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孟加拉饥荒

✍ dations ◷ 2025-10-27 11:10:17 #1943年孟加拉饥荒
1943年孟加拉饥荒发生在1943年,未分开时的孟加拉(现在独立的孟加拉国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估计有超过300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饥荒期间有关的疾病。第一种说法是日本的粮食禁运导致粮食短缺。英国在1942年于新加坡战役遭到日军灾难性的打击,同年日军开始入侵及征服英属缅甸。缅甸当时为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地。1940年时,整个英属印度15%的稻米是来自于缅甸。第二种说法是英国政府为了战争需求,将孟加拉生产的粮食大量运往中东及锡兰,供应驻扎当地的军队,导致粮食短缺。另一种说法是自然灾害导致粮食歉收。1942年10月16日,整个孟加拉东岸及奥里萨邦被热带气旋袭击。导致稻作生产区被淹没,最远深及内陆40英里,导致秋收产量下降。还有一种说法是流行性的稻作传染病导致稻米减产。然而,1943年孟加拉地区的稻米较往年并没有明显的减产。1941年的稻米生产量还少于1943年,但1941年却没有发生饥荒。最后一种说法是粮食短缺的谣言所造成的预期心理、人为炒作哄抬粮价、投机商人囤积稻米、加上殖民官僚的迟缓反应及无能,导致灾难一发不可收拾。不论灾难发生的原因为何,后续的处理是失败的。孟加拉当局没去阻止稻米出口,也没尽力自印度其他地方进口粮食,或是买下投机商人屯积的存货,来缓解饥荒。这场饥荒最后由伦敦政府进口一百万吨谷物,降低孟加拉地区的粮食价格,才得以结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认为:在一个有机能的民主社会,不会发生这样的饥荒。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发生了大约25次大规模饥荒。1947年印度独立后,建立了民主政府,虽然许多印度人至今仍然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线以下,但是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饥荒。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粮食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英属印度当局将粮食输出给其他地方的盟军士兵。稻米短缺使得米价上涨,战争期间的通货膨胀恶化了情况。民政单位没有介入控制米价,所以米价超过了一般人所能负担的价格。民众涌入城市寻找食物和就业机会,但粮食有钱也买不到,于是便造成大规模饥荒。阿马蒂亚·森怀疑稻米短缺是由于歉收所造成。他引用官方记录,孟加拉地区的稻米生产如右表;1943年的稻米产量虽然较低,但还是在往年生产的平均范围内。

相关

  • 战壕热战壕热(英语:Trench Fever)是由五日热巴尔通体(学名Bartonella quintana)引起的传染病。特征为突然发病:发热、头痛,肌肉、骨及关节痛,胸、背出现皮疹。经体表寄生虫在人群中传播。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英语: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HUS)是一种由于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而引发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综合征。病因不明,发病
  • 甲癣(onychomycosis),俗称臭甲、灰指甲,泛指受到真菌感染的指甲,通常影响脚趾,但手指甲也有可能出现。两成指甲病是由甲癣所引起。甲癣的成因是真菌感染,主要细为分酵母菌感染、霉
  •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Fossil Fuel),亦称矿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资源。其中原油通过石油化学工业精炼生产得到的产品也称为石化燃料。化石燃料之
  • 抗炎抗炎性(英语:Anti-inflammatory)指物质或治疗能减少炎症的特性。消炎药占约止痛药的一半。消炎药以消炎作用来减少疼痛,与鸦片类药物不同,后者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以阻断疼痛讯号传
  • 松树松属(学名:Pinus)为松柏目松科的一属,是常绿乔木。但有些种却是灌木。松树的木质轻,木纹独特,经常用于家具制作。松树嫩枝上长有针叶。而每条嫩枝上的针叶数(两,三,四或五)是判断该树
  • 生殖腺嵴生殖嵴是胚胎上即将发育为性腺的区域,主要由间充质以及原中肾区的细胞构成。当卵原细胞进入此区后会与体细胞交互作用,在卵原细胞的周边围绕一层细胞(滤泡中颗粒层细胞的前身)
  • 肌内效肌能系贴布,是一种以物理特性设计的胶布,贴在皮肤以达到增进肌肉收缩或是促使肌肉放松。肌能系贴布常用于运动前后,目的为固定关节位置及协助肌肉。其原理并非给予身体任何外来
  • 达尔马提亚语达尔马提亚语(Dalmatian)是一门已灭绝的罗曼语言,最初在克罗地亚的达尔马提亚和黑山共和国使用,其拉古萨方言还曾是拉古萨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尽管多数居民都讲克罗地亚语或意大利
  • 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由玻璃制成包含水银球及水银柱的温度计。末端水银球随测量位有不同形状和大小,如口表呈细长型、肛表则为短而圆或用颜色加以区别。体温计之水银受热膨胀。水银柱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