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阿韦拉穆氏翼龙
Frey , 2006 (模式种)
穆氏翼龙(学名:)是翼龙目的一属,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墨西哥科阿韦拉州。
在90年代,Múzquiz市的一个采石场工人发现一个翼龙类化石,化石被上司当作办公室的墙壁装饰。在2002年,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获得这个化石,之后与德国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海德堡大学共同研究化石,由德国大众汽车出资赞助研究经费。在2004年,这个化石有初步科学研究。在2006年,这些化石被正式叙述、命名。模式种是科阿韦拉穆氏翼龙(),属名意为“Múzquiz市的翼”;种名则是以科阿韦拉州为名。
正模标本(编号UNAM IGM 8621)是一个几乎完整、天然状态的骨骼,赖自于成年个体,手臂上附有软组织,两个前臂旁有化石化的肌腱。化石的地质年代为康尼亚克阶。
在2012年,当地采石场工人发现第二个标本(编号MUDE CPC-494)。化石是一个右翼,来自于亚成年个体,体型被估计约是正模标本的81%。这个标本可能来自于较古老的土仑阶。这个标本被标名为穆氏翼龙的未命名种( sp.)。
穆氏翼龙的翼展为2米。在2006年时,是当时已知最小型的白垩纪晚期翼龙类。它们的头部延长,头顶有短而圆的头冠,往头后方延伸。嘴部无齿。手臂粗壮,肱骨有大型三角嵴(Deltopectoral crest),显示它们有强壮的翼部肌肉。翅骨(Pteroid bone)长、朝向颈部,支撑者翼膜。
穆氏翼龙被分类于夜翼龙科,是目前已知体型最小、年代最早的夜翼龙科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