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肉身

✍ dations ◷ 2025-11-23 16:54:54 #道成肉身
道成肉身(英语:Incarnation,希腊语:Ενσάρκωση,公教译圣言成了血肉),基督教术语,正统基督教信仰认为,耶稣基督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个位格,即是圣子或道(古希腊语:λόγος,转写:lógos),他通过童贞马利亚的子宫,成为肉体,降生在世上。马利亚也因此拥有圣母(又译为诞神女)的称号。这个信条在《尼西亚信经》中被确认,是基督教基本教义之一,基于对《圣经·新约全书》的理解。该教义认为:三位一体中的圣子在降世之前与圣父同体,称为“道”(Logos,逻各斯)。后来这个“道”以肉身的形式降世成人,便是耶稣。所以耶稣就是道成肉身,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幻影说反对道成肉身,认为耶稣不曾以肉体方式出生与形动,而是圣父在世间的投影化身。养子说则认为,耶稣完全是一个人类,并无道成肉身,是因为耶稣的圣洁与道德,成为圣父指定的养子,他们以“收养”来比喻耶稣与圣父之间的关系。这个单字源自于《约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的希腊文版本kai ho logos sarx egeneto,译作拉丁文为 et Verbum caro factum est。古希腊语:Logos,即逻各斯,意为话语,或是道,译为拉丁语:Verbum。古希腊语:σάρξ(sarx),意思是肉、肉身、身体,译为拉丁语:caro,加上前缀词 in-,成为动词incarno,意为使它成为血肉。这个单字,最后成为英语:incarnation。罗马公教传入中国时,传教士借用中国传统名词“天主”称呼唯一真神,此译名乃源自中国神话中的天神──天主一词;中国基督教新教则借用同属中国传统名词“上帝、神”称呼。《约翰福音》第1章第1节:“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个“道”是新教的译法,而公教则译为“言”或“圣言”,圣经恢复本翻译为“话”。

相关

  • 皮克氏病皮克氏病(Pick's disease,PiD),为一种渐进性痴呆。通常开始于中年,形成于早年,其反应为缓慢渐进的性格改变与社交能力衰退,并伴有智力、记忆和语言组织能力损伤,此外还会有情感淡漠
  • 小杆目见内文小杆目(学名:Rhabditida)是色矛纲色矛亚纲的一个目。截至2018年3月7日 (2018-03-07),本目包括以下五个分类单元:本目包括下列各个总科:以下为部分在本目之下的属:
  • 纤维纤维(英语:fiber)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在动植物体内,纤维在维系组织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纤维用途广泛,可织成细线、线头和麻绳,造纸或织毡时还可以织成纤维层;同时
  • 瓦登伯革氏症候群瓦登伯革氏症候群(英语:Waardenburg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首次发现于1951年。常见病征为不同程度的耳聋、两眼眼距较宽、鼻根宽阔、头发中杂有一撮白发,以及出现虹膜
  • pHpH,亦称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音ㄌㄧㄥˊ)标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这个概念是1909年由丹麦生物化学家瑟伦·索伦
  • 内能在热力学里,内能(internal energy)是热力学系统内两个具状态变数之基本状态函数的其中一个函数。内能是指系统所含有的能量,但不包含因外部力场而产生的系统整体之动能与势能。
  • 星虫动物门见内文星虫动物(学名:Sipuncula或Sipunculida)是海洋底栖的对称无环节动物,分布与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与螠类相似。根据不同的分类或估计方式,现时物种从144到300种不等。比较知名
  • 卡特里派卡特里派(Catharism),又称为纯洁派(Cathari,又译迦他利,名称源自希腊文Katharoi,“清洁”的意思),是一个中世纪的基督教派别,受到摩尼教思想的影响,兴盛于12世纪与13世纪的西欧,主要分布
  • 奥里萨奥里萨邦(奥里亚语:ଓଡ଼ିଶା oṛiśā,印地语:उड़ीसा,英语:Odisha,英文旧名:Orissa),位于印度东部的一个邦,首府为布巴内什瓦尔。奥里萨邦为印度东部的邦,东临孟加拉湾。立法
  • 多核心模式多核心模式(英语:Multiple nuclei model)是昌西·哈里斯(英语:Chauncy Harris)和爱德华·乌尔曼(英语:Edward Ullman)在1945年的文章《The Nature of Cities》中创建的经济模型。该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