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武忠(1963年8月15日-2017年11月20日),台湾澎湖县马公市人,医师,自费冒险开船至大仓屿、员贝屿行医,为第十二届医疗奉献奖得主。
1963年8月15日,侯武忠生于澎湖马公。以澎湖离岛医事养成人员公费生的身份,保送高雄医学院。他自认自己是山地离岛养成计划培养出来的医师,训练过程不似一般医师扎实,难以和他们竞争、其钻研更高深的医术,于是想做基层的离岛医师,遂自行先至高雄市阮综合医院接受外科医师训练一年再接受分发。
1991年3月,侯武忠任职于望安乡卫生所直到到1995年5月。在望安担任卫生所医师时,他察觉七美屿上的居民罹患痛风的比例比起其他澎湖离岛高,因此后来卫生局请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痛风门诊特约医师陈清朗调查与诊治。
1997年10月,侯武忠从卫生局课长转任白沙乡卫生所医师时,大仓屿、员贝屿、鸟屿、吉贝屿等小岛虽设有卫生室,却有护士没医师。本来中央健保局每月补助约四万元鼓励本岛医师巡回离岛医疗,但常因医师晕船等因素中断。他是白沙乡唯一的医生,必须照顾三千多岛民的健康,起初搭一天一班的交通船到各离岛看诊,若遇十级风浪就无法去看诊,于是自己出钱包船,每周固定到大仓、员贝,让居民有固定门诊时段。
为了能自己开船,侯武忠向员贝屿老船长王垚淼学了半年,此后自行驾船。他还自费买下两艘快艇,就近停放在白沙乡的中屯、岐头渔港。船名各为父母亲的名字“荣泉号”、与“昭满号”(取自母亲名谐音)。他每周固定四天至大仓、员贝看诊。十级风浪也不停歇,当遇到大风浪时,总以自己会游泳来安慰自己。同事药剂师丁允泰表示,侯医师视病犹亲,每早看完诊,下午就开船出诊,都是用自己的时间,不管风雨多大都没休息,众人把他当活菩萨,没有医师可像他这样。每当侯医师登上小岛时,村民总提着自己捕的鱼或是种的蔬菜当谢礼。有时他还会支援鸟屿、吉贝屿的医疗。
2002年得第十二届医疗奉献奖,成为全国首位不到四旬即该奖的医师。2004年 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定点医师感谢奖。2009年,卫生署疾病管制局获颁“功在防疫”奖。
2017年2月,侯武忠健诊时发现罹胰脏癌后,5月改接澎湖慢性病防治所所长,并持续至高医附医治疗。该年11月20日辞世后,家属准备一艘称为“武忠号”的纸扎小船在告别式上,希望侯武忠可在下一个世界使用。同月30日,大爱剧场长情剧展脸书播放《人医群侠传》系列《菊岛医师情》,由金钟视帝庄凯勋饰演侯武忠。
澎湖县政府计划兴建澎湖医疗贡献纪念馆,纳入历年曾为澎湖医疗贡献的仁医,如白宝珠、何义士、叶茂霖、侯武忠等。
侯武忠的母亲徐照满是他读马公国小,一、二年级的导师;父亲侯荣泉是他读马公高中的一到三年级的导师。
妻子陈慧娟是侯武忠青梅竹马,也是高中同学,育一女二男,长女和长子都是牙医系毕业。陈慧娟希望在白沙乡岐头码头旁,兴建东海游客中心暨仁医侯武忠纪念馆。