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匈奴语
✍ dations ◷ 2025-05-02 04:39:24 #匈奴语
匈奴语指历史上在蒙古高原与西伯利亚地区建立了匈奴国家的核心匈奴部落所使用的语言。现代学者研究匈奴语主要通过中国传统史书中的匈奴人人名、地名、爵名等汉字的音译来进行语言比较研究和语音复原研究。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皆言“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桓宽《盐铁论.论功》却说“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记”。此盖指汉文帝时嫁予单于的和亲宗室女,随从宗女身边的官员中行说,教导匈奴单于左右疏记及计算畜物数目。《后汉书》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学者用蒙古语、突厥语、叶尼塞语言等进行过分析和解读,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称号都可以用来研究匈奴语。例如:“撑犁孤涂单于”据说在匈奴语中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撑犁”(上古汉语: thrang rii)和“单于”(上古汉语: dar wa)分别和蒙古语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根据加拿大汉学家蒲立本的研究,匈奴语至少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与阿尔泰语系语言不相符。一是匈奴语里面有大量的词汇是以流音L开头的,在西汉的材料中有17个这样的匈奴语词汇,占研究总数的近9%,在东汉的材料中有3个,晋朝的材料中有2个。一般来说,在阿尔泰语系中固有词汇以流音r-开头的词汇根本没有,以流音l-开头的词也极少,主要包括一些拟声词和其他语系的借词。匈奴语中流音l-开头的词汇频繁出现,必然会引起匈奴语和阿尔泰语系互有联系的可能性的极大怀疑。二是匈奴语有复辅音声母,在西汉的对音中至少有14个或可能更多这样的例子。关于匈奴语的来源,由于资料阙如,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认为匈奴人讲蒙古语,而其他则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有些则认为是东胡、蒙古语的混合。 详见下表。然而,蒲立本引用伯希和(Pelliot 1944)的观点指出,多数人认为的“撑犁”这个匈奴语和突厥语之间有联系的词实际上在突厥语中产生了一个代名词形式“tärim”,且这个词在突厥语和蒙古语里都有变体并存在不稳定的现象,说明匈奴语“撑犁”这个词可能是借词。并详细分析指出,匈奴语与任何一种已知的突厥语或蒙古语都不像,也不归属于阿尔泰语系。在其他邻近的语种中,也排除了匈奴语是汉藏语系归属的可能性。因为匈奴语是多音节语言,只有两组塞音,与汉语和藏语的三组塞音不一样,这一点也能把匈奴语同任何一种高度发展或偏离正道的汉藏语形式区别开来。虽然匈奴语同临近的吐火罗语甚至更西面的伊朗语之间可以有相互借用的现象(参照Maenchen-Helfen 1945),但没有证据表明匈奴语和印欧语系在发生学上有联系。匈奴可能本身就自有其语言系统,在本身发展期间可能不断吸收了其他种族的语言,并或浅或深地影响到其他民族的语言。在汉代,匈奴语为西北各种氏族中最为通用的语言,所以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至西域各国时,还带了堂邑氏故胡奴父照前去作为翻译。中国北疆诸族之裔呈通古斯、蒙古、突厥三大语族并存的局面,是上古语言生态融合而成的较为简单的表象。以匈奴之庞大,其语言和血缘必然混杂;说它是一个多血缘多语言的部落联盟,或许更为恰当。而要把两千年前的整个中国北方说成是单一的“匈奴语”或者“突厥原语”的世界,那就不仅违反了事实,而且也违反了人类语种逐步减少的历史。
相关
- 杜克大学杜克大学(英语:Duke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一所私立男女合校研究型大学。杜克大学为美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有“南方哈佛”之称(盖因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
- 阿姆斯特丹阿姆斯特丹(荷兰语:Amsterdam.mw-parser-output .audiolink a{background:url("//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7/Loudspeaker.png")center left no-repeat!imp
- 身体穿洞身体穿洞指在身上穿洞,常见有耳洞、鼻洞、脐洞等,再戴上饰物如耳环、鼻环、脐环等,在一些民族传统中,穿洞或穿环是代表身份,亦有些是因为宗教或趋吉避凶而穿环。现代人则多为了美
- 塞西尔·鲍威尔塞西尔·鲍威尔(英语:Cecil Powell,1903年12月5日-1969年8月9日),英国物理学家。1903年出生于英国肯特。1947年鲍威尔与朱塞佩·奥基亚利尼、H. Muirhead和年轻的巴西物理学家塞萨
- 冲动冲动是由多重因素组成的架构(英语:Construct (philosophy of science))。这个架构包含基于一时的渴望、点子、想法而行动的倾向。行为特征包括没有预想、预先规划、深思熟虑、
-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英语:Solar radiation)指太阳从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经由电磁波传递到各地的辐射能。太阳辐射的光学频谱接近温度5800K的黑体辐射。大约有一半的频谱是电磁波谱中的可见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简称麻杏甘石汤或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炙甘草二两 石膏半斤(碎、棉裹)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
- 哥特文学哥特小说(英语:Gothic fiction或Gothic horror),十八世纪开始的英语文学流派。一般认为哥特小说的滥觞是霍勒斯·渥波尔所写的《奥托兰多城堡》。哥特小说可以说是西方人恐怖电
- font style=text-decoration: overlineb/font底夸克是带有电荷−1⁄3 e的 第三代夸克,又称为美夸克。虽然量子色动力学描述每一种夸克的方法都很类似,由于底夸克带有很大的裸质量(英语:bare mass)(约为7000420000000000000♠
- 日以作夜《日以作夜》(La Nuit américaine)是一部1973年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的法国电影,特吕弗饰演电影导演费朗,Jacqueline Bisset与让-皮埃尔·里奥主演。讲述电影剧组拍摄一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