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婆罗

✍ dations ◷ 2025-04-26 02:09:13 #北婆罗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婆罗洲可以分为五个区域。其中位于北方的四个由英国统治:砂拉越、文莱、纳闽和英属北婆罗洲。剩余的南方大片土地则是荷属东印度(今印尼)的管辖范围。由于婆罗洲所蕴藏的石油资源,婆罗洲是日本的主要目标,同时缺乏防守武力。日本当时长期缺乏自然资源,为了加强其在太平洋的势力,日本需要稳定的补给--尤其是石油。1941年,由于日本在中国和法属印度支那的行动,美国和英国开始对日本实施原物料禁运。婆罗洲位于日本通往新加坡、爪哇岛、苏门答腊岛、马来亚和西里伯斯(今苏拉威西)的主要航道上,因此婆罗洲对日本来说走重要的战略地位。掌握这些航道,才能有效控制占领地。1941年12月16日,日军从法属印度支那金兰湾出航,登陆砂拉越美里。日军不到一个月内就征服整个婆罗洲。日军将英国统治的北边区域称为北婆罗洲,相邻的荷兰统治南方区域称为南婆罗洲,并将纳闽改名为前田岛。为近代史中首次婆罗洲全岛被单一政权统治。日军占领英属北婆罗洲长达三年多。这段时间日军积极地向当地居民推广皇民化教育,要求他们学习日语和日本文化。日军将北婆罗洲分为五个州,建造许多机场。在日本统治之下,砂拉越和文莱被分为三个州:久镇州(指今古晋)、美里州和志布州(指今诗巫)。英属北婆罗洲和纳闽被分为两个州:东海州和西海州。共五州十四县。五个州由帝国陆军司政官出任州长官,在日军监控下,地方权力仍掌握在原有地方行政组织上。1943年5月,将爵士顿和山打根分别更名为亚庇和伊罗布拉。北婆罗洲的统治由第37军宪兵队负责,他们直属于第37军,拥有近乎无限的权力。经常在任务中任意行使折磨与暴力。日军利用战俘和征招而来的劳工建设不少军用飞行场,这些飞行场包括山打根、文莱和兰瑙。古晋飞行场在日军占领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日军进一步改善了该飞行场。在莱特湾海战中,日本帝国海军将文莱港当作燃油补给点与集结待命区。日军的主要战俘收容所位于古晋、纳闽、兰瑙和山打根,外加位于其他区域的小型收容所。巴都林当收容所主要关着战俘和当地囚犯。1945年9月11日,由澳军准将汤姆·伊斯提克指挥的澳洲第九步兵师解放了巴都林当收容所。在盟军入侵之前,日军就已经关闭了山打根收容所。收容所的囚犯大多死于从山打根到兰瑙的死亡行军中,行军中只有六个人成功脱逃并存活下来。一般认为,日军在山打根收容所囚禁了大约4660名囚犯和战俘,战争结束的时候,其中只有1387人活下来。东京的报社朝日新闻社和大阪的报社每日新闻开始在马来半岛、婆罗洲和西里伯斯发行。他们同时帮日本政府进行宣传活动。内地・外地

相关

  • 青光眼青光眼(拉丁语:Glaucoma)是一系列会导致视神经受损,进而造成视力丧失的眼疾。其中最常见的是隅角开放性青光眼,隅角闭锁性青光眼次之,但亚裔族群有罹患此型的机会较欧裔高。也有部
  • 中微子νe(电中微子): 沃尔夫冈·泡利 (1930)νμ (μ中微子):1940年代晚期中微子(意大利语:Neutrino,其字面上的意义为“微小的电中性粒子”,又译作微中子)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自旋量子
  • 泽米泽米(Zettametre,符号Zm)是一个长度单位。1 Zm=1021米,或110,000光年。米(m) · 尧米(Ym) · 泽米(Zm) · 艾米(Em) · 拍米(Pm) · 太米(Tm) · 吉米(Gm) · 兆米(Mm) · 千米(km) · 百米(hm) ·
  • 水獭水獭是一类水栖、肉食性的哺乳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亚科级别,称为水獭亚科(Lutrinae),现存七个属及十三个物种。水獭亚科动物分布于全球各地。红树林的水獭生长在欧亚大陆,美洲
  • 弗拉基米尔·阿诺尔德弗拉基米尔·伊戈列维奇·阿诺尔德(俄语:Влади́мир И́горевич Арно́льд,1937年6月12日-2010年6月3日),俄国数学家,生于苏联敖德萨(今乌克兰境内)。1957年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神圣的人神圣之人(拉丁语:Homo sacer,字面意为“分别的人”)是罗马法中的一个刑法概念。这样的人,一方面被驱逐出人类社会,因此不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可以杀死他而不构成犯罪。但另一方面他
  • 明治三陆地震明治三陆地震是一场在日本时间1896年(明治29年)6月15日下午7时32分30秒发生于东北地区三陆外海的地震灾难,是低角逆断层型的海沟型地震。明治三陆地震引发日本史上最具破坏力的
  • 穆罕默德·阿里·拉贾伊穆罕默德·阿里·拉贾伊(Mohammad Ali Rajai,1933年6月15日-1981年8月30日)是第二任伊朗总统,当选前是巴尼萨德尔总统的总理(伊朗第一任总理)。拉贾伊生于卡兹文市(Ghazvin),他总理任
  •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已消亡已消亡已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捷克语:Komunistická s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