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操

✍ dations ◷ 2025-04-03 17:45:55 #贞操
贞操是关于伦理道德的产物,保持结婚前不和别人有性行为就称之为守住贞操,简称为守贞,婚后没有和配偶以外的人有性关系亦可称为守贞,此皆为贞洁的表现。基督教和某些教派或观念不同者认为守贞包括不可脑中幻想着配偶以外的人自慰。古代社会通常片面要求女性守贞,处女情结普遍存在,对男子则不做要求。现今提倡守贞的团体则强调男女平等,男女都该守贞以杜绝性滥交导致性病猖獗和堕胎等许多社会问题。汉语中的贞操与贞节不同但常被搞混,贞节通常指女性在丈夫(包括未婚夫)死后的改嫁,一般称守贞操为守贞,守贞节为守节。守贞节的观念在中国许多朝代并不强烈,清人方苞曾言,“自周以前,妇人不以改适为非,男子亦不以再嫁为耻。”北宋初年的妇女改嫁也是平常事,范仲淹的儿子范纯祐早死,他就把儿媳妇嫁给了门生王陶,范仲淹订立的《义庄规矩》中规定:“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王安石曾令子离婚,替媳妇另择夫婿。司马光也不反对夫妻离婚,“夫妻以义合,义绝则离”。《宋刑统》规定妇女居丧不得改嫁的期限为二十七个月,哲宗时,寡妇居丧时间缩短至一百天。方苞表示:“尝考正史及天下郡县志,妇人守节死义者,周、秦前可指计,自汉及唐亦寥寥。北宋以降,则悉数之不可更仆矣”。元朝蒙古人还有所谓的收继婚,即夫死后嫁给丈夫儿子的婚姻。明朝为了革除胡俗,法律严厉禁止收继婚,违者处以重刑;娶父、伯、叔寡妇者判斩首,娶寡兄嫂或弟媳者判绞死。戴震著《孟子字义疏证》强烈批判宋儒“理欲之辨,适成恶而残杀之具”。俞正燮撰《节妇说》和《贞女说》二文反驳理学的贞操观,“女再嫁与男再娶者等。……其再嫁者,不当非之,不再嫁者敬礼之,斯可矣”。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男女平等思想性发展,女性改嫁被社会接纳,不再污名化。但至21世纪,与性开放的同时,以贞操嫁妆论、女德为代表的片面要求女性守贞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在要求女性守贞的同时,大中华地区社会普遍认可男性婚外情、嫖娼等非婚性行为。

相关

  • 太阳光太阳光,广义的定义是来自太阳所有频谱的电磁辐射。在地球,阳光显而易见是当太阳在地平线之上,经过地球大气层过滤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则称为日光。当太阳辐射没有被云遮蔽
  • 嗜冷生物嗜冷生物是嗜极生物的一种,能够在低温的环境保持生长和繁殖的能力。与之对比的是通常生活在高温环境的嗜热生物。嗜冷细菌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因为地球表层很大一片区域的温度都
  • 角膜炎角膜炎(英语:Keratitis),是指眼睛角膜发炎的症状,患者会感到眼部疼痛、视力模糊及流眼泪等。角膜炎的最主要成因是由病原体引致,如棘变形虫、镰孢菌等。佩戴隐形眼镜的人士,有较大
  • 女权运动第二波女性主义(英语:Second-wave feminism)是女性主义者的一场社会运动,最早开始于1960年代初的美国,最终波及至整个西方世界和其他地区。尽管社会运动持续到1980年代初,但是该波
  • 数理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英语:Mathematical economics),从广义上说,是指运用数学模型来进行经济分析,解释经济学现象的理论。从狭义上来说,是特指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Léon Walras)开创的一般均
  • 卡帕多细亚卡帕多细亚(/kæpəˈdoʊʃə/; also Capadocia; 土耳其语:Kapadokya, 希腊语:Καππαδοκία Kappadokía,辞源: 古波斯语:Katpatuka),又称为卡帕达奇亚,亚洲历史上的一个地
  • 简单扩散扩散作用是一个基于分子热运动的输运现象,是分子通过布朗运动从高浓度区域(或高化势)向低浓度区域(或低化势)的运输的过程。它是趋向于热平衡态的驰豫过程,是熵驱动的过程。菲
  • 中世纪拉丁语中世纪拉丁语(英语:Medieval Latin)是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使用的拉丁语。它继承自后期拉丁语,从4-5世纪一直延续到约公元15世纪,才为文艺复兴拉丁语所取代。这一阶段拉丁语仍然是教
  • 男性向男性向(英语:Androphilia),是行为科学中用来描述性取向的术语,作为性别二分法的同性恋和异性恋概念的替代词。是指在情感、心理、性爱方面对男性产生爱慕倾向的一群人。男性向者
  • 迪奥科里斯佩达努思·迪奥斯科里德斯(古希腊语:Πεδάνιος Διοσκουρίδης;拉丁语:Pedanius Dioscorides),(约40年-90年)。古罗马时期的希腊医生与药理学家,曾被罗马军队聘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