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层化

✍ dations ◷ 2025-08-25 15:36:58 #质量层化
质量层化是天文学中被引力束缚系统中的一种动力学过程,例如星团或星系团,倾向于大质量的天体移动到中心,而较轻的天体分布在外层。当星团中的两个物体靠近时,会彼此交换能量和动量。虽然,能量的交换可以是任意方向的,但是在过程上,两个物体的动能倾向于均衡,这种统计的现象称为均分,是类似于预期的气体分子的动能在给定的温度下都是相同的事实。由于动能正比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要均分动能,低质量的天体就需要比较快速的移动速度。因此,质量越大的成员,其轨道往往越低(即轨道越接近集团的质量中心),同时质量越轻的成员倾向于上升至越高的轨道。星团中成员的动能大致均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该集团的弛豫时间。假设能量是经由两个物体的交互作用下进行交换,在Binney & Tremaine的教科书中提出弛豫时间的近似尺度是:此处 N {displaystyle N} 是集团中恒星的数量, t c r o s s {displaystyle t_{mathrm {cross} }} 是一颗恒星跨越集团的典型时间。在半径10秒差距,拥有10万颗恒星的球状星团中,典型的时间尺度大约是一亿年。在星团中,大质量恒星的层化比低质量恒星更快。时间尺度的近似可以使用莱曼·史匹哲发展,只有两个质量体( m 1 {displaystyle m_{1}} 和 m 2 {displaystyle m_{2}} )的玩具模型来推导。在这样的情况下,质量较大的(质量 m 1 {displaystyle m_{1}} )层化时间为有人使用哈伯太空望远镜研究球状星团杜鹃座47分离在外层区域的白矮星。初发质量层化在星团中的质量分布是不均匀的构造。星团的初发质量层化参数是维里化的程度和星团年龄的时间尺度。然而,相较于二体交互作用,有几种动力学的机制被认为可以加速维里化。在恒星形成区经常可以观察到O型星优先位于年轻星团的中心。在弛豫之后,一些低质量成员的速度会大于群体的逃逸速度,结果是这些成员会从群体中遗失。这个过程称为蒸发。(类似于解释一些行星损失大气层中质量较轻的气体,例如地球上均分后的氢和氦。这些足够轻的气体在大气层的顶端将超过地球上的逃逸速度,因此会丢失。)经由蒸发,多数的疏散星团最终会消散,这一现象呈现在现存的疏散星团都很年轻的事实上。球状星团显得更为紧密,似乎能更为持久。银河系的弛豫时间大约是10兆年,几乎是银河系现在年龄的1,000倍。因此,在我们的星系中观察到的质量层化现象几乎完全是初发的。

相关

  • 气旋气旋是三维空间上的大尺度涡旋,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是一种近地面气流向内辐合,中心气流上升的天气系统。由于地球自转与科氏力(Coriolis effect)作用,使得气旋在北半球作逆
  • 奋锐党奋锐党(Zealotry;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
  • 希腊希腊国家图书馆(希腊语:Εθνική Βιβλιοθήκη),位于雅典市中心附近,由丹麦建筑师特奥费尔·翰森设计,为其新古典主义建筑三部曲之一(另外两个是雅典科学院、雅典大学)
  • 瑜珈瑜伽(印地语:योग,英语:yoga),源于古印度文化,义为探寻“梵我一如”的道理与方法,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有瑜伽派(英语:Yoga (philosophy))。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
  • (NHsub4/sub)sub2/subS硫化铵,化学式为(NH4)2S。通常使用的是它的水溶液,固态不稳定,曝露在空气中会形成多硫化物和硫代硫酸盐。可用于摄影显色剂等。硫化铵溶液,更准确地讲是硫氢化铵溶液,可由硫化氢
  •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意大利语:Amerigo Vespucci,1454年3月9日-1512年2月22日)是佛罗伦萨商人、航海家、探险家和旅行家,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经过对南美洲东
  • 科索沃战争1996年–1999年 科索沃解放军“科索沃战争”或“科索沃冲突”这个名词通常是用来描述两场接续的并且有时相当类似的武装冲突。内战后随即发生了国际冲突,分别为:由于科索沃境
  • 联邦管区俄罗斯联邦管区(俄语: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转写:federal'ny okrug)于2000年5月设立,最初有7个联邦管区,2010年增设北高加索联邦管区,2014年再增设克里米亚联邦管区(未
  • 潜水员潜水员可以指:
  • 庐山声明《庐山声明》为1937年7月17日由蒋中正在江西庐山图书馆发表的声明,表示对侵华日军挑衅的退让底线。这一声明象征着第二次中日战争全面开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