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杨森

✍ dations ◷ 2025-04-04 06:39:45 #保罗·杨森
保罗·杨森(德语:Paul Adriaan Jan, Baron Janssen,1926年9月12日-2003年11月11日),比利时药学家,化学家,氟哌啶醇的发现者,杨森制药的创始人。1926年9月12日出生于比利时蒂伦豪特,1951年毕业于比利时根特大学。服完兵役后,他加入自己父亲的公司并成为研究团队的主管。这个团队的首度成功是发现R951,一个含有苯丙酮侧链取代基的哌啶,具有麻醉作用的止痛剂。1958年2月11日,他们在比莱的实验室合成了R1625,即氟哌啶醇。作为安定药,氟哌啶醇起效快速,药效持续时间长,口服活性强。氟哌啶醇的有效性是氯丙嗪的50~100倍,且没有氯丙嗪抗肾上腺素作用和自主神经反应等副作用。氟哌啶醇的发现彻底变革了精神病治疗领域,在它被发现后的40年里,一直是首选的抗精神病药物。他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他和他的同事开发了包括芬太尼和利培酮等80多药物,一生发表论文850余篇,获专利100余项。

相关

  • 电压电压(英语:Voltage,electric tension 或 electric pressure),也称作电势差、电位差(electr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
  • 小米太亚德米太亚德(古希腊语:Μιλτιάδης,Miltiades,前550年-前489年),又称小米太亚德(古希腊语:Μιλτιάδης ὁ Νεώτερος,Miltiades the Younger)、米太亚德四世(古希腊语
  • 男性色情男色(英语:Male porn)指男性色情,也可以指男子的美色、色相。男色在日本的意思主要为“以男性为性交对象”,着重于情色层面的意义,与“男男相恋”的意思有所区别。比起其他宗教制
  • 身体穿洞身体穿洞指在身上穿洞,常见有耳洞、鼻洞、脐洞等,再戴上饰物如耳环、鼻环、脐环等,在一些民族传统中,穿洞或穿环是代表身份,亦有些是因为宗教或趋吉避凶而穿环。现代人则多为了美
  • 超显微镜超显微镜(英语:Ultramicroscope),别称暗视场显微镜(英语:Dark field microscope)。因为在胶体分散系中存在着显著的散射现象,所以可以从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观察胶体粒子的散射光
  • WikiMapiaWikiMapia是结合Google Maps及Wiki引擎的计划,目标是“描述地球表面”。由Alexandre_Koriakine(英语:User:Alexandre Koriakine)和Evgeniy Saveliev发起。他们自称是受到 Google
  • 墨西哥湾暖流墨西哥湾流,简称湾流(英语:Gulf stream),是大西洋上重要的洋流,以及全球最大的洋流。起源于墨西哥湾,经过佛罗里达海峡沿着美国的东部海域与加拿大纽芬兰省向北,最后跨越北大西洋通
  • 潜在超级大国潜在超级大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用来描述那些非常具有在近世未来成为超级大国潜力的主权国家。美苏冷战结束后,国际系统的格局常常被称作“一超多强”,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
  • 三星中将中将是许多国家军队中的职衔,介于少将和上将之间。这个职衔的来源可追溯至中世纪中,在战场上接受上将的命令,再传达下去的那个人。中文里的中将一词是来自于日本军制,日本军制中
  • 杜夫马尔科姆之子杜布(中世纪盖尔语:Dub mac Maíl Coluim;现代盖尔语:Dubh mac Mhaoil Chaluim;?-967年),有时被简称为杜夫王(Duff MacMalcolm),绰号慷慨者(Dén)和黑发(Niger),是962年-967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