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诺·扎卡里亚

✍ dations ◷ 2025-04-12 09:35:53 #马蒂诺·扎卡里亚

马蒂诺·扎卡里亚(Martino Zaccaria)是1314-1329年间的希俄斯领主(英语:Lordship of Chios),还统治着另外几个爱琴海岛屿,另外还是亚该亚亲王国的韦利戈斯蒂-达马拉男爵(英语:Barony of Veligosti)、哈兰德里察男爵(英语:Barony of Chalandritsa)。他在爱琴海与突厥人海盗的战斗中建立了名声,名义上的拉丁帝国皇帝(英语:Latin Emperor)菲利普二世(英语:Philip I, Prince of Taranto)授予他“小亚细亚的国王与专制君主”的头衔。1329年,拜占庭帝国的远征军终结了他在希俄斯岛的统治,他本人则被解往君士坦丁堡囚禁,直到1337年才被释放。 之后他返回意大利,被任命为热那亚共和国驻教廷大使,1343年,他被任命为教皇国一支军队的长官,参加了进攻艾登王朝乌穆尔贝伊的士麦那十字军(英语:Smyrniote crusade),并参加了1344年10月攻打士麦那城的战斗,1345年1月17日,包括他在内的许多十字军领袖死于突厥人的突袭。

马蒂诺·扎卡里亚出身热那亚共和国名门扎卡里亚家族(英语:Zaccaria),关于他父亲的身份,现代研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可能是帕莱奥洛戈·扎卡里亚(英语:Paleologo Zaccaria),也可能是尼科利诺·扎卡里亚(Nicolino Zaccaria);根据这两种说法,他应该是希俄斯岛、福西亚城领主贝内代托一世·扎卡里亚(英语:Benedetto I Zaccaria)的孙子(第一种说法)或侄子(第二种说法)。1304年,贝内代托一世自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了希俄斯岛,理由是该岛易受突厥海盗的袭击,无能的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1282-1328年在位)承认了他的占领,最初规定了10年的期限,后规定每5年续签一次租约。贝内代托于1307年去世,他的儿子帕莱奥洛戈·扎卡里亚(英语:Paleologo Zaccaria)继承了希俄斯岛,但又于1314年早逝,领地由马蒂诺和他的兄弟贝内代托二世·扎卡里亚(英语:Benedetto II Zaccaria)共同继承。希俄斯岛虽小,但是一块收入丰厚的领地,领主的年收入可达12万“高纯金币(英语:hyperpyron)”(拜占庭金币)。此后几年中,马蒂诺向小亚细亚沿岸的小岛扩张,占领了萨摩斯岛、科斯岛等岛屿。

作为希俄斯的领主,马蒂诺与贝内代托在与14世纪初横行爱琴海的突厥海盗的战斗中表现出色。1304年,门泰谢贝伊国占领以弗所,热那亚则针对地占领了希俄斯岛,此后几年,针对爱琴海诸岛的海盗袭击有所加强。艾登贝伊国很快成为突厥诸国中海上力量最强的国家,尤其是在勇将、王子乌穆尔贝伊的领导下,而扎卡里亚家族与罗得岛的医院骑士团则成为突厥海盗的两个主要拉丁人对手。史料记载,扎卡里亚两兄弟维持着时刻出于戒备状态的几艘桨帆船、一千步兵与一百骑兵。1317年,艾登王朝自他们手中夺取了士麦那位于靠内陆山顶的城堡,但他们仍保住了士麦那沿海的下城,直到1329年才被乌穆尔贝伊率军夺取。1319年,马蒂诺·扎卡里亚率七艘战舰与医院骑士团舰队联合,在希俄斯岛完胜(英语:Battle of Chios (1319))自以弗所出发的艾登王朝舰队。到马蒂诺在希俄斯的统治结束之前,据说他已经率军杀死或俘虏了超过一万名突厥人,突厥人还每年向他进贡,以求他不要攻击他们。同时代的拉丁人作家高度赞美他抵挡突厥海盗的努力,写道如果没有他的戒备,“无论男人、女人、猫、狗或任何活物都不可能留在附近的岛屿上(而不被掳走)”。马蒂诺还设法阻止由热那亚人经营的将奴隶运至亚历山大的贸易,因此得到了教皇若望二十二世的嘉奖,作为奖励,教皇授予他向埃及出口乳香的特权——教皇对马穆鲁克苏丹国贸易禁令的特别豁免,并提议让他来指挥爱琴海的拉丁人舰队。

成为亚该亚亲王国首屈一指的大封臣后,马蒂诺的威望进一步提升。1316年后不久,他自兰斯的艾蒙(英语:Aimon of Rans)手中购买了哈兰德里察男爵领(英语:Barony of Chalandritsa),不过1324年的一份文件表明,他只拥有一半的领地,另一半则属于皮埃特罗·达勒卡尔切里(英语:Peter dalle Carceri)。后来马蒂诺又与前雅典公国的统治家族——德拉罗什家族(英语:De la Roche)的后人、韦利戈斯蒂-达马拉男爵领(英语:Barony of Veligosti)的女继承人雅克丽娜·德拉罗什(英语:Jacqueline de la Roche)结婚,并依据妻权扩大了自己的领地。马蒂诺的地位也得到了名义上的拉丁帝国皇帝(英语:Latin Emperor)菲利普二世(英语:Philip I, Prince of Taranto)的认可,后者于1325年授予他“小亚细亚的国王与专制君主”的头衔,并授予他希俄斯岛、萨摩斯岛、科斯岛、莱斯沃斯岛——根据《维泰博条约(英语:Treaty of Viterbo)》,这些岛屿应该是拉丁帝国皇帝的私人领地;除此以外,还授予他伊卡利亚岛、特内多斯岛、伊努塞斯岛与马尔马拉岛。这些封赐基本上是象征性的,因为除了开头三个岛已被马蒂诺控制外,其他岛屿都被拜占庭帝国或突厥人控制。作为交换,马蒂诺承诺将将会在未来菲利普远征君士坦丁堡时出500骑兵帮助他,不过菲利普的计划从未成为现实。

马蒂诺与拉丁帝国皇帝交往或许惹恼了拜占庭帝国宫廷,但之后几年中,双方的关系还没有破裂:1324年希俄斯岛的租约得以续签,马蒂诺还于1327年参加了拜占庭帝国与威尼斯共和国的联盟谈判。但同一时期,马蒂诺的行为也变得更加自信:约1325年,他推翻了自己的兄弟,与他共同统治希俄斯的贝内代托(英语:Benedetto II Zaccaria),并开始在发行的货币上使用自己的名字。1328年,新任拜占庭皇帝——富有活力的安德洛尼卡三世继位,成为双方关系的转折点。 希俄斯岛的希腊大贵族利奥·卡洛塞托斯(英语:Leo Kalothetos)前往拜占庭皇帝处,会见了皇帝与他的首席大臣约翰·坎塔库泽诺斯,请求派军重新征服该岛,皇帝欣然同意,他给马蒂诺写信,指责他擅自在岛上建造新堡垒,命令他停止建设,并于次年亲自到君士坦丁堡续签希俄斯岛的租约。马蒂诺不仅高傲地拒绝了要求,还下令加快堡垒建设,但之后他被废黜的兄弟贝内代托又前往皇帝处申诉,宣称岛上收入的一半应归他所有。以此为借口,安德洛尼卡三世于1329年秋天派105艘舰船远征希俄斯岛——同是拉丁人的纳克索斯公爵(英语:Duchy of the Archipelago)尼科洛一世· 萨努多(英语:Nicholas I Sanudo)也派军支援拜占庭人。

拜占庭舰队抵达岛上后,安德洛尼卡三世提出可以让马蒂诺保留他的领地,作为交换,他要允许拜占庭帝国在岛上驻军,并每年向帝国纳贡。马蒂诺拒绝了提议,在港口凿沉了自己的三艘桨帆船,禁止岛上的希腊人携带武器,同800名士兵据守自己的堡垒,并降下原用的皇帝旗帜,升起自己的旗帜。但他的兄弟贝内代托献出自己的堡垒投降,降低了他的抵抗意志;他也看到当地居民欢迎拜占庭军的到来,于是很快就宣布投降。尽管岛民要求处死马蒂诺,皇帝还是饶了他一命,把他押回君士坦丁堡。马蒂诺的妻子与亲戚们被允许带着自己的动产离开,而大部分扎卡里亚家族的支持者选择留在岛上担任帝国的官员。贝内代托获准担任岛屿总督,但他固执地要求把希俄斯岛划为他的私有领地,就像他的兄弟那样,皇帝不愿让步,他只能退居热那亚的殖民地加拉塔,几年之后他尝试重夺希俄斯岛但是失败,不久之后去世。安德洛尼卡三世最终任命利奥·卡洛塞托斯为总督,之后率军前往福西亚,迫使该城承认他的宗主权。

1337年,经教皇与法王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位)调解,马蒂诺得以获释,皇帝还送给他几座城堡与一定的军事指挥权以示补偿。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热那亚,并被任命为共和国驻教廷大使。1343年9月,他受命指挥参加针对乌穆尔贝伊的十字军的教皇国舰队,从属于十字军总指挥、名义上的君士坦丁堡拉丁宗主教阿斯蒂的恩里克(英语:Henry of Asti)。考虑到马蒂诺的过去,教皇明确警告恩里克,不要让马蒂诺把十字军的目标转到希俄斯岛去,并授权让他可在必要的时候撤换马蒂诺。这次十字军取得了迅速而超出预想的成功:乌穆尔贝伊措手不及,十字军于1344年10月28日夺取士麦那下城,但上城(城堡)仍在突厥人手中,十字军的阵地仍然岌岌可危。在威尼斯的帮助下,他们加固了下城的防御工事以抵御突厥人的反攻。埃米尔使用牵引式投石机(英语:Mangonel)攻击下城,但十字军设法偷袭并摧毁了攻城器械,有效地延缓了攻城进度。为了庆祝这一胜利,阿斯蒂的恩里克不顾众人反对,决定在位于双方阵地之间无人区的前城市大教堂举行弥撒。1345年1月17日,突厥人果然在仪式进行中发动突袭。包括马蒂诺、恩里克在内的许多十字军领袖当场被杀。

马蒂诺可能是在1325年前的某个时间与雅克丽娜·德拉罗什(英语:Jacqueline de la Roche)结婚。卡尔·霍普夫(英语:Karl Hopf (historian))早先关于他首先与米科诺斯岛、蒂诺斯岛领主吉奥尔吉一世·吉西(英语:George I Ghisi)的女继承人结婚的猜想已被后来的研究抛弃。

马蒂诺有两个婚生子:

相关

  • 黑人手语美国黑人手语(英语:Black American Sign Language,缩写作 BASL)又名黑人手语分支(Black Sign Variation,缩写作 BSV),是美国手语方言,在美国的非裔聋哑人群体中最为常见。作为美国手
  • 李必氏冷凝管利氏冷凝管(德语:Liebigkühler,又译为李必氏冷凝器、直型冷凝管),是一种在实验室中常见到的器材,在很早以前即被发明,不过由19世纪时的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Justus von
  • 历法循环玛雅历是一套以不同历法与年鉴所组成的系统,为前哥伦布时期中部美洲的玛雅文明所使用。现仍使用于墨西哥的瓦哈卡州、恰帕斯州、韦拉克鲁斯州以及危地马拉高地的玛雅社群中。
  • 国家影评人协会奖国家影评人协会(The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又译美国影评人协会、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是个影评组织,由约60名纽约地区的报纸、周刊、杂志影评人组成。 国家影评人协
  • SewSEW全称SEW-Eurodrive,中文名赛威传动,是由Christian Pähr在1931年于德国建立的一家制造公司。原名为Süddeutsche Elektromotoren Werke(南德电动机工厂)的缩写。目前,SEW已经
  • 煎血煎血是流行于安阳,邯郸的一种小吃,主要材料为猪血,也可以用羊血。其做法是烧热的铁板上倒上油,待油热后将切片的猪血放置其上,煎到焦黄发黑基本就熟了,食用时一般蘸盐水蒜汁。
  • 查尔斯·古德哈特查尔斯·艾伯特·埃里克·古德哈特,CBE,FBA(英语:Charles Albert Eric Goodhart,1936年10月23日-),英国经济学家。他曾于1997年6月至2000年5月期间担任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成
  • 杨仪 (嘉靖进士)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杨仪像杨仪,字梦羽,号五川,直隶常熟县(今常熟市)人。明朝藏书家、政治人物。官至山东副使。杨集之孙。嘉靖五年(1510年)丙戌科进士,授工部主事,累官山东按察副
  • 布什尔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波斯语:نیروگاه اتمی بوشهر)是伊朗布什尔市东南17公里处波斯湾沿岸的一座核电站,它是中东地区建造的第一座民用核电站。 布什尔核电站由德国公司
  • 丸文字丸文字或圆文字(日语:丸文字/まるもじ),即文字笔画转角呈圆弧状的日语手写字体。又称“ルンルン文字”、“猫字”(ネコ字)、“漫画字”(まんが字)、“丸字”、“装可爱文字”(ブリ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