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帝国大学

✍ dations ◷ 2025-06-28 17:04:08 #台北帝国大学
坐标:25°01′00″N 121°32′02″E / 25.01667°N 121.53389°E / 25.01667; 121.53389台北帝国大学(英语译名:Taihoku Imperial University),简称台大、帝大、台北帝大,设立于1928年3月16日,是一所位于日治台湾台北州台北市的旧制(大日本帝国)国立综合大学。为1945年改制的国立台湾大学(台大)前身,以及今日国立中兴大学(兴大)前身的一部分(帝大附属农林专门部)。校本部所在地为富田町47番地。帝大筹备阶段以“台湾大学”、“台湾帝国大学”的校名最常用,但为避免“台湾帝国的大学”的误解,遂定名为“台北帝国大学”。事实上,9所帝国大学当中,就有6所是以“城市”定名的。从1988年台湾解严开始,台大已然以1928年帝大创校作为庆祝的对象,于1988年11月台大出版了《荣耀与分享 : 台大创校六十周年特刊》、1990年《欢聚与期勉 : 台大创校六十大庆活动纪实》两书,虽然1995年又出版了《台大五十年》让人有些错乱,也许政治敏感性的确影响计算校龄的方式。在2007年,帝大校史获得台大校方追认,台大的起点从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前推至1928年(昭和三年),举办80周年校庆。日本本土(内地)明治19年(1886年)依据帝国大学令,东京大学改为帝国大学(明治31年改为东京帝国大学,昭和32年改回东京大学),明治30年(1897年)京都帝国大学(今京都大学)设校,此后,东北(在仙台)、九州(在福冈)、北海道(在札幌)、大阪、名古屋等地的帝国大学也陆续设校。殖民地(外地)空照文政学部医学部理农学部1945年(昭和20年)的台北帝大组织如下。

相关

  • 马(学名:Equus ferus caballus),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产于中亚草原,6000多年前就被人类驯养,最早的马匹驯养遗址于乌克兰草原发现,15世纪后,才被欧洲殖民者带到美洲和澳洲地区。马耳
  • 疟蚊见内文疟蚊属(学名:Anopheles),别称按蚊或马拉利亚蚊,是蚊科(Culicidae)下的一属,成虫的特征是翅膀大多数有斑,停留时身体与停留面保持一角度。其中有30—40种是疟原虫属生物的寄主,会
  • 沥青沥青,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它们多会以柏油或焦油的形态存在。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
  • 教职员教师(英语:Teachers,中文口语也常称作“老师”,旧称“先生”),又称作教育工作者、教员,是大众对教育从业者的称呼,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于教育机构;因应社会需要,亦有家庭教师的
  • 尖吻鲭鲨尖吻鲭鲨(学名:Isurus oxyrinchus),又名灰鲭鲨、短鳍鲭鲨、马加鲨、烟仔沙,是软骨鱼纲鼠鲨目鼠鲨科中体型较大的鲨鱼。与它的近亲长鳍鲭鲨(I. paucus)同属鲭鲨属。尖吻鲭鲨分布在温
  • 缅甸民族团结党民族团结党(缅甸语:တိုင်းရင်းသားစည်းလုံးညီညွတ်ရေးပါတီ ,缩写“NUP”)系一个缅甸的亲军方政党。该党是由军政府成员和前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
  • 1-睾酮1-睾酮(英语:1-Testosterone,常缩写为 1-Testo、1-T,也称作δ1-dihydrotestosterone,δ1-DHT)是一种同化类固醇(AAS)和双氢睾酮(DHT)衍生物,它和睾酮的不同在于碳碳双键位于A环的1号与2
  • 古田话古田话(闽东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古田
  • 扬古利扬古利(满语:ᠶᠠᠩᡤᡠᡵᡳ,穆麟德:Yangguri;1572年-1637年),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世居珲春。后金、清朝初年军事人物、开国功臣,身后追封武勋王,与福康安同为清代仅有的两例满洲异姓
  • 桥接配体桥接配体(或称桥联配体、桥连配体)是连接二个或二个以上原子(通常是金属原子)的配体。配体本身可以是单原子,也可以由多个原子组成。由于所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都可以担任桥接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