些蒸馏酒的发酵原料。汉语俗称三月黄。 大麦是世界上第四大耕作谷物,仅次于玉米、稻和小麦
- 纳塔居里奥·纳塔(意大利语:Giulio Natta,1903年2月26日-1979年5月2日),意大利化学家,在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研究上作出很大贡献,因此与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共同获得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
- 祺楔形文字“KI”(U+121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