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哭症

✍ dations ◷ 2025-10-22 08:00:42 #综合症,常染色体单体性与缺失,先天性疾病,罕见疾病,症候群,人名疾病

猫叫综合征(英语:Cri du chat syndrome),也称猫哭症、猫啼症、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综合征(chromosome 5p deletion syndrome),是一种由于第五号染色体短臂缺损而引起的罕见基因异常病症。患病婴儿的哭声特别,似猫啼,因而得名;其英文名称系借自法语cri du chat,意即“猫哭”或“猫叫”。1963年杰罗姆·勒琼(英语:Jérôme Lejeune)首次在文献中报告该病,该疾病因而又称勒琼综合征。每年出生的活产婴儿中,约每两万至五万名新生儿之中有一人患有此症。此症可发生于任何族裔,男女比例约为3:4。

因为婴儿的喉头和神经系统异常,所以患有此症的婴儿会发生猫啼般的哭声,大约三分之一的患儿在两岁之后就不会再发出这种哭声,除此之外,猫哭症还有以下症状﹕

其他常见症状包括低肌肉张力、小脑症、发育不良、圆脸、胀面颊、小下巴、两眼过分分离、内眦赘皮、上眼线下钭、斜视、扁鼻梁、嘴角下垂、低耳、短手指、断掌、先天性心脏病(例如﹕心室中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症),但患有猫哭症的人,其生育能力则不受影响。

较少见的症状包括兔唇、颚裂、耳边有瘘管、胸腺发育不良、肠道转位不全、巨结肠、腹股沟疝、髋关节脱臼、隐睾症、尿道下裂、罕见肾脏畸形(例如﹕马蹄形肾脏、肾脏异位、发育不全、肾积水)、尾指内弯、马蹄形内翻足、扁平足、第二及第三只手指和脚趾连趾、可过度伸展的关节等

在较年长的小朋友和青少年的身上,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智力不全、小脑症、脸部特征变得粗鲁、突出的眼眉骨、深陷的眼睛、扁鼻梁、严重的咬合不正、脊椎侧弯。

受影响的女性患者会踏入青春期,第二性征、月经会如常出现,生殖器官正常,但曾发现心型的子宫。受影响男性的睾丸通常会比较细小,但可正常制造精子。

猫哭症是因为第五号染色体部分缺损,亦叫做5p单倍体,大约九成的问题基因都是由突变形成的,其余的问题基因是由于父或母一方的两条第五色体连在一起,令受影响的婴儿成为5p染色体三倍体(trisomy),这些婴儿通常会有较严重的病症和病状。

诊断主要根据受影响婴儿特有的哭声和其他症状,受影响的家庭可以接受基因咨询和基因测试。患有猫哭症的儿童可以接受言语治疗、声音治疗和康复治疗,如有先天性心脏缺陷,则通常需要接受手术。

相关

  • 大分大学大分大学大分大学(おおいただいがく、Oita University)位于大分县大分市的日本国立大学。2003年10月,大分医科大学(1976年成立)与大分大学合并,成为大分大学医学部。
  • 稠环芳烃多环芳香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或PAHs)又称多环性芳香化合物或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其化学结构式超过100多种。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一种特例。由不包含
  • 铃木章铃木章(日语:鈴木 章/すずき あきら Suzuki Akira ?,1930年9月12日-),日本化学家,北海道大学退休教授、名誉教授,铃木反应的发现者。文化勋章表彰。文化功劳者。因有关“有机合成中
  •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英语:natural killer cell)是一种细胞质中具有大颗粒的细胞,简称NK细胞(NK cell),也称作大颗粒淋巴细胞(LG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由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发育而
  • 金童玉女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金童玉女为道教对得道之真人居处的仙童与仙女侍从之称呼。唐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有“金童擎紫药,玉女献青莲”句。观音大士身旁有善才尊者与龙女
  • 苏东坡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
  • 收音机收音机,是一种小型的无线电接收机。主要用于接受无线电电台的广播节目,收听无线电发射台,通常是广播电台发送的娱乐及资讯节目。它有异于军事用途的无线电接收器,后者不是广播
  • AP位点在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之中,AP位点(缺嘌呤/缺嘧啶位点),也被称作是缺碱基位点,通常位在由嘌呤或是嘧啶组成的DNA之内(也有极小几率出现在双链RNA之内),不是自发的话就是由DNA损
  • 福格福格,冯姓,字申之,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清朝官员,乾隆年间大学士英廉曾孙。咸丰五年(1855年)春,福格以惠州通判在僧格林沁山东军中效力,司理营务,兼总行营发审案牍。后升山东莒州知州。
  • 尹达尹达(1906年-1983年),原名刘燿,字照林,又名刘虚谷。河南省滑县人。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早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后供职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抗日战争期间,奔赴延安,任教于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