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成肉身

✍ dations ◷ 2025-05-16 09:46:10 #道成肉身
道成肉身(英语:Incarnation,希腊语:Ενσάρκωση,公教译圣言成了血肉),基督教术语,正统基督教信仰认为,耶稣基督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个位格,即是圣子或道(古希腊语:λόγος,转写:lógos),他通过童贞马利亚的子宫,成为肉体,降生在世上。马利亚也因此拥有圣母(又译为诞神女)的称号。这个信条在《尼西亚信经》中被确认,是基督教基本教义之一,基于对《圣经·新约全书》的理解。该教义认为:三位一体中的圣子在降世之前与圣父同体,称为“道”(Logos,逻各斯)。后来这个“道”以肉身的形式降世成人,便是耶稣。所以耶稣就是道成肉身,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幻影说反对道成肉身,认为耶稣不曾以肉体方式出生与形动,而是圣父在世间的投影化身。养子说则认为,耶稣完全是一个人类,并无道成肉身,是因为耶稣的圣洁与道德,成为圣父指定的养子,他们以“收养”来比喻耶稣与圣父之间的关系。这个单字源自于《约翰福音》1:14:“道成了肉身”的希腊文版本kai ho logos sarx egeneto,译作拉丁文为 et Verbum caro factum est。古希腊语:Logos,即逻各斯,意为话语,或是道,译为拉丁语:Verbum。古希腊语:σάρξ(sarx),意思是肉、肉身、身体,译为拉丁语:caro,加上前缀词 in-,成为动词incarno,意为使它成为血肉。这个单字,最后成为英语:incarnation。罗马公教传入中国时,传教士借用中国传统名词“天主”称呼唯一真神,此译名乃源自中国神话中的天神──天主一词;中国基督教新教则借用同属中国传统名词“上帝、神”称呼。《约翰福音》第1章第1节:“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个“道”是新教的译法,而公教则译为“言”或“圣言”,圣经恢复本翻译为“话”。

相关

  • 海底热泉海底热泉(hydrothermal vent)亦作海底热液系统(Submarine Hydrothermal System),是从海底喷出经由地热加热过的水及其裂缝喷发口。通常发现于火山活动频发、大陆板块移动的地区及
  •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是除水外的另一种氢的氧化物。粘性比水稍微高,化学性质不稳定,一般以30%或60%的水溶液形式存放,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纯
  • 病毒株一个位于宿主细胞之外的独立、功能完全的病毒颗粒一些病毒拥有的包裹病毒体的脂肪泡一段DNA或RNA。如果把核苷酸比作字的话,那么基因就是由核苷酸写成的句子。基因会指导病毒
  • 转译后修饰翻译后修饰(英语: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缩写PTM;又称后翻译修饰)是指蛋白质在翻译后的化学修饰。对于大部分的蛋白质来说,这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较后步骤。PTM是细胞信
  • 原口类动物原口动物(学名:拉丁语:Protostomia),又名前口动物或旧口动物,有完整的消化道。胚胎时期的原口会发展为成体的口,而肛门则是另外形成的。蜕皮动物(Ecdysozoa)和螺旋动物(Spiralia)都属于
  • 5f9 7s22, 8, 18, 32, 27, 8, 2主条目:锫的同位素锫(台湾称鉳;英语:Berkelium)是一种放射性化学元素,符号为Bk,原子序为97,属于锕系元素和超铀元素。位于美国加州伯克利的劳伦斯伯克
  • b齐/b font style=color:#888small479–502/small齐(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萧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
  • 创造创造在古文中是一个历史学的专有概念,原指于后人对于前人个体反社会行为的描述,包括发明非天然的通常是有害的事物,或发动对于社会产生负面效应的事件。在白话文运动中,受西方神
  • 范守善范守善(1947年2月-),中国材料物理和化学专家。生于山西晋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3-1975年在清华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班专修,1981年在清华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物理
  • 贿赂贿赂、受贿罪是指个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而这些利益并不能从正常的合法途径中得到。此为贪污犯罪之一。商业贿赂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