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夫根尼·卡尔洛维奇·米勒(或依俄文译为米列尔,德语:Jewgeni Karlowitsch Miller,俄语:Евгений Карлович Миллер;1867年9月25日-1939年5月11日),又名欧根·路德维希·缪勒(德语:Eugen Ludwig Müller),俄罗斯帝国陆军中将,俄国内战中的保皇党白军领袖之一。
米勒出生于杜纳堡(今拉脱维亚陶格夫匹尔斯)的波罗的海德意志人贵族家庭,早年就读于尼古拉陆军参谋学院(英语:General Staff Academy (Imperial Russia))后在禁卫军中任职。1898年起,米勒出任驻外使馆武官,先后派驻罗马、海牙、布鲁塞尔等地,直到1907年返国。一次大战期间,米勒曾出任莫斯科军区司令(英语:Moscow Military District)、第5军军长等,并晋升为中将。
1917年二月革命后,米勒即遭到自己的部下扣押;但在十月革命时脱逃,抵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并自称“北俄罗斯总督”,控制阿尔汉格尔斯克、摩尔曼斯克、奥洛涅茨等地的白军,在1919年时也曾与西伯利亚的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白军合作。米勒的部队获得协约国──尤以英国为首的大力支持,但尽管如此,他仍在1919年夏季于北德维纳河遭红军击溃,前来干涉的英军也决定撤离,留下米勒独力对抗红军。
1920年2月,米勒率领八百名流亡者乘船逃往挪威的特罗姆瑟,之后转往法国,与流亡巴黎的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彼得·弗兰格尔将军会合,继续宣传其反共主张。米勒在1930年代时曾出任俄罗斯全军联盟(英语:Russian All-Military Union)的主席。
1937年9月22日,在全军联盟中担任情报主管的尼古拉·斯科布林邀请米勒前往巴黎的一处情报站碰面,名义上是要与两位来自德国军情机关“阿勃维尔”的特务会面。实际上,斯科布林的实际身份是潜伏在全军联盟中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双面间谍,两位德国特务也是由内务人民委员部成员假扮。米勒在会面中即遭到迷昏,并秘密送到停泊在勒阿弗尔的一艘苏联船只上扣押;然而,米勒在出发会面前早在自己的笔记中留下了后路,假设自己没有回来,最有可能的犯人便是可疑的斯科布林。
法国警方虽然立刻大举搜索,但斯科布林早已躲进苏联使馆,随后偷渡到巴塞罗那,当地的西班牙共和政府拒绝将他引渡回法国;但他留在法国的妻子,也是著名歌手的娜杰日达·普列维茨卡娅(英语:Nadezhda Plevitskaya)则因间谍罪被捕,并判处20年徒刑,她在1940年时于雷恩的监狱中病逝。
不久,米勒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送回莫斯科,于1939年5月11日未经审判即遭处决。据前内务人民委员部干部帕维尔·苏多普拉托夫的所述,米勒绑架案虽然造成了令人侧目的争议,但也有效的切断了前白军人物与德国之间的合作。此外,米勒在被囚禁于莫斯科期间留下了少量书信,他们的复本目前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